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伤寒论》六病名的病时概念

 johnney908 2015-05-18

读《伤寒论》条文:

“120.太阳病,…一二日吐之者,…139.太阳病,二三日,…248.太阳病三日,…124.太阳病,六七日…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37.太阳病,十日以去,…301.少阴病始得之,…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302.少阴病,得之二三日,…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299.少阴病六七日,…293.少阴病,八九日,…”

从上述条文中,可见太阳病、少阴病等,从始得之一二日,到十余日都有病程记录,那么“六病”始得之,得之当日是在何时?有没有记录呢?按理应当有。如果没有,那就不符合《伤寒论》作者对诊疗记录之严谨的态度。如果有,那么是在当日的何时呢?原文中的六病欲解时,就应当是答案。即“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太阳病欲解时,“欲解”之“解”的意思,应该是“了解、知晓”的意思。“太阳病欲解时”之意,应是要了解太阳病得之当日的时辰段,是“从巳至未上”,即凡在巳时至未时发病,就称作太阳病。这样理解,对于解读《伤寒论》就顺理成章。若以六病欲痊愈、解除的意思来理解六病欲解时,那么就很难与临床实际相符合。与临床实际不相符合的论点,与《伤寒论》实际精神相违。如果说六病欲解时,是六病欲痊愈时,那么为什么不说太阳证欲解时呢?

《伤寒论》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为什么不说“阳明、少阳病不见者,为不传”呢?第204条:“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为什么不说“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之”呢?第220条:“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然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为什么不说“太阳病罢”呢?

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为什么不说“无少阴病者,大青龙汤发之”呢?

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太阴病为胃气弱,当益胃气,怎么能用桂枝汤呢?应该用建中汤类才是。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阳明证胃热津亏,用麻黄汤合适吗?第172条:“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太阳病表有邪,与黄芩汤,不怕引邪入里吗?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更是难以理解,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阴阳俱虚竭,怎么能用大承气汤呢?

诸如此类的疑问太多,对于学习《伤寒论》是极大地束缚。

汉代没有钟表,以时辰记录病人始发病时,是简明之法。《伤寒论》以论述病理之简明,论述病势之变易,从太阳证到少阴证,读之清晰明白。六病必含病时概念。不弄明白六病名的概念,不弄清楚“六病”与“六证”的区别,就很难读懂《伤寒论》的病理机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