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唠叨 “巧”应对

 昵称25561996 2015-05-17

父母唠叨   “巧”应对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案例

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有一种强烈追求自主的欲望。当强烈的独立意识与父母充满关爱的唠叨发生冲撞时,学生往往以自己的逆反行为来表示自己长大了,有时心里明知父母的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也会反感,觉得父母麻烦多事,甚至和父母产生摩擦,破坏亲子关系,甚至给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

理解,是改善亲子关系的第一步。通过本次辅导活动,以感悟、交流,音乐影片的播放等形式,把学生情感一步一步地调动激发起来,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积极应对唠叨的好办法,从而改善亲子关系,是本次辅导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和培养自己的良苦用心,能从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理解父母。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父母的唠叨,共同探讨对待唠叨的好办法。

活动重点和难点:  

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交往的方式、方法。正确处理好亲子关系,增进对亲情的感受和体验,促进亲子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排练小品《东东在家》、采访录音。

教学过程:

(一)小品表演 引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品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小品,这个小品是我们班同学自己创作和表演的,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小品《东东在家》。(播放视频)

师:看了这个小品,你想说点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同学们,据一份儿童的心理问卷分析显示:90%以上的孩子认为父母太唠叨,也惹来不少孩子的厌烦。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爱唠叨吗?他们唠叨时,你是怎样处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这个话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品表演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小品欣赏后组织学生简单交流东东为什么烦恼,让学生初步了解唠叨,引出本课主题。

(二)实话实说 谈唠叨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说一说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在什么情况下唠叨吗?他们经常喜欢说些什么?爸爸妈妈唠叨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生畅谈。

师结:从刚才同学们的讲述中,老师也体会到了大家的心情。我们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他们把自己所有未圆的梦,未完成的事业都深深寄托在了我们身上。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仍旧是孩子,我们就像父母心中的风筝,永远让他们牵挂。引起的唠叨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一下,组长做好记录。

哪个组愿意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

师:虽然引起的唠叨的原因很多,但归纳起来就有下面几种情况:(请看大屏幕)

1)学习方面:作业拖拉,书写不认真,成绩不理想。

2)娱乐方面,无节制地玩电脑,看电视等。

3)社交方面:外出玩耍不提前交待清楚,让父母担心。

4)卫生方面:房间脏,乱。

5)安全方面:行路安全,骑车安全,谨防陌生人等。

6)饮食方面:挑食,暴饮暴食。

师:同学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你的父母是不是经常因为你某一方面做的不够好,才会一遍遍的叮咛嘱托,一次次的指点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回忆起生活中一幕幕感人的细节,重温那份感动,感知父母的不易,为以下环节作铺垫。

(三)社会调查 来沟通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因为这样的一些小事唠叨吗?老师这里做了一个采访。下面让我们来听听几位家长的真情告白。(播放录音)

师:听了这位家长的真情诉说,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师:孩子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无知婴儿,到牙牙学语再到现在的青春少年,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父母的辛勤养育和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生活中,你从哪些细节中可以体会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体会到他们的关心是最真诚的,最无私的,也是最不求回报的。

【设计意图】:录音中父母深请的话语,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苦心、苦恼,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通过谈此时自己心里的想法,谈谈父母为什么会有这些唠叨,以达到和父母沟通的目的,了解父母的唠叨其实是父母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

(四)共同探讨 想办法

师:小品中东东对待父母唠叨的方法好吗?那平时你面对父母的唠叨,你是怎样处理的?你有更好的方法吗?同桌可以先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方法,哪些方法比较合理有效呢?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下,请看大屏幕。

1、安静聆听法         2、转移注意法        3、换位思考法 

4、解释沟通法         5、撒娇耍赖法        6、写信述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生生互动,在思维的碰撞中,搜求多种应对父母唠叨的方法,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筛选的过程中获得积极应对唠叨的最佳方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五)集思广益  改小品

师:刚才的小品中,东东面对妈妈的唠叨时的做法不科学,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再以《东东在家》为素材,小组同学合作来改编,比比看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出色。 

学生分组改编小品,教师指导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表演? (指两组学生表演)

师:你们认为他们采用的方法好不好,他们表演的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对比两个小品中,东东对待唠叨的处理方法不同,母子的关系和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师结: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听不进父母的唠叨,有自己的想法,这很正常,说明我们在成长。如果父母的唠叨让你感到心烦了,受不了,大家也不要烦躁,也不要有抵触的心理,我们可以采用这些合理的方法来轻松面对。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表演,让学生明确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方法来对待父母的唠叨才不会影响和父母的关系。[回复此楼]

六)课堂小结 表真情

师:唠叨是浓浓的关爱;唠叨是温暖的呵护;唠叨是母爱的重叠;唠叨是亲情的附加。父母因为爱而唠叨,孩子因为感激而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让我们架起一座爱的桥梁,与父母之间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沟通。(板书“爱”字,并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画一座桥。)愿大家都能在父母的唠叨声中汲取营养,用自己最优秀的表现让父母放心,为父母的“唠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父母说些什么?

学生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我们的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最后,让我们同唱一首《感恩的心》,来感谢天下所有的父母,祝愿他们永远健康、快乐!

【设计意图】:在孩子们都比较熟悉的歌曲中结束本课,借助音乐的感染力触动学生的心灵,在爱的氛围中达到情感的共鸣与升华,让学生意犹未尽。

设计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据了解,很多学生都嫌自己的妈妈或爸爸唠叨,而对父母的唠叨,一般都采取顶撞、回避、忍受等方法进行“还击”,而这些都不是有效解决唠叨的方法。要减少父母唠叨,家长和孩子都必须努力。这节心理辅导活动,主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面对父母的不理解,没完没了的唠叨,我们应该怎么办?与孩子在理解父母的基础上共同商讨一些积极应对的策略。本课中的小品表演全部由学生扮演角色,因此学生的兴趣更浓,亲身体验更深,而采访调查的录音更让学生的感情和父母的感情有机会融合,讨论交流虽然是最普通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父母的唠叨是关心、爱护孩子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理解父母的苦心,良好沟通和父母的关系,达到本课的设计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