分享

颈椎旋转复位容易造成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再脱位、死亡

 成为亨特 2015-05-16
颈椎旋转复位容易造成脑基底动脉血栓 形成、再脱位、死亡 颈椎旋转复位容易造成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再脱位、死亡2011-01-02 16:41 颈椎旋转复位是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的常法,也可做为颈椎病、落枕等 的辅助疗法。但在施用本法时一定要谨慎,严格把握手法原则,以避免或减少事 故的发生。临床上由于手法不当,特别是用力不协调、过猛、旋转过度或过伸, 造成脑基底动脉血栓形成、再脱位、死亡屡见不群,应该引起高度注意。 推拿治疗颈椎病 推拿法(1) 患者取坐位,头稍向前俯,使颈部充分暴露(体虚者可取俯卧位,胸部垫 枕)。医者先用拇指沿督脉自风府、哑门至大椎反复按揉(主要按揉酸胀点),再 沿两侧膀胱经按揉天柱、大杼的酸痛区及小肠经的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等穴 的分布区(天宗穴可出现触电感)。操作时左右摇转数次,动作须轻巧、柔和、 徐缓,切不可用力过猛。 推拿法(2) ①患者俯卧,医者用手推抚颈、肩、背部数遍,拿揉颈、肩、背部1~2 分 钟,再用拇指弹拨颈部痛点结节,点揉哑门、风池等穴,并按压大椎、大杼穴 至天柱穴之连线段3~4 分钟。 ②患者仰卧,颈下不垫枕,医者一手置颈下,一手五指捏拿颈肌 3~5 分钟, 再一手置下颌部,一手置颈后,同时用力拔伸颈部,并向左右缓慢转动。棘突 偏歪者,可待头部转动到偏歪侧最大限度时,拇指用力推顶偏歪颈椎的棘突, 听到响声及指下有移动感时,为复位成功。再拔伸3~4 次。 ③患者坐位,在颈部两侧作理筋数遍,拇指按压天鼎、缺盆、肩中俞、肩 外俞、天宗穴,并拨腋神经,再双手揉拿上肢数遍,点揉手三里穴1~2 分钟, 最后握住患侧手部抖动,牵引上肢数次,拿肩井。每日1 次,10 次为1 疗程。 如何运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 (1)舒筋手法:点压、拿捏、弹拨、按摩等手法,是颈椎病常用的推拿手法, 具有舒筋活血、和络止痛的效果。手法治疗每次约20 分钟,每次治疗应以患者 有舒适感为宜。因此手法要柔和稳重,以免引起疼痛不适的感觉。应做到轻而 不浮、重而不滞,使力量向深层渗透,以获得较好的疗效。 (2)颈项旋扳法:颈项旋扳法的操作要领是患者低坐位,以便于术者操作。 术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托住后枕部,嘱患者放松颈部肌 肉。术者两手徐徐用力,将患者头部向头顶部方向尽量上提,然后使头部向一 侧旋转,当旋转至接近极限时,术者用适当力量使头部继续向该侧旋转5° ~10°,此时多数可听到小关节弹响声,如无不良反应,可再向对侧旋转。效果 明显者可隔日做1 次。如旋转时患者感觉不适,或合作差者应停做。 怎样用按摩手法治疗颈椎病? 按摩治疗颈椎病属于患者可以接受,具有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滑利关节、整复错缝等作用,对神经根型的效果较为明显,对椎动脉型和交感 神经型也有一定的疗效。对脊髓型颈椎病,按摩疗法应慎用。 (1)患者正坐,医者站在背后施按揉法于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穴, 能舒筋通络,使颈肩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再用法于颈肩部,以斜方肌为重 点,施法3~5 分钟后,医者一手扶头顶,一手施法于颈胸椎部,在的同时,配 合颈椎屈伸被动运动3~5 次。接着颈及患侧肩部,配合颈椎侧屈被动运动3~5 次。最后医者一手托住健侧下颌,一手颈肩部,配合颈椎旋转被动运动。本法 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手法,其功能为舒筋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使局部 血液循环加速,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消除神经根炎症和水肿,改善局部组织 的营养供应,改善病灶部的缺氧状态。 (2)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方,施拿法于风池、风府、肩井部以舒筋通络, 进一步缓解痉挛的肌肉,能经通络而行气血,使颈肩部僵硬痉挛的肌肉逐渐趋 于柔软。 (3)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方,一手虎口托住患者枕部,一手以肘部托住其 下颌,手掌环抱其头部向上牵引,利用患者的体重对抗,使椎间隙增宽,椎间 孔扩大。 (4)坐位,医者一手扶住头顶,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作抱球势,徐徐摇动颈椎, 待患者肌肉放松后,突然作颈椎伸位斜扳法,往往可听到弹响声。本法功能为 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扳法拉开椎间隙,突发性动作可纠正后关节错缝,增加 颈椎的活动范围,同时能改变骨赘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以减少刺激和压迫, 从而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扳法如何运用? 扳法主要用于颈椎小关节紊乱的治疗,这种手法如运用得当,常可收到立竿 见影的效果。但此类手法动作要求严格,使用时必须谨慎,一定要在生理活动的 范围之内进行。 颈椎定位旋转复位法:患者正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拇指顶住患 病棘突或偏歪棘突,另一手托住患者面颊,令患者低头45°,再向患侧旋转 45°,同时令一助手用双手缓缓用力压住患者头顶,保持4 5°低头位,医者 扶面颊之手用力向患侧旋转30°左右。顶棘突之手拇指用力向对侧推按,如听 到"喀"的一声,或有拇指下的棘突跳动感,说明复位成功。 ②颈椎快速旋转复位法:患者正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扶握后枕部, 一手扶握下颌部,两手在轻提下,环转摇晃颈部6-7 次。待感到患者颈部肌肉 已完全放松后,两手突然交错用力,快速旋转颈部,同时两手马上放松,让其颈 部的活动自动停止。这种扳法要待患者颈部完全放松后方可用力,初学者应谨 慎使用。 ③颈椎拔伸旋转复位法:患者正坐位,医生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扶握枕后, 另一手以肘部托起患者下颌,然后用力轻轻拔伸颈部,并环转摇晃颈椎 5~7 次, 再在拔伸的基础上旋转颈椎,当感到有阻力时,在有控制的情况下突然加大旋 转幅度,此时常可听到多个椎体的"喀喀"声,左右各旋转一次。此手法比较稳 妥,因为拔伸时颈椎处于一种失稳状态,这时不易损伤脊髓。 ④寰枢椎旋转复位法:患者仰卧位,头部伸出床边,助手用双手扶按患者双 肩,医生坐在患者头前,一手托扶患者枕后,一手扶握下颌部,在拔伸下环转 摇晃颈椎6~7 次。然后做前屈后伸活动各一次,先向健侧旋转颈椎,再向患侧 旋转颈椎。这一扳法主要用于寰枢椎半脱位,操作手法要轻巧,不可超过颈椎 的生理活动范围。 颈椎病扳法有哪些禁忌症? ①颈椎椎管狭窄病人,椎管前后径小于13mm,有锥体束损害体征。 ②椎动脉型颈椎综合征急性期病人,眩晕、呕吐症状重者。 ③颈椎病合并颈部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者。 ④上颈椎有先天性骨骼畸形者。 ⑤重度的骨质疏松症病人。 ⑥重度高血压病人。 ⑦有精神症状的颈椎病患者。 颈椎病各型的手法治疗如何进行? 对于颈椎病的按摩手法,有一些通用的手法,如揉按颈肌,提拿斜方肌, 沿棘突和椎板方向的分筋和理筋手法,点按风池和肩井等穴位。但由于颈椎的 分型不同,各型颈椎病的手法亦有不同。下面分别介绍如下: ①神经根型:应主要以上肢手法为主,根据神经孔狭窄的位置,沿上肢的 三阳经或三阴经循经推按;牵抖上肢;点按臂月需,手三里,小海,外关,阳溪 等穴位;弹拔、牵抖指间关节;弹响各指末端。 ②椎动脉型:应主要在椎板和横突孔周围施以手法,沿椎板与关节突之间 的间隙行拔筋、分筋手法;从颈6 横突开始深按,沿椎动脉走行方向向头部方向 推分,刺激椎动脉起始部位,增加椎动脉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时,可以 施以扳法治疗。 ③交感型:主要手法在头部和颈前部。伴有头晕、耳鸣、失眠、烦躁等症 状者,主要在头部施以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印堂,分推高骨,点按风池、 头维、安眠、神门、内关等穴位;同时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按揉,通过刺激颈部 交感神经节和小关节囊的深部感受器,达到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 ④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为主,以强筋健骨,滋肝益肾为法,主要点按 和推擦昆仑、绝骨、承山、阳陵泉、肾俞、膈俞,至这些穴位感到发热为度。 相关解剖:耻骨肌附着于耻骨上支即耻骨梳,内收长肌附着于耻骨结节下 方和耻骨联合处,股薄肌和内收短肌附着于耻骨下支,内收大肌附着于耻骨下 支直至坐骨支和坐骨结节。 当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结节能附着的股薄肌、内收短肌、大收肌(即内 收大肌)的软组织损害时,直腿抬高将受限,其程度与病变程度成正相关,但膝 关节能完全伸直,曲髋曲膝分腿及加压试验成阳性反应。如是此区病变所至, 行强刺激推拿后疼痛和直腿抬高也将得到明显改善。耻骨下支、坐骨支和坐骨 结节外侧面附着处软组织损害会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以外,还会出现头颅五 官等其它征象,其内侧面附着处的软组织损害时,会出现生殖系统方面的病变 征象,如耻骨上支及耻骨联合处附着的软组织损害时,将出现腹部及生殖系统 方面征象。 原发性内收肌群软组织损害必会继发腰臀部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同时并出 现相关征象与体征。向下传导出现膝关节内侧症状和踝关节内侧症状。如与髂 翼外肌附着处软组织损害并存或与腰骶部软组织并存向下传导时将会出现膝关 节病变征象(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所有征象),再向下继发性损害传导引起踝 关节病变征象或跟底疼痛征象。有腰臀部软组织损害存在者,必伴有大腿根部 内收肌群软组织损害存在。腰臀及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所以必须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才能达到治痛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