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最好的作品是你的生活吗?

 cflfg2004 2015-05-18

一个人的本色,决定了一个人生活的色彩,而这是需要修炼的吧,与光阴的修炼,与内心的修炼。也许过程会很漫长,但总有一天,你会绽成你唯一的样子。

1.
我认识小南是在K省的电视台节目组,当时之所以注意到她是因为她有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爽朗直接,齐腰长发,身上总有一股复古的调子。
那时,我总觉得这样的姑娘的恋爱方式一定要够浪漫才衬得起她。
后来,我俩先后换工作后,约着小聚,一起去了南锣鼓巷。那是六月的一天,她穿着一个垂感很好的柠檬黄的短款T恤,脖子上带着一条青花瓷图案的棉质小围巾;下身是一件水洗白的牛仔短裤,衬着白皙的腿比例很好。头发松散自然地挽起,走路的时候,她纤细的小腰若隐若现,怎么看都有一种随意的美感。
小南英语很好,记得在电视台工作那会儿,他们制片人接了一个国际电话,着急得团团转,她走过去问清楚了情况,淡定地说:“我来试试。”
在制片人惊愕且感激的眼神中,小南用一句纯正的英语“Thanks for your time. Bye.”结束了这个通话。从那时我才知道,小南英语口语如此地流利。

“琨儿,我最近艳遇了。”她脸颊微微泛红,不过语气依旧很爽朗。
“小南,你可以啊。”我看起来比她还兴奋,眼巴巴望着她等待下文。
“他是瑞士人。”这句话更加深了我的好奇和听故事的欲望。

小南那段时间想学德语,但是,又不想报昂贵的辅导班,于是,她去后海附近外国人经常光顾的文艺酒吧,去贴“语言交换”的小纸条。她的资本是中文和英语。
贴累了就坐下来点了杯果酒,一个人愣着发呆。就在这时,三个北京男人走过来搭讪,是她最讨厌的油腔滑调的样子。她转而扭过头去,开始跟右边的那个外国人用英语交谈,他们聊西方哲学史,聊喜欢的电影,她突然发现,两个人的价值观出奇地契合。
小南是个把读书当乐趣的人,文笔非常好,各大名家著作早早啃完,尤其对西方的书和电影感兴趣。
“我真的是没想到,我们俩整整聊了四五个小时,真的是有点儿恋恋不舍了。”小南回味着。
在我们落座吃饭的间隙,小南不停地收发微信,她带着抱歉的微笑看看我,我摆出一副大度样子,说:“我才不跟热恋的人计较呢。”

2.
和小南艳遇的那个瑞士男名叫Daniel,是个乒乓球运动员,来中国集训,一个月后就要回瑞士了。Daniel所处的地区属于法语区,所以对他来说,法语才是母语。
半个月后的一天,小南给我发来QQ消息:“我报了法语班,在学法语。”
我意识到,小南这次认真了,如同她对待每一段恋情一样,一样的用力,即使受伤也在所不惜。
“小南,他对你怎么样?”我关切地问。
“他很在乎我,为了我甚至都开始学中文了。他训练间隙也经常过来看我。”小南打字飞快,隔着屏幕,我都能想象出她现在一脸幸福的样子。

我很佩服小南,她想爱就爱了,不去想太多;想做就去做了,雷厉风行。
“你一定要耐心点。”小南又敲击着键盘,“我在遇到Daniel之前,觉得特别孤独,常常想:是不是我有什么问题呀,怎么会一直单身?可是,遇到他之后,我觉得就是他了,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很踏实的感觉。”
继而,她又安慰我:“总会等到那个对的人。”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现在的小南,应该已经在瑞士了,远离雾霾,过着蓝天白云明媚的日子。如果是励志好文的话,现在应该发发感慨收尾了不是吗?

3
突然想想我已经两年没有小南的近况消息了,不免有些内疚,于是我尝试着在微信上联系小南,把这段故事发给她看,十分钟后得到回复:“这个故事的结局稍微有点不一样。”她答得平静又淡然。
我怔住了,感叹她好心态的同时,又有些许担心。
生活远比故事复杂得多,上面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展示不出真实的生活。
小南和Daniel在一起不到一年就分手了,分手之前小南已经辞职,骤然间,生活原有的步调被彻底打乱,挫败感和自信心的丧失总是来自于希望之后的失望,当时小南特别崩溃,心情一度跌至谷底,她开始不停地反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出国?出国以后要干嘛?会不会一步没踏稳以后怎么走都不知道?”所有的担忧和压力像开闸的洪水般袭来,她开始对一切充满困惑,突然好像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一切似乎都变得没有意义,更别谈方向和热情。
可是,就算是看似已无生机的灰烬下或许还是有一丝碳光的,小南内心最深处还残留有一丝希望,她不甘心就这么堕落下去,对,是不甘心,她想找回之前仿佛生命前方总有一个亮光的感觉,这个亮光就像木偶头上的那根线,牵引着自己,也牵引着希望。
还是要出国,这个信念像即将熄灭的火柴遇到一滴油似的,开始重新燃起来。继续之前进行到一半的法语课考试,逼着自己一点一点走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阴霾,在距离去法国面签还有几个月的时间里,她去了一个做纪录片的公司上班。
令小南没想到的是,两周后,公司竟然派她去法国出差。出差回去后,小南又接到了几个双语的主持活动,也全是和法语相关。似乎冥冥中就注定,她与法国的缘分比她想象得要深。
当你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信尽失的时候,最最错误的决定就是站在原地什么都不去做,一旦行动起来,就算不是那么明确地知道该做些什么,可是,行动总比不动来得善意得多。
小南开始慢慢恢复,逐渐找回自信。这时候,恰恰收到国内一线视频制作公司发出的职位邀约,面对着难得的工作机遇,小南也开始纠结,怎么选择才是对的?是放弃准备这么久的法语学习和考试直接就职?还是放弃高薪令人艳羡的工作机会去法国?
“我当时想,既然准备了这么久,不去的话这辈子都会后悔。”小南就是这样一个姑娘,其实不用问,我也知道她会怎么选,她当时已然彻底满血复活了,“二十几岁的姑娘出来拼,就得朝着既定或自己想要的方向走才是对的,爱情有也好,没有也罢。”我又看到了那个浑身散发生命力的小南。


4

不少励志故事都会强调,你去努力,你要有良好的心态,你就会如偿所愿,但是,问题似乎没有加减乘除那么简单。
就算我们不知道这一步迈出去是对是错,就算我们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但是,那又怎样?没有什么可以成为放弃和不勇敢的理由。
正如那句话,真正的英雄绝不是带着光环骑着大马的电影男主角,而是知道了生活真相后还依然去毫无芥蒂地热爱生活的人。
其实,每次和小南在一起聊天都觉得很酣畅淋漓,她活得随性而洒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
沫沫也是一个这样的姑娘。
同样是躁动的六月,沫沫踏上了奔赴西藏的列车,但却不是去旅行。
上大学那会儿,沫沫只身坐火车去了两次西藏,大学毕业后,她结束了在充满钢筋水泥城市里半年的短暂工作,想要去西藏工作生活,至于多久,她也没想过。
沫沫告诉我,西藏这个地方是有灵性的,去了一次就不想再离开。当时她给了我说不出的震撼感。因为现在满大街都在说着去西藏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很多人连西藏之旅的夙愿还没着手实现的时候,沫沫则直接单枪匹马地要在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生活下来,那里有让她想起来都快乐地冒泡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和林芝的桃花。
“我想生活在这个让我每次呼吸都充满感激的地方。”我听着沫沫描述去西藏的理由就觉得热血沸腾,我太羡慕她。

5

当然,这里我并不是推崇“生活在别处”这类的观点,我只是欣赏小南和沫沫这样的心境和生活方式——真性情。
哲学家周国平曾经有个判断:“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环顾四周,才发现自己经常被日常的生活所禁锢,却以为这就是生活本身该有的样子。当有一天见到了另外一些人,才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活法,这样一种信念,这样一种人生。
原以为的放荡不羁其实还是在框子里,原以为的迷茫不知不觉间就豁然了。
在一次一次地结识洗礼中,我们自己头脑中的接受底线在不断延展,接触不同的人也达到了读书和旅行的目的,影响发生在潜移默化中。

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每一秒,每一次呼吸就是一个作品,那是不留痕迹的,不可见也不可想的,那是一种其乐融融的感觉。”
一呼一吸,时光尽是,仿佛有莲,开在心中。
有些人任性地活成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有些人却隐忍地活成了别人喜欢的样子。任性与隐忍之间,日子如月光流水。在光阴里,你是否修炼成了你独有的气息?
微信上,好友留言,年初的三个女友都脱单了,还有一个要结婚了,唯独自己依旧孤身一人。话语间充满惆怅和自怜,我知道,她并非觉得单身这种生活不可忍受,只是觉得似乎应该找个人一起生活,一起出现在大众的目光下了。可是,这种应该之下的心态过于被动,而太过被动的心态对美好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种冒犯。

六月又要来了,你是否喜欢自己现在生活的样子?


后记:因为写了她们的故事,我才又抛开纷扰的繁杂联系到了小南和沫沫,或许,生活中总有一些点,让你和曾有过亲密交集的人走远又靠近,没有原因,有时候仅仅是时空阻隔,抑或是繁忙的生活,虽然我不贪心很知足地说:我满意现在的状态和生活,可是,终究我的生活不是我最好的作品,我期待着像小南那样有一份大彻大悟后的从容豁达,也期待着像沫沫那样有一颗始终不曾被尘土沾染的初心。


本文作者史兆琨,豆瓣ID:Alisa


本文由作者授权立方读书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