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亞裔健康協會執行主任劉紅,指出歐記健保造成會說中文的醫生「供不應求」,預約掛號的病患爆增。(記者黃惠玲/攝影)
歐記健保上路兩年,成功讓數以萬計的「無保」民眾,加入健保行列。然而短期內快速增加的華人「保戶」,導致華埠地區會說中文的醫師「供不應求」,預約掛號的病患暴增。根據美中亞裔健康協會統計,民眾想在芝城華埠診所看診,平均得等四個月,部分醫師更因為病患無止盡湧入,不得不採取停止收受新患者措施。
美中亞裔健康協會執行主任劉紅,15日無奈的指出這項「歐記健保後遺症」。劉紅說,從歐記健保在2013年推出後,透過美中亞裔健康協會申請加入健保的華人民眾,就至少有2000多名,加上其他非營利機構所協助申請的新保戶,估計這兩年間,升格為「有保之人」的華人,至少達到4000人。然而,這群新保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都是英文不通的新移民,許多新保戶因為終於享有健保,紛紛到華埠一帶,尋找會講中文的醫師求診。劉紅指出,「醫師人數沒有增加,病患人數卻倍數成長」,造成許多華人「有病無處求醫」的窘況。
一名50多歲的劉太太說,她因為身體不太舒服,想預約掛號到華埠醫師處看診,本來十分興奮自己終於有了健保,但連打了幾個電話,看診時間都至少排到三、四個月後,她說:「英文我聽不懂,不敢去看外國醫師,以前沒有保險,生病自己付錢去看醫生還容易;現在有了保險,卻連醫師一面都很難見到。」劉太太不滿的表示,「早知道我就不要買保險了。」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在華埠執業的醫師,也指出自己每天為數十個病患看診,一周六天,從早到晚幾乎沒有休息,雖然自己也想幫他們看診,但是體力實在難以負荷。部分受不了無止盡的新病患湧上門的醫師,則乾脆停止接收新患者。
美中亞裔健康協會指出,歐記健保「登記」其實不難,但是後續服務工作相當複雜,協會現在每天都有數十名民眾求助,希望解決「到哪裡去找華人醫師看病?」、「我的醫療保險究竟可以去哪裡看醫師?」等問題。
劉紅表示,該協會正在爭取在華埠增設醫療中心,希望能夠減緩華人「找不到醫師看病」的困擾。
然而,這群新保戶中,有超過四分之三都是英文不通的新移民,許多新保戶因為終於享有健保,紛紛到華埠一帶,尋找會講中文的醫師求診。劉紅指出,「醫師人數沒有增加,病患人數卻倍數成長」,造成許多華人「有病無處求醫」的窘況。
一名50多歲的劉太太說,她因為身體不太舒服,想預約掛號到華埠醫師處看診,本來十分興奮自己終於有了健保,但連打了幾個電話,看診時間都至少排到三、四個月後,她說:「英文我聽不懂,不敢去看外國醫師,以前沒有保險,生病自己付錢去看醫生還容易;現在有了保險,卻連醫師一面都很難見到。」劉太太不滿的表示,「早知道我就不要買保險了。」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在華埠執業的醫師,也指出自己每天為數十個病患看診,一周六天,從早到晚幾乎沒有休息,雖然自己也想幫他們看診,但是體力實在難以負荷。部分受不了無止盡的新病患湧上門的醫師,則乾脆停止接收新患者。
美中亞裔健康協會指出,歐記健保「登記」其實不難,但是後續服務工作相當複雜,協會現在每天都有數十名民眾求助,希望解決「到哪裡去找華人醫師看病?」、「我的醫療保險究竟可以去哪裡看醫師?」等問題。
劉紅表示,該協會正在爭取在華埠增設醫療中心,希望能夠減緩華人「找不到醫師看病」的困擾。
歐記健保上路兩年,成功讓數以萬計的「無保」民眾,加入健保行列。然而短期內快速增加的華人「保戶」,導致華埠地區會說中文的醫師「供不應求」,預約掛號的病患暴增。根據美中亞裔健康協會統計,民眾想在芝城華埠診所看診,平均得等四個月,部分醫師更因為病患無止盡湧入,不得不採取停止收受新患者措施。
美中亞裔健康協會執行主任劉紅,15日無奈的指出這項「歐記健保後遺症」。劉紅說,從歐記健保在2013年推出後,透過美中亞裔健康協會申請加入健保的華人民眾,就至少有2000多名,加上其他非營利機構所協助申請的新保戶,估計這兩年間,升格為「有保之人」的華人,至少達到4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