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少年苏轼从骄矜到立志
2015-05-17 | 阅:  转:  |  分享 
  
少年苏轼从骄矜到立志网文2015-02-04苏轼少年时,一改过去心高气傲的态度,虚心求教,孜孜不倦地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北宋大文豪苏
轼无论诗、词、文、赋、字、画样样精通,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父子三人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
著有《东坡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苏轼自幼天资聪颖而且好学,十岁时已读遍诸子百书,博通经史,所写的文章诗词常常受到人们的赞许
。少年的他因此骄矜起来,以为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于是在书房门上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几天之后,有一位鹤发童颜的
老者专程拜访苏府,想向苏轼“求教”。老者指著对联问:“这对联是你写的吗?”苏轼得意地点点头。老者又问:“这么说,公子可谓无书不读,
无字不识?”苏轼答:“不错。”“老朽家中藏有一书,想向苏公子请教!”老人说著,从袖中取出一本小书,递给苏轼。苏轼接过书翻阅,不禁大
吃一惊,当场愣住了。原来书中尽是古文,十字中有七、八字不认得。苏轼立刻领会老人的来意,羞得满脸通红,连连向老者道歉致意,只见老者点
点头,什么也没再说,微笑飘然而去。苏轼愈想愈觉汗颜。经过这次教训,苏轼明白学海无涯、人外有人的道理。惭愧之余,苏轼提笔到门口,在上
下联前各添了两个字,把原来的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从此以后,少年苏轼一改过去心高气傲的态度,虚心求教,更孜孜不
倦地苦读,终于成为一代大文豪,为中华文学艺术留下无价的瑰宝。
献花(0)
+1
(本文系桂花园主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