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帮助宝宝战胜害羞?

 步行d天涯 2015-05-18

天生的心理因素

根据国外的研究显示,"害羞"的气质和遗传有部分关系,如果父母本身就有害羞的气质,则孩子也可能具有这种先天性的生理现象,容易有害羞的表现。

此外,国外医学研究人员曾针对害羞孩子的大脑进行研究,监控他们的脑部反映,而根据研究发现,害羞的孩子,在看到新面孔或是新环境时,相比于其他不害羞的孩子,其脑部杏仁核区域会显示出相当大的活动量。由此可推断,害羞和先天气质有关,孩子一出生时就已经具备了这种差异性。

后天的环境刺激

害羞和先天气质有关,但后天的环境刺激,也是形成害羞气质的原因之一。

如果孩子本身已经有害羞的先天条件,却没有相关的后天环境来刺激,很可能就不会形成害羞的气质;相反的,如果孩子本身有害羞的条件,再加上后天环境影响,就可能导致孩子表现出害羞的气质。

这些后天的环境刺激,包括孩子有外在缺陷(如:四肢缺陷、唇腭裂、长相异常),造成孩子的自卑感,因而产生害羞的气质;或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当遇到不熟悉的人群或环境,就会变得害羞;或者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严格,也可能造成孩子对自己缺乏自信,进而表现出害羞的气质。

父母气质的影响

有些父母本身就具有害羞的气质,除了可能遗传给孩子之外,由于父母的社交活动本来就比较少,自然而然的也会剥夺孩子和外界环境接触的机会,造成孩子对外在环境感到十分陌生,产生不良的影响。

拥有不愉快的经验

造成孩子害羞的原因,还可能是曾经拥有过不愉快的经验,例如孩子在跟别人互动过程中,或在接触新的人群、环境时,出现一些很不好的感受,就可能促使他们去逃避这些环境,进而引发出害羞的气质。

对未来求学和求职的影响

孩子的害羞气质,对未来的学习或职场表现,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像是在学校里,孩子可能因为害羞不敢发言,无法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间的相处,也容易被误认为是态度冷漠、奇怪,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长大求职的时候,也容易影响面试表现、同事之间的相处等。

建立愉快的经验

1岁以前的孩子不太会认人,情绪表现也不够细腻,很少会出现害羞的问题;而1岁~2岁半的孩子,因为开始有机会接触新环境、新人群,可以去分辨出熟悉或陌生,在这个时期害羞是很正常的,渐渐的随着年龄增长,害羞的情形也会慢慢改善。

为了避免孩子容易害羞,父母可以在孩子1~2岁半的时候,积极去营造孩子与人相处的机会,并建立愉快的经验,如此便可减少孩子出现害羞气质的机会。

改善害羞气质的教育原则

从许多研究和临床的案例中不难发现,造成孩子害羞的原因,除了先天因素之外,"缺乏自信" 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参考下列方法,增进孩子对自我的肯定,来改善害羞的表现。

增加孩子的社交机会

让孩子有较多和他人相处的机会,是加强社交技巧的好方法。父母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带孩子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们彼此有更多的互动,以此让孩子熟悉和他人相处的情境。

多给予鼓励和赞扬

容易害羞的孩子,通常会比较在意他人的眼光,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被认同。因此,当孩子试图表达时,父母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赞扬,让孩子勇于继续向前,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群。

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适时提供机会,让孩子试着独立去完成工作,而不是过度的保护,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如此才让孩子拥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权,产生被信任的感觉,建立自信心。

肯定孩子的专长和优点

害羞和自卑感有一定的联系,为了使孩子对自己有更多正面的肯定,父母可以尽量引导孩子去发挥其专长或优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有更多的勇气去表现自己。

多一份关心和体谅

当孩子需要面对新的环境或人群时,例如,上幼儿园、参加聚会,父母应该先帮助孩子做一些心理准备工作,让孩子提前熟悉新生活,才不会产生担忧、紧张的情绪。在孩子开始接触新的环境或人群后,父母也应该主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