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地震活跃度呈45年来最高 郯庐断裂带有专项监测

 昵称13750848 2015-05-17
 安徽地震活跃度呈45年来最高 郯庐断裂带有专项监测
2015-05-08 10:10:49  来源:安徽网  阅读: 958 次
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在昨天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地震局局长张鹏回应了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图片

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情况怎样?我省地震速报水平如何?近期地震趋势怎样……今年以来,国内外大震频发,阜阳也发生了4.3级地震,引起了社会关注。5月12日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在昨天举行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地震局局长张鹏回应了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问题:我省地震活动趋势怎样?

回应:2014年以来有活跃态势

张鹏说,安徽省于1970年建成了地震观测台网,开始进行监测。据统计,1.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最大地震为1979年固镇的5级地震。

2000年以后,中等地震活动增强,先后发生了2006年定远4.2级地震,2009年肥东3.5级地震,2011年安庆4.8级地震、桐城3.6级地震。去年,又发生了霍山4.3级地震,今年则发生了阜阳4.3级地震。

“2014年以来,安徽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共发生了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地震给我省也造成了损失。据介绍,1979年固镇5级地震造成4人受伤,部分房屋受损。2011年安庆4.8级地震则造成600多户房屋不能居住,3.7万人受灾。今年阜阳4.3级地震还造成了2人死亡,13人受伤,受灾人口达到4.15万,房屋受损11251间。

问题:郯庐断裂带如何来监测?

回应:已布设24个地震台和60个观测项目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震活动如何,我省有什么手段来监测,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张鹏说,郯庐断裂带不仅存在于山东郯城和安徽庐江之间,其向南到湖北武穴,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进渤海,过辽东半岛,然后穿过东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 是一个在我国境内长达2400多公里的巨型深断裂带。”张鹏说,郯庐断裂带确实是一条重要的地震活动带,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668年郯城8.5级特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

至于该断裂带在安徽的情况,张鹏说,郯庐断裂带在我省沿宿松、潜山、庐江、泗县一线出境,长度约450公里,宽约20到30公里。140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共发生了3.5级以上地震11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次,最大为1868年定远5.5级地震。“197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生了3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为4.2级地震。”

张鹏说,安徽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已经布设了24个台(点),60个观测项目,“涵盖了电磁、流体、形变等全部前兆观测手段。目前针对安徽段的科研项目很多,比如中国地震局断层气、流动地磁、流动重力监测项目等。”

问题:地震危险度排名靠谱吗?

回应:在科学依据上是有欠缺的

尼泊尔地震后,早已在网络流传的“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的帖子又被一些网友翻出来。这个排名真的靠谱吗?

张鹏昨天说,以目前科学界的预测预防水平来看,目前是没有能力做出这么具体的排名的,不可能把风险值确定得这么准确。他说,对于这样的排名,大家看看、听听就可以了,“ 在科学依据上是有欠缺的。”

问题:我省地震监测能力如何?

回应:地震速报时间将从15分钟缩到2分钟

地震预测、监控是世界性难题,我省目前地震监测能力如何?

张鹏说,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实施了“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目前主要建设任务都已经完成,只有14个县的台(站)还在建设中,到年底也会全部完成,“ 到时候,全省一县一台的覆盖率将达到100%。”据介绍,目前我省共建成测震台53个,地下流体观测台站36个,宏观观测点600多个,地震观测网络基本成型。

张鹏说,该项目建成运行后,全省地震监测能力将达到1.0级,重点地区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由原来的15到20分钟缩短至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最终准确速报8分钟以内。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虽然是震后速报,但对于地震救援、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从15分钟到2分钟,是个巨大的提高。”

问题:如何防止出现“小震大灾”?

回应:将进行地震应急知识宣传

阜阳4.3级地震造成2死13伤,一些人认为这是小震大灾。那么,未来如何防止出现小震大灾的情况呢?

张鹏说,无论从房屋建设还是地震应急方面,一些百姓还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在即将到来的防灾减灾日,将通过大篷车等方式,开展一轮全省大宣传。

此外,张鹏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加强农房抗震设防管理,并在重点地区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对人员密集场所、病险工程抗震性能进行鉴定排查和整改,“目前,全省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全部完成,已经见到了一定的成效。” 本报记者 项磊

□一组数据

我省1970年建成地震观测台网以来

◎1.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

◎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

◎最大地震:1979年固镇的5级地震

◎2014年以来地震情况: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

□名词解释

郯庐断裂带

从湖北武穴,向北经安徽、江苏、山东进渤海,过辽东半岛,然后穿过东三省进入俄罗斯境内。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668年郯城8.5级特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和1975年海城7.3级地震。

 安徽省历史地震活动概况

  安徽省绝大多数破坏性地震发生在大面积沉降或沉降区与上升区的交接地带,这种区域是新构造时期构造差异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带。淮河中游区是我省地震较多地区之一,处于郯庐断裂带和一些近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

  安徽省地震活动分期特征:1300年以来安徽共发生4.8级以上地震28次,其中4.8~4.9级地震8次,5.0~5.9级地震16次,6.0~6.9级地震4次。两个轮回的最大震级均为6?级。

月日

北纬

东经

震级

地点

活动分期

1337

0120

31.20

116.10

5.25

霍山县

 

1425

0316

31.70

116.50

5.75

六安县

第一轮回过渡期

1481

0318

33.50

116.20

6.00

涡阳县

第一轮回高潮期

6.00级地震2次

5.75级地震1次

5.50级地震4次

5.25级地震1次

5.00级地震1次

4.75级地震7次

1497

0600

30.50

116.50

4.75

潜山县

1525

1012

33.90

115.70

5.50

亳州市

1535

0100

30.70

117.50

4.75

贵池市

1537

0523

33.60

117.60

5.50

灵璧县

1561

0000

30.50

117.40

4.75

贵池市

1585

0306

31.20

117.70

5.75

无为县

1635

0217

30.50

116.50

4.75

潜山县

1642

1004

34.20

116.90

4.75

萧县

1643

1023

34.20

116.80

4.75

萧县

1644

0115

34.40

116.50

4.75

砀山县

1644

0208

32.90

117.50

5.50

凤阳县

1652

0210

31.40

116.30

5.50

霍山县

1652

0323

31.50

116.50

6.00

六安县

1654

0217

30.90

117.50

5.25

枞阳县

1673

0329

31.80

117.30

5.00

合肥市

1743

0630

30.70

118.40

5.00

泾县

第二轮回过渡期

1770

0116

31.40

116.30

5.75

霍山县

1829

1118

33.20

117.90

4.75

五河县

第二轮回高潮期

6.25级地震2次

5.75级地震0次

5.50级地震0次

5.25级地震1次

5.00级地震2次

4.75级地震1次

1831

0928

32.80

116.80

6.25

淮南市

1868

1030

32.40

117.80

5.50

定远县

1917

0124

31.30

116.20

6.25

霍山县

1917

0222

31.30

116.20

5.50

霍山县

1934

0318

31.30

116.20

5.00

霍山县

1954

0617

31.60

116.60

5.25

六安县

1979

0302

33.18

117.42

5.00

固镇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