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刘邦的权力,是怎样的来的呢?一切是显然的,刘邦的权力不是项羽赋予的,刘邦的权力是自己弄出来的。 再说得透彻点。项羽能把萧何、曹参等人调到其它部门,其它地方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萧何、曹参是刘邦的小弟。项羽能让自己的亲信,到刘邦那里顶替萧何、曹参的职务吗?显然是不能的,因为那是刘邦独立的权力系统。 其实,项羽与英布等人的关系,也是如此的。 我们总觉得,项羽分封天下没有道理。问题是,他下面全是这种小弟,项羽不分封天下,又能怎样呢?自己的小弟,全是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地盘,有着自己独立的权力系统的人,他这个大哥就只能分封。否则,你别看项羽牛逼,肯定当时就会栽在这里。 当然了,陈胜与自己那些小弟的关系,也是如此的。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自然缺乏控制自己小弟的能力了。 我们再看看刘邦与自己小弟的关系。 韩信很牛逼,但是,韩信手下的某个小弟,工作表现不错,刘邦要把他调到别的部门、别的地方,韩信能阻止吗?估计是不能的。更为关键的还在于,韩信的主要助手曹参、灌婴就是刘邦任命的。 刘邦权力扩张的过程,就是让小弟们的权力来源发生了变化了。陈胜、项羽的小弟,实际上都是一些天生当大哥的人,他们的权力系统建立,并不依靠项羽,项羽自然缺乏控制人家的能力。刘邦的小弟,渐渐都变成了一些小弟型的人,他们权力系统的建立,就是依赖刘邦建立的,所以他们的权力系统内部,就有着刘邦的影响力。 (二)、春秋时期,因为生产力落后,以当时的交通、媒介,中央政府无法把自己的统治触角伸到地方政府的,而地方政府也无法汇聚起挑战中央政府的实力。在这种背景下,分封制相对稳定。 战国时期,因为铁器出现,所以交通、媒介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那些有潜力的地方政府(比如四周有广阔发展空间诸侯国,就会打破既有的平衡;过去不能开发的地区,现在随铁器出现,都能开发出来了),实力越来越大,渐渐打破地方政府的平衡,更汇集起了挑战中央政府的实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挑战,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变得无休无止。 战国之后,一切是显然的。中央政府虽然勉强能把统治触角,伸到了整个天下,所以,他有了全面实行郡县制的客观基础。但是,中央政府这种控制力是有限的,所以随时都对地方政府的统治失控。 ——————————- 项羽的起点远高于陈胜。 而且项梁在起兵后10个月才死,这10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作为项羽的实习时间,应该也不算短了。 如果项梁不死,就我理解,估计也就是不用火并宋义了。后面的路,项梁估计也不会比项羽走的更好。 项羽的大多数选择很难说有错误,只是形势就是那样发展着,项羽也实在想不出更好的破解办法。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项羽的错误。无非是项羽坑杀秦军、劫掠关中、不在关中称王,以及分封诸侯。实际上,项羽坑杀秦军、劫掠关中、不在关中称王的背景非常复杂;至于分封诸王就更不是他可以拒绝的。 我们对项羽有相关误解,通常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错误的事实之上。因为人们总认为,项羽巨鹿一战,就打得秦军投降了;而秦军投降后,项羽就坑杀秦军了。 实际上,巨鹿之战只是让秦军变成守势了,因为巨鹿之战半年后,秦军才迫于形势(主要是秦国政府不能有效支持他们)投降的;而秦军投降近半年后,项羽才坑杀秦军的。换而言之,这段时间内的博弈是非常复杂的,绝不是项羽一时冲动就决定的;更不是项羽和几个人一核计就可以做到的,因为坑杀20万军人,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更主要的是,秦军在7月份就投降项羽了;而刘邦10月份才到达咸阳的。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秦军投降后,项羽为什么不抓紧时间入关,非要等到12月份才入关呢?换而言之,项羽是在秦军投降5个月后,才开始向函谷关进发的。我们现在的疑问是,项羽这5个月时间到底都干什么了?换而言之,项羽劫掠关中,也绝不是项羽一时冲动的选择,更大的可能性,这就是诸侯跟随他入关中的条件。 当然了,屠杀二十万秦军、劫掠关中之后,项羽自然丧失了在关中称王的机会。 而分封诸王,更是必然的。因为,各路诸侯要军队有军队,要地盘有地盘,都有着自成系统的权力系统,项羽一句话就想剥夺了他们这一切,那不是想找死吗? 而项羽分封的格局,应该也是考虑的非常周详。只是,在后来的博弈中,却依然是漏洞百出。其实,如果我们愿设身处地的站在项羽的角度考虑问题,项羽很难说哪步走错了。虽然不敢说,处于项羽的位置,谁也是无解的,但是就我考虑,解开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