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家庭篇 . 家道《古代名人教子诗话 》(1)

 愚雅轩 2015-05-17
 
 

 

 
 

中华文化家庭篇 家道
 

《古代名人教子诗话 》(1)

古代名人教子诗话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学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出现了许多善于教育子女的家长,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教子诗词。因为教子诗词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1、东方朔 

1西汉时的东方朔,是朝廷中的一个大臣,向以滑稽著名。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却隐于朝廷,因此,他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请看他的《诫子诗》:

明者处世,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于道相从。
首阳为拙,柳下为工。饱食安步,以仕代农。
依隐玩世,诡时不逢。才尽身危,好名得华。
有群累生,孤贵失和。遗余不匮,自尽无多。
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藏,与物变化。
随时之宜,无有常家。

 2、陶渊明

    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回乡耕田。他希望他的儿子长大后要善于思考,做一个孔伋(孔子的孙子子思)般的圣贤人物。他写有一组《命子》诗《命子》作于公元393年(武帝太元十八年),陶渊明二十九岁。该诗通过历述陶氏先祖功德、祖辈光荣来激励儿子将来要成为一个有抱负、有作为的人,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命子陶渊明

其一

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邈焉虞宾,历世重光。

御龙勤夏,豕韦翼商。穆穆司徒,厥族以昌。

其二

纷纷战国,漠漠衰周。凤隐于林,幽人在丘。

逸虬绕云,奔鲸骇流。天集有汉,眷予愍侯。

其三

放赫愍侯,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

书誓河山,启土开封。亹亹丞相,允迪前踪。

其四

浑浑长源,蔚蔚洪柯。群川载导,众条载罗。

时有语默,运因隆寙。在我中晋,业融长沙。

其五

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其六

肃矣我祖,慎终如始。直方二台,惠和千里。

於皇仁考,淡焉虚止。寄迹风云,冥兹愠喜。

其七

嗟余寡陋,瞻望弗及。顾惭华鬓,负影立。

三千之罪,无後为急。我诚念哉,呱闻尔泣。

其八

卜云嘉日,占亦良时。名汝曰俨,字汝求思。

温恭朝夕,念兹在兹。尚想孔伋,庶其企而!

其九

厉夜生子,遂而求火。凡百有心,奚特于我!

既见其生,实欲其可。人亦有言,斯情无假。

其十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

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该首诗作于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此时,诗人的长子已经七岁,写了这首以“命子”为题的诗,这首诗共十章,前六章历述陶氏先祖功德,以激励儿子继承祖辈光荣的家风;后四章旨在表达对儿子的殷切 希望和谆谆诫勉,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全诗言辞恳切,感情厚重,表现出诗人对儿子的希冀之切。

《责子》诗一首: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陶渊明有五个儿子,诗中所说的都是他们的小名。从长到幼分别是(括号内是学名):舒(陶俨)、宣(陶俟)、澭(陶汾)、端(陶佚)、通(陶佟)。如果光看诗的字面意思,陶渊明似乎流露出孩子愚笨的无奈和恨铁不成钢的叹息。

    据考证,陶渊明写《责子》诗时已经45岁了,早已远离污浊的官场,过着归园田居采菊东篱的生活,他自然不愿自己的孩子读书走仕途,重蹈他的覆辙,过一种他称为“樊笼”的仕宦生活。他这首诗歌侧重写的就是儿子们的学业情况,用的是戏谑的口吻,其中有嘲讽,也有自嘲,更有庆幸。诗末的饮酒表达的是自己在《归去来兮辞》中所说“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随遇而安的超脱。

    陶渊明的《责子》诗,全诗中没有生子不肖的喟叹,也没有捶胸顿足的悲愤,名为责子,实为戏谑和慰藉。陶渊明用宽容和慈爱的目光打量这些儿子,他们个个憨态可掬,他感受到浓浓的天伦之乐,喜悦之情随同酒的酡红一起升上他的脸庞。

3、白居易 

3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中写道:

今旦夫妻喜,他人岂得知。自嗟生女晚,敢讶见孙迟。
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新年逢吉日,满月乞名时。
桂燎熏花果,兰汤洗玉肌。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38岁时才得一女,取名金銮,3岁病夭,42岁再得一女,取名阿罗。在当时“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白居易顶住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拒绝了朋友纳妾传后的游说,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到对女儿的教育上。阿罗20岁时嫁到一户姓谈的人家,婚后两年生了一个女孩。白居易唯恐女儿和女婿因为生女孩情绪懊丧,便兴高采烈地为外孙女起了个名字叫“引珠”,并且在引珠满月时,亲赴谈家写了这首《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贺喜,把自己一生挚爱女儿的甘苦,浓缩成富于哲理的诗句,以示后人。阿罗夫妇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教诲,夫妻恩爱,关爱女儿,被人们传为佳话。

4、杜甫造像图-顾炳鑫 1995年作 

 4 唐代的诗圣杜甫,希望他的儿子宗武“饱经街”、“爱文章”,向圣贤看齐,请看杜甫诗

元日示宗武作者:杜甫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又示宗武》

觅句知新律,摊书解满床。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
假日从时饮,明年共我长。应须饱经街,已似爱文章。
十五男儿志,三千弟子行。曾参与游夏,达者得升堂。

    杜甫的诗歌题材大至政治理想、忧患意识,小至春夜细雨,无所不包。他教育儿子宗武的方式也较为独特,通过作诗给儿子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他的教育目的也很独特,不是追求高官厚禄,封妻荫子,而是着力精研诗书文章,以往昔圣贤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正月元日,时杜甫五十七岁,在夔州。此时,杜甫作有二首示宗武诗,前一首为《元日示宗武》,这为第二首。从“十五男儿志”看来,宗武当为十五岁。这是首教子诗,可谓寓教于诗,意味深长。《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自古以来父母亲就重视对儿子的教育,而杜甫不仅是一般的知识性教育,他更注重性情、人格、志向的培养。

5、韩愈 

     5、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符读书城南

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欲知学之力,贤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学,所入遂异闾。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年至十二三,头角稍相疏。
二十渐乖张,清沟映污渠。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
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问之何因尔,学与不学欤。
金璧虽重宝,费用难贮储。学问藏之身,身在则有余。
君子与小人,不系父母且。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犁鉏。
不见三公后,寒饥出无驴。文章岂不贵,经训乃菑畲。
潢潦无根源,朝满夕已除。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义,况望多名誉。时秋积雨霁,新凉入郊墟。
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岂不旦夕念,为尔惜居诸。
恩义有相夺,作诗劝踌躇。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在长安城南别墅读书的儿子韩符的。既指出读书之重要,又指出勤读之可贵。

6、王明明 1984年作 唐人孟浩然诗意 

    6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送莫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作者:孟浩然

   念尔习诗礼,未曾违户庭。平生早偏露,万里更飘零。
   坐弃三牲养,行观八阵形。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庭。
   壮志吞鸿鹄,遥心伴鶺鴒。所从文且武,不战自应宁。

    孟浩然的外甥即将投笔从戎,看着外甥等人马上就要出发,诗人写下了这首诗以寄托自己的期望,教导他们胸怀大志,在战场上团结战友、英勇杀敌、不怕牺牲、为国效力,并祝愿他早传捷报,得胜归来。


7、孟郊《游子吟》

 7唐代诗人孟郊,终生贫困潦倒。唐元和初年,他的三个儿子因病无钱医治相继夭折,他悲痛至极。诗人兼散文家韩愈当即写了一首题为《孟东野夫子》的赋子诗寄赠孟郊,诗云:

    ……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有子且勿喜,无子固无叹。……

 劝说孟郊不要因丧子而忧伤,同时娓娓道出了这样一番道理:有子无子不是祸福之源,关键在于成不成器,有子成器则喜,子不成器即使生一大群也无福可言,甚至可悲可叹。据说,孟收到这一首启迪性的赋子诗后,顿时消除了忧愁,振作了精神。但毕竟爱子心切,过了些时候,他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通过一位慈母给远行的孩子密密缝衣的生活原型,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真挚感情,家喻户晓,老少咸诵,成为古今必读的教子名篇。

7-1、孟郊别母 
 8、李商隐

    8唐代的李商隐是著名诗人《骄儿诗》,这首诗写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天,是李商隐为自己的儿子衮师写的。这一年诗人年近四十岁(“憔悴欲四十”),已经走过了一大段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自从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开成四年(839年)释褐入仕以来,由于政治的腐败,党争的牵累,诗人在仕途上屡遭挫折,直到这时,依然困顿沉沦,屈居县尉、府曹一类卑职。由于仕途上的不得志,诗人深感宦海沉浮,想到自己的爱子正值无忧无虑的好年华,不禁对其将来的人生道路多了几分担忧。此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但才高难为用,一生沉沦下僚。他不希望儿子学自己的样子,而要去读兵书,学万人敌,将来作“帝王师”。

李商隐《骄儿诗》:

衮师我骄儿,美秀乃无匹。文葆未周晬,固已知六七。
四岁知名姓,眼不视梨栗。交朋颇窥观,谓是丹穴物。
前朝尚器貌,流品方第一。不然神仙姿,不尔燕鹤骨。
安得此相谓,欲慰衰朽质。青春妍和月,朋戏浑甥侄。
绕堂复穿林,沸若金鼎溢。门有长者来,造次请先出。
客前问所须,含意下吐实。归来学客面,败秉爷笏。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豪鹰毛崱屴,猛马气佶傈。
截得青筼筜,骑走恣唐突。忽复学参军,按声唤苍鹘。
又复纱灯旁,稽首礼夜佛。仰鞭罥蛛网,俯首饮花蜜。
欲争蛱蝶轻,未谢柳絮疾。阶前逢阿姊,六甲颇输失。
凝走弄香奁,拔脱金屈戌。抱持多反侧,威怒不可律。
曲躬牵窗网,唾拭琴漆。有时看临书,挺立不动膝。
古锦请裁衣,玉轴亦欲乞。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
芭蕉斜卷笺,辛夷低过笔。爷昔好读书,恳苦自著述。
憔悴欲四十,无肉畏蚤虱。儿慎勿学爷,读书求甲乙。
穰苴司马法,张良黄石术。便为帝王师,不假更纤悉。
况今西与北,羌戎正狂悖。诛赦两未成,将养如痼疾。
儿当速成大,探雏入虎穴。当为万户侯,勿守一经帙。

8-1、左思诗意图 

附记:《娇女诗作者左思 魏晋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鬓发覆广额,双耳似连璧。明朝弄梳台,黛眉类扫迹。
浓朱衍丹唇,黄吻澜漫赤。娇语若连琐,忿速乃明
握笔利彤管,篆刻未期益。执书爱绨素,诵习矜所获。
其姊字惠芳,面目粲如画。轻妆喜楼边,临镜忘纺织。
举觯拟京兆,立的成复易。玩弄眉颊间,剧兼机杼役。
从容好赵舞,延袖象飞翮。上下弦柱际,文史辄卷襞。
顾眄屏风画,如见已指摘。丹青日尘暗,明义为隐赜。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红葩缀紫蒂,萍实骤抵掷。
贪华风雨中,忽数百适。务蹑霜雪戏,重綦常累积。
并心注肴馔,端坐理盘。翰墨戢函案,相与数离逖。
动为垆钲屈,屣履任之适。止为荼菽据,吹吁对鼎铄。
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锡。衣被皆重地,难与沉水碧。
任其孺子意,羞受长者责。瞥闻当与杖,掩泪俱向壁。

    《娇女诗》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诗作。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剪裁几个场景,精心描绘了两个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准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此诗先写女孩儿模仿大人对镜、握笔、执书、纺绩等事,后写小孩子特有顽皮活泼,最后写她们把衣衫弄得一塌糊涂,由这件最让大人恼火的事引出“当与杖”的别致结局。全诗层次分明,结构巧妙,笔调诙谐,语言通俗,时杂俚语,很有风趣,一段矜惜怜爱之情见于言外,十分感人。  

 
9、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 

    9题弟侄书堂是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七言律诗。诗句是对后人的劝勉,情味恳直,旨意深切。前句谆谆教诲,年轻时不要怕经历辛苦磨难,只有这样才能为终身事业打下基础。后句是危言警示,不要在怠惰中浪费光阴。“寸功”极小,“终身事”极大,然而极大却正是极小日积月累的结果。说明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辩证道理。

题弟侄书堂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堕寸功。

   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绿竹摇曳,影入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

  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令你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艺术之高超。这是就全篇来说的,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人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杜荀鹤是唐末时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诗学杜甫、白居易,以揭露弊政,反映民生疾苦为宗旨,注重弘扬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10、张耒《诫儿诗》

    10北宋诗人张耒(10541114),13岁就能吟诗作对。17岁写了当时脍炙人
口的《函关赋》。少年时,他就学于苏轼,颇得东坡居士的赏识。20岁中进士,历
任秘书省正字、著作郎、史馆检校、起居舍人等官职。他为人正直,做官清明,而
且还写了不少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诗作。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为了教育儿子张(禾巨)、张秸,以卖烧饼的邻居为榜样,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张耒的邻居是位卖烧饼的。他仔细观察卖烧饼人的苦难生活:卖饼人每日五更
起床,沿街叫卖,哪怕是刮风下雨、天寒地冻也不间断。久而久之卖饼人的艰辛深
深感动了诗人。他想,业过三百,行超三千,不论干什么,只要立志求远,不懈地
努力,终究会成功的。为了教育儿子,学习卖饼人不畏艰难的品质,他写下了此篇《诚儿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