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旧电视时代(1)

 春满庭苑 2015-05-18


近30年前,当一群七八岁的孩子们挤在邻居家十几英寸的小电视前如痴如醉地看中国第一部国产电视剧《敌营十八年》时,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当他们成长到自己父辈当时的年纪,市场上的电视机种类会如此繁多。相比当年的凭票供应、为买一台甚至要拉关系走后门的紧俏,现在的电视机已由原来的几家一台发展到如今的每家几台。


电视机之路


在中国社会,电视机的变迁真可以算是一部人人参与、百味杂陈的历史剧,融入了无数家庭和个人的情感,欢笑甚至泪水。


上世纪70年代国门打开之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是人们争相选购、甚至要凭票购买的“三大件”,而电视机是绝对的“稀罕物”,还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 甚至有人自行成功组装了一台16英寸黑白电视机,并以此向全国科学大会献礼。直到改革开放之后,电视机才渐渐多了起来,但大多是黑白电视,而且买得起的家庭寥寥无几。80年代初期,一个村镇只有少得可怜的几台电视机,娱乐方式极度匮乏的人们围聚在有电视机的人家,用看电影的方式来收看那些画面不是很清楚、信号不是很稳定、节目内容很有限的电视。当时没有室外天线,对待不稳定的电视信号,家家都有高招:有的把易拉罐绑在天线上,有的接根铝管拉到房顶上,有时看着看着就没了,还得到房顶上转天线角度,直到电视里唱歌、跳舞的人都回来了,才算安下心来。《霍元甲》、《射雕英雄传》、《上海滩》这些电视剧,也成为一代人的经典青春记忆。


1982年,中国引进的第一条彩电生产线竣工投产。不久之后,第一个彩管厂在咸阳成立,彩电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的彩电生产线一百多条。一大批国产品牌彩电涌现。80年代后期,国产彩电囿于功能、质量、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局限,满足不了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国外彩电品牌凭借其技术、品牌优势抢滩中国彩电市场,国产彩电销售持续趋弱。


到90年代中期,全国电视机年产量高达3500万台,从而稳居世界第一并维系至今。 1997年下半年,纯平彩电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它不仅在外观上有了改善,画面也更清晰。进入1998年之后,许多国产品牌生产的纯平彩电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TCL、乐华、海信、华强、厦华、金星、西湖(数源)等都把自己的纯平彩电搬上了柜台。随之而来的价格战使纯平彩电的销售比例飞速增长,纯平时代真正到来。


跨入新世纪之后,背投电视、等离子彩电、数字电视乃至现在的互联网电视和即将实现的3D电视,各种新概念的电视机轮番登场,电视机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齐全、色彩越来越鲜明、外观越来越轻薄。


如今坐在自家的客厅,我们就能置身于任何时代,欣赏气势汹汹的霸王龙豁着它的大嘴向你展示它香蕉大小的牙齿;邀请欧洲小镇阴暗潮湿角落里的吸血鬼登堂入室;命令姚明反复进行同一次灌篮表演,按照自己喜欢的次数;或者选择切换到游戏界面,随着风情万种的劳拉游览各国原始文明遗迹,顺便进行古墓探秘。我们还可以实时浏览新闻动态、在线听音乐、查看股市行情和天气预报。只要你会用遥控器,我们打开电视机,这些就可以实现。


不能不说,如今的互联网平板电视的确是令人新奇的高科技产物,却一点也不用惊讶它是不是真的就这样进入了每一个人的生活。这个时代让我们学会先不要抱怨人们有些事尚未做到,因为也许人们早就做到了,只是你不知道。


跨界的初体验


直到今年5月仍有调查数据表明,电视依旧是当今中国家庭的娱乐终端和中心,但几乎所有电视机生产商和电视台都认为,对于新生代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是他们更为熟悉和接受的世界。一项针对12个国家7600多名16岁至29岁年轻人的广泛调查显示,如今全球77%的年轻人表示宁可没有电视,却不能没有互联网。而中国热衷于互联网的年轻网民最多,相比于美国的77%和23%,中国87%的受访者更青睐互联网,只有13%的受访者更喜欢电视。某个网络高清视频门户网站的工作人员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这样一个段子,如今的年轻人之间经常这样互相较量――“你还在看电视啊,这也太老土了”。


今时今日,1961年出版的科学幻想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中描述的“未来世界”正逐渐被人们实现。已经出现在家电市场上的 “互联网电视”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可以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新型电视,在插上网线后,可以实现比如在线观看影片、娱乐节目,收听音乐,查看天气、股市资讯,同时能够直接快速下载影视资源,有的互联网电视还包括在线卡拉OK、互动游戏、远程教育等功能。当然,人们日常所熟悉的电视机功能它也都具备,在除夕之夜,电视仍然可以用来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互联网电视确实为家庭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在互联网锐不可当的影响力下,互联网和电视的融合趋势似乎不可避免。英特尔从今年初开始,确立了全力推动消费电子产品――尤其是彩电的互联网这一主题。中国的电视机生产厂商也纷纷借新推出的“互联网电视”发力。其实,在电视达到1080P高清显示以后,任何有关画质清晰方面的努力基本都是徒劳无功――1080P已接近人类眼睛识别的极限。电视产业的技术发展注定要在其他方面进行努力――比如索尼公司宣称要在2010年上市3D电视――据说它可以做到无需使用3D眼镜,仅凭裸眼观看就可感受到3D的立体效果。而英特尔则凭借绝对的技术优势,将它在PC方面的成果推而广之,继续携手多家生产厂商打造互联网电视――未来 “奔腾芯”将可能装进每台电视机。


在年轻人看来,当中年人与“网络”这个词汇联系在一起,假如他没有个把具有说服力的“精英”身份作陪衬,就一定有着几分天然的谐谑和不搭调。一个家庭如果每天都是年轻人对着电脑,老年人在看电视,这不是 “完整的中国人家庭行为”。中年人也有上网看视频的需求――他们只是不习惯电脑小尺寸的屏幕和相对于电视机来说显得复杂的操作方式。而即便是热衷于网络的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自己的住房,有了家庭和孩子之后,也仍然需要一台电视,尽管让习惯网络上多元化的选择的年轻人忍受电视有限的可能性,就像戴上脚镣跳舞一样使人别扭。


互联网电视在同时满足老年人的上网需求和年轻人的电视需求方面提供了新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