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性:音乐性与生俱来,享用终身!

 瀞舒凝兰 2015-05-19


蒙族、侗族、苗族、藏族的孩子从小就能歌善舞,他们接受了什么样有趣的音乐启蒙?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让我们分享一下玉玉妈妈的经历吧。


采写/秋辰


跟着玉玉妈妈去采风

蒙族

去蒙族人家里做调查,主人招待我们这些“贵客”的方式,就是在宴客的时候请来会唱歌人,这种叫“卡”的歌者会唱很多歌,他会对着每个人唱一首歌,在场有多少人,他就要唱多少首。


主人家的孩子就在帐篷里跑来跑去,看着,听着。无论是长调、短调,还是现在创作的歌曲;无论是什么主题、风格的歌,他们都来者不拒。草原上一些大的民俗活动,比如婚礼或是那达慕盛会,四五岁的孩子都可以参加,他们可以唱,更多的是听。


听得多了,自然就会唱了。有一次碰到一个7岁的蒙族男孩,我问他,你会唱歌吗?他说会,张嘴就唱,一连唱了好多首。再问是和谁学的这些歌,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生下来就浸在音乐的海洋里,在不知不觉中学会音乐表达,多么水到渠成的事情。


侗族

跟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一起去采风时我发现,基本上每一个侗族村寨都有一些专职的歌师。


歌师是寨子里公认的唱歌唱得最好的人,他们会在家开办歌班,每一期少则六七个,多则十来个孩子一起学歌。


虽然只是教孩子唱歌,但是歌师在村寨的地位非常高。孩子们学歌时,有时会给歌师带些糖果,在每年农忙的时候还要帮助歌师干些地里的农活。


五六岁前自由学歌,稍大点再送到歌班里“正式”学习,自古以来,侗族孩子就这样一代代长大。


满族

关东满族小孩出生后都用摇车悠,就是我们常说的关东十八怪之—“养活孩子吊起来”。满族妈妈的摇篮曲特别多,我去东北一个农村调查的时候,亲眼看见母亲在给孩子哼摇篮曲,亲切淳朴的旋律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满族摇篮曲的曲目也是代代相传。


孩子学音乐,家长最关心的3个问题

少数民族孩子大多能歌善舞。在音乐里,孩子们没有了陌生和拘谨,有的唱得优美、有的跳得奔放,他们的个性和天赋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他们童年的经历也回答了我们最关心的3个问题:


1.我的孩子有音乐天赋吗?

正如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创始人、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所说:“完全没有音乐感的儿童是罕见的,几乎每一个儿童从某一点上都是可以去打动、可以去促进的。”音乐智能是人类早期进化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有节奏和韵律的活动,伴随着人类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


你一定熟悉这样一个场景,还是小婴儿的孩子听到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四肢会随之舞动,这是孩子天生具有的音乐性。在这个启蒙阶段,少数民族的孩子拥有着相对丰富的音乐环境,音乐潜力得到了保护和开发。这正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2.为什么要让孩子学音乐?

13岁的侗族女孩吴传娟说:“我很喜欢唱侗族大歌,有时候心情不好时或和妈妈生气时,自己就会唱一会儿。”她可以把自己的心情通过声音、动作和乐器表达出来。


让孩子亲近音乐,除了让他“唱歌唱得好点,会一门乐器”,可能更多的意义在于音乐带来的享受。


3. 早期的音乐启蒙, 最重要的是什么?

早期的音乐启蒙,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魅力,顺应孩子的天性开发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而并非要在成就上有所建树。


最好不要太早让孩子进入乐器的学习当中。5岁以前,孩子的理解能力,手指小肌肉的自控能力都没能充分发展。直接进入器乐演奏的学习,会产生比较大的压力,很可能就此对音乐丧失兴趣。

玉玉妈妈
崔玲玲,蒙古族,副教授,任教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会员、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业余考级委员会评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