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讀古醫籍例談

 柯达s 2015-05-17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許敬生 於紅豔
        浩如煙海的中醫古代文獻大大豐富了古漢語的內容,為《說文解字》、《爾雅》等古老的字典詞典所記錄下來的古字古義,提供了生動形象的例證,充分顯示了漢字文化無窮魅力。
        1.關於煮、煎、熬
        這三個字在現代漢語中意思大體相同,如果說“煮藥”、“煎藥”、“熬藥”,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可是在古醫書中含義就不一樣了。
        煮,《說文解字》:“或從火,或從水在其中。”煮藥,即把藥物和水一起加溫,這同今天的用法是一致的。
        煎,《說文解字》雲:“熬也。從火前聲。”段玉裁注雲“凡有汁而幹謂之煎。”煎藥,就是把煮好的藥汁去掉渣滓,再加溫濃縮。
        熬,《說文解字》雲:“熬,幹煎也。從火熬聲。”楊雄《方言》雲:“熬,火幹也。凡以火而幹五穀之類,自山而東,齊楚以往,謂之熬。”可知“熬”有幹煎、火幹、焦幹之義,它是專用火制,而不兼水制的。熬藥,就是把藥物炒幹或烤幹。“熬”與“煎”的區別在於“煎”是有汁而幹,而“熬”是幹煎。“熬”與“煮”的含義則大相徑庭。在成書于秦漢之際的《神農本草經》、《傷寒論》等醫籍中,在許多藥物之後,如芫花水蛭虻蟲等藥後,往往注有“熬令赤色”、“熬令黃色”,甚至“熬黑”等語,這顯然是指“火幹”、“炒幹”而言,絕不是加水煮。“熬”的這種用法,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中相當普遍。如《周禮》、《儀禮》、《禮記》三禮中有關喪禮的內容中,多有“熬穀”的記載,但無一例外地都是把五穀“焙乾”或“炒熟”,而不是煮熟。
        新版《辭源》第1949頁“熬”的義項注為“文火慢煮”,所舉例證卻是《周禮·地官·舍人》:“喪記,共飯米熬穀。”這就錯了。此處“熬”也是“炒幹”之義。
        2.關於“乳”和“字”
        司馬遷《史記·倉公列傳》中有這樣一段話:“菑川王美人懷子而不乳,……飲以莨菪藥一撮,以酒飲之,旋乳。”有人譯為:“菑川王的一個妃子懷孕後不下奶汁,……給他服用一撮莨菪藥,用酒伴服,很快就下奶了。”譯者望文生義,把“乳”理解為“乳汁”。甚至有人還據此向世人介紹司馬遷記載的所謂下奶良方。按《說文解字》雲:“人及鳥生子曰乳”。“乳”是生育的意思。“不乳”義為“難產”,“旋乳”義為“很快生下孩子”。由於不明“乳”的本義,竟把催產藥說成催乳藥。若照此用藥,豈不貽誤病家嗎?其實“乳”的這一含義在古籍中頗為常見。如:
        《金匱要略·婦人產後病脈證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意思是:婦人產後,中氣虧虛,出現心煩意亂,嘔吐氣逆,應當安中益氣,用竹皮大丸主治。有人不知在“婦人乳”後點斷,總是講成“婦人奶中虛”云云。這也是不明“乳”的本義的緣故。
        又如:《後書·霍光傳》:“(霍光妻顯)私使乳醫淳於衍行毒藥殺許後。”此處“乳醫”是指婦產科醫生。至於“乳子”、“乳虎”、“乳牙”、“乳名”都是由“初生”義而來的。
        “字”的本義也是“生育”,《說文》雲:“字,乳也。”“乳”和“字”是同義詞。
        如《山海經·中山經》:“其上有木焉,名曰黃棘,黃華而員葉,其實如蘭,服之不字。”“不字”即“不生子”。
        正因為“字”、“乳”本義相同,所以在本文中可對舉和連用。如《論衡·氣壽》:“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意思是說,生孩子稀少的容易養活,生孩子太頻繁的不容易養活。這是古人對優生的認識。句中“字”、“乳”同義對舉。又如《論衡·氣壽》“所懷子凶者,字乳亟數,氣薄不能成也。”“字乳亟(qì)數”意為生育頻繁。“字乳”和“亟數”均為同義複用。
        至於“字”的“愛”、“撫養”、“待嫁”、“文字”、“表字”等義項,幾乎都是由“生育”這一本義輻射引申出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