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南京保卫战城破巷战调查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15-05-18
 穿越正义 [角落] [飞语] 发表于:14-09-15 23:48   [第14版 09-15 23:48] [只看该作者]

 77年前的南京是一个耻辱之年,做为一个主权国家的首都在12月12日被敌国日本军队突破了最后的内卫线防线发生了攻防战及巷战,但现在海内外有不少学术专家认为南京保卫战没有巷战,他们的论点是与二战时期的苏联斯大林格勒、德国柏林、中国的常德、菲律宾马尼拉等城市的巷战进行了对比,他们认为在1937年12月的南京,中国守军是仓促应战,没有战斗部署和军事计划进行巷战;有的学者认为从字面理解“巷战”只要是敌我双方突入城市内部,发生在城市建筑里的战斗就是巷战。两派论点都有可取之处,所以南京保卫战-巷战一环就众说纷纭。
  我认为南京保卫战巷战是存在的,而且从现在留存的资料中已经说明了沦陷前南京卫戍司令部已经做好了巷战准备,如在当时留下守卫的德国战车第三连摩托侦查班班长何嘉兆回忆里就提到“中华门内沿街排放很多圆木,防止敌骑兵突入城内,我战三排已做好巷战准备”。以及大量亲历者回忆和中日双方文字资料都记载了战役前后的巷战准备、实施的事实。



中国守军德式1型战车也参加了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明故宫、长江路地区的巷战。其中一辆未来及撤退到江边的战车,曾在长江路(原国府路西头)配合守城部队用车载两挺MG13高速机枪向突入到新街口的日军突击部队进行顽强抵抗,掩护步兵撤退,自己车毁人亡,何其悲壮哉!上图是撤退到江边的德式战车被日军俘获的真实照片


  那么我们为什么有不少人认为不存在巷战呢?我想这是因为南京巷战规模和拉锯时间不长之故,给后来研究历史的学者、军事专家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就是
正规军大部都溃败出逃,所以没有发生巷战。持这种观点的我觉得从逻辑上这样解释不知对否它给人就像刑事案件里一个成人被人杀死和一个婴儿被人杀死的感觉一样无辜杀一个成人要偿命,杀一个婴儿能变死刑为无期徒刑,但不论如何是杀人而不是杀牲畜,大小和性质没关系!就像当今本右翼组织讲:南京大屠杀没杀30万,只有8万或者10万或者只有几千人。不论是多少,屠杀性质是没有变得,不能因为他们杜撰出来的少杀人20万就改变了屠杀性质?可笑!
  
所以巷战大小只是规模大小,而这个大小又和这次战役的意义、规模有关,不能只谈局部不窥整体,这是不科学的!我倾向南京还是发生了巷战的,只是规模小而已(南京保卫战对日本来说是第一次独立占领大国首都,对中国来讲是写入抗战正面战场之一的战役,所以是中日双方比较重视的历史事件)
  那么南京发生巷战的区域又是在何地呢?目前资料显示主要激烈巷战有2处,一是中华门内外区域(包括中华门外西街、金陵兵工厂、雨花门内剪子巷、边营、夫子庙地区是东华门、逸仙桥、明故宫机场一线。其余市区长江路、汉中门、城西清凉山、山西路、下关发电厂小股零星巷战,主要是来不及撤出的南京宪兵、警察及少量正规军进行了断后的巷战正应为只有2处主要激烈巷战地点,所以海内外有些研究学者认为南京巷战可以忽略了!而我们“寻研团”经过大量走访、考察已经基本将南京保卫战巷战的具体位置弄清楚了现在我们选择性地简略谈一下中华门内外、汉中门地区、东华门明故宫地的巷战情况
  从敌我双方资料得知战事打到12月12日,中华门外很多从雨花台、安德门华严寺退下来的88师、51、58师守军被日军三面压缩到以南门外大街为中轴线的东面金陵兵工厂、西面中华门外西街两边。守军有约3000人,前有敌人压迫,后面护城河阻碍,桥梁炸断(城门堵塞又进不去)。想从西突围,赛虹桥以西(现在的水西门外南湖小区及河西地区位置)有日军第六师团45联队迂回包抄了,东面雨花门、光华门一线日军第114、9、3师团计4个联队层层堵截无法转进,这3000中国守军只有利用兵工厂、西街民房进行殊死抵抗,特别是下级军官的战斗意识顽强不屈,和敌人进行了巷战,如有士兵不抵抗,排长、营长直接在后面对士兵进行枪决以执行战场纪律。我们“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在今年7月冒着酷暑终于在中华门内外多条尚未拆迁的老街巷里发现了77年前中日军队巷战的疑似遗迹,通过珍贵历史文字资料及老照片、日军拍摄的纪录片、我们现在拍摄的照片去互相印证一下吧,其中的答案自在每人心中

  下面一组南京中华门内巷战寻研及历史真实南京巷战照片对比


这是日军第六师团(谷寿夫指挥)在突破南京门西城墙后在南京进行巷战的电影胶片截图,这是二战时期美军缴获的资料,美国人将此片定名为《为谁而战》分成很多集,这是其中一集关于中国首都南京被占领的片段。



从建筑墙体看就是符合南京城南地区的明清建筑结构,下面一张我们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这是门西殷高巷巷战痕迹是寻研时拍摄,这段墙体是清代钦差大臣刘芝田的后院墙,上面弹痕斑斑。看看这个墙体和日军拍摄的影片墙体对比一下就知道日军的电影就是在南京无疑!(虽然历史影像的墙体不见得是我们寻研的这堵墙,但它代表性是完全可以的



               这是刘芝田故居正门左侧门边弹痕崩划之痕迹


下面这是当年中华门外东面金陵兵工厂(现在的“晨光集团”厂区)巷战痕迹照片




  在此门处,1937年12月14日中国守军在城破后进行巷战时用迫击炮打死了第十军直属野炮第14联队
长井手龙男大佐(死后晋升陆军少将,是南京会战死亡军衔最高的日军军官)
  
 日军攻打南京的第14野炮联队长井手龙南生前照片(胡卓然提供)





         这是中华门外西街巷战一处遗迹



                                悦来巷“沈家粮行”墙体弹痕


               西街“沈家粮行”便门上弹痕累累


  这是日军第6师团23联队、47联队从中华门西侧城墙突破后进入“门西”地区高岗里、殷高巷巷战的突破口



   中华门西侧突破口历史照片1937年12月13后拍摄,就是今天开辟的“长干门”略东20米左右处。



         同样位置今天的情景。当年日军就是从此突破南京城西南城区和守军进行巷战



  和中国南京守军巷战的日军,日本记者拍摄,可以看到左上方墙上明显激战弹孔

 这是突破水西门在汉中门地区“四眼井”地区守军与日军巷战的位置当今照片


 汉中门从日方资料上获得,12月13日中午,上午经过巷战突破中华门、水西门地区的日军第六师团47联队主力沿着水西门城墙向北、23联队沿着中华路向北双方同向清凉山及市区扫荡。47联队就是以汉中门四眼井为地标,负责由最西边的汉中门向东抵达中山路新街口进行区域扫荡,在这区域与我南京断后掩护之警察保安部队、宪兵部队发生激战,警察由于武器低劣,战斗力敌不过精锐的日军,伤亡五百余人,第九中队长黄清也阵亡在此。

  这是明故宫午门、外五龙桥巷战痕迹照片


  明故宫午门在南京保卫战巷战时由宪兵10团防守,日军从中山门南侧300米城墙突破口进入后直接攻击明故宫机场,午门是必经之地由日军第九师团35联队负责扫荡。在此与守军激战尤为激烈,在城墙上留下弹头很正常,不过也是证明巷战存在的有力证据。



 外五龙桥明代皇宫遗迹,脚下青石板就是明朝初年的原物,它见证了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发生在这里的激烈巷战。当年桥两边路上都给中国守军埋设了大量地雷,造成日军进城部队一定伤亡,桥上堆积着沙袋工事,守军以此掩护誓死抵抗。我于此抚栏遥想,当年有多少无名英雄战死在此桥周围啊!



 而明故宫“外五龙桥”巷战是东部城区的中心,这块原立在“外五龙桥”的明代万历四十年的石碑上三处炮弹坑和无数子弹坑说明了巷战的真实是和中日双方文字资料吻合的。

下面是我发现这块石碑弹痕和考证文章在《金陵晚报》9月15日“老南京”版刊登说明








日本文献资料的记载明故宫巷战,是非常激烈的。我们无法穿越回77年前的南京了,但从字里行间依然透露着硝烟弥漫的南京城市最后的死战!  
本帖来源:西祠胡同>人文


功夫不负有心人,向[角落] [飞语]点赞! 勿忘国耻!向当年在南京英勇杀敌的抗日英雄致敬!转发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