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 为什么说系外行星普遍存在

 碧海567 2015-05-17

  一、什么是系外行星?如何探测它们的存在?

  太阳系外行星(简称系外行星)泛指在太阳系以外的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它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19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

  探测系外行星的方法有多种,最主要是:1、视向速度法 2、凌日法 3、微引力透镜法等。其中,凌日法是著名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使用的方法。开普勒太空望远镜(Kepler Mission)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计来发现环绕着其他恒星之类地行星的太空望远镜。使用NASA发展的太空光度计,预计将花3.5年的时间,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观测10万颗恒星的光度,检测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现象。美国航天局2013年8月15日宣布“开普勒”结束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主要任务,但它仍可能被用于其他科研工作。

  二、系外行星存在的普遍性远超科学家之前的预期

  人们正在以惊人的迅猛步伐不断发现系外行星。今年5月,当新闻界关注这一话题时,天文学家宣布总共已经确认了700多颗系外行星,此外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还发现了超过3500颗可靠的系外行星候选体。

  有几项研究估量了银河系中行星存在的普遍程度。利用微引力透镜技术,系外行星搜索工作已经获取了行星数量的第一个有价值的估计结果:在银河系中,每颗太阳质量的单星平均拥有一至数颗行星,分布在平均距离为0.5至10 天文 单位(日地平均距离为1天文单位)的轨道上。 根据“开普勒”在数据获取期的最初三年中的行星发现率,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至少70%的类日恒星拥有轨道周期短于85天的行星。因为我们仍在继续分析“开普勒”在过去几年中得到的数据,而这一工作可能帮助我们找到轨道周期更长的行星,所以类日恒星的行星拥有率还会进一步上升。

  三、美国宇航局一口气宣布发现了833颗候选系外行星

  NASA开普勒团队科学家于2013年11月6日宣布发现了833颗新的候选行星,其中有10颗的体积与地球相当,更重要的是它们轨道处于恒星周围的可居住带上,这意味着如果这些行星上存在水,那么很可能是液态的。此外,开普勒的数据还发现银河系中大约在88亿颗体积与地球非常接近的行星,而且还处于可居住带上,说明地球可能并不是 宇宙 中的一个特例,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不仅数量庞大,而且还可能存在 生命 。

  科学家从开普勒的数据中发现银河系内其实存在大量的可居住行星,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在2000亿颗左右,类太阳恒星数量接近400亿颗,最新估计的可居住行星数量为88亿颗左右,科学家认为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还将根据新的数据估算出更多系外行星。另一个科学家小组宣布的答案是100亿颗行星,全球目前一共有70亿左右的人口,如果银河系就只有人类的话,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颗,但是这个概率非常小,10万光年的跨度内就存在庞大的“生命基数”,放眼全宇宙内,如果出现智慧 生物 也不足为奇。

  结语、系外行星或许无处不在

  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猜想行星是恒星形成过程中与生俱来的副产品:可能除了质量最大的少数恒星,在各类恒星周围都有原行星盘环绕,形成恒星所剩余的盘中气体和尘埃造就了行星。现在来看,这一想法现在已得到坚实的证据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