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价金砖,大有来头!

 lavi 2015-05-17

2012年7月,在杭州举办的中国首届明清御窑金砖拍卖专场上,八十九块明清御窑金砖拍出了950万元的不菲价格,引来了“一两黄金一块砖”的惊叹。事实上,没有走上拍卖桌的御窑旧金砖,身价同样不菲。据资深收藏家介绍,在御窑一带,目前2.2尺见方、品相较好的清朝御窑金砖,市场价已达1万—3万元一块;至于明朝的金砖,那更是不管属于哪个皇帝时期的,都要卖到10多万元一块。


那么凭什么一块砖可以卖出如此天价呢?

1、家世显赫,皇宫建筑专用品

金砖是一种两尺见方的大砖,这种方砖原本写作“京砖”,是苏州的特产,通过大运河运到北京的“京仓”暂时储存,等待运进宫殿铺地,因此有了“京砖”之名。又因这种砖质地密实,敲起来有金石之声,京砖与金砖同音,后来就称为“金砖”。从故宫初建时起,这种由特殊工艺制成的金砖一直都是紫禁城的专用品。在故宫的重要宫殿中都铺设有这样的砖。现在我们看到的太和殿金砖是清康熙年间铺设的。至今,它们依然光亮如新。封建时代,金砖是等级的象征,身价极高,而老百姓家是不能铺设金砖的,否则是要被杀头的。即便官府、寺庙,也只能使用次品金砖。

2、制作精良,工艺考究

金砖的制作非同小可,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金砖出产在苏州郊外。因为苏州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可塑性强,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当年古代工匠制作金砖时,先要选土,所用的土质须黏而不散,粉而不沙。选好的泥土要露天放置整整一年,去其“土性”。然后浸水将粘土泡开,让数只牛反复踩踏练泥,以去除泥团中的气泡,最终练成稠密的泥团。再经过反复摔打后,将泥团装入模具,平板盖面,两人在板上踩,直到踩实为止。然后阴干砖坯,要阴干7个月以上,才能入窑烧制。烧制时,先用糠草熏一个月,去其潮气,接着劈柴烧一个月,再用整柴烧一个月,最后用松枝烧40天,才能出窑。出窑后还要经过严格检查,如果一批金砖中,有6块达不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这一批金砖都算废品,要重新烧制。就这样,从泥土到金砖,要长达两年的时间。

金砖上一般刻有具体的记年款,如“乾隆二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金砖”字样。除了年号、质料、尺寸、监督制造的地方官员姓名,还有具体制砖工匠姓名,都清楚地印在砖身上。由于用泥考究、制作精良的缘故,让苏州金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断之无孔,相传受到明朝永乐皇帝的称赞并赐名“御窑”。如今,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也因值得保护而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3、存世数量越来越少

除了身价高、质量好之外,御窑金砖价格上涨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过几百年的风风雨雨,存世的御窑金砖越来越少,清朝中期雍正、乾隆、嘉庆年间的金砖,就已属凤毛麟角,再早一点的就更罕见了。


如有转发请务必注明“转自尚诚古品”!

请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尚诚文玩微店!微信号:wky55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