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营幸福家庭的秘诀,究竟是什么?

 mrsh 2015-05-19

 


明天就是5月20日了。今天就可以告诉大家,明日即将开售的礼包,名为“爱的神秘盒子”,这个神秘盒子我们筹备有段时间了,就是为520而特别设计。


520,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如果以“你在哪里最能感受到爱?”为题做个调查,恐怕十之八九的人给出的答案会是“在家里”。是的,家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而且这里的爱会源远流传下去。但也正是因为爱的代际传递,所以爱的正常流转,对于家庭中每个成员的生活都极为重要,尤其是孩子的成长。那么,爱是否能够在家庭中正常流转,这与我们的家庭系统有很大关系。



原生家庭中的问题,令我们失去了让爱正常流转下去的能力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当事人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


曾经有位妈妈这样问我:


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病啊?不然为什么女儿要和我亲近的时候我会排斥呢?女儿八岁了,上小学以后就是自己单独睡了,可是冬天有时怕她冷,就和我们睡。今年过年后她就是不愿自己睡,说是因为晚上会突然醒,于是我就带着她睡,等她睡着了,我再去自己的房间,早晨,她迷迷糊糊又跑过来,倒下又接着睡。最近睡觉时,总是会有这样的一些要求:妈妈,我要拉着你的手睡;妈妈,我们共一个被子睡;妈妈,我们共一个枕头。……让我苦恼的是,每次她提出这些的时候,我会排斥,不愿意去做,有时情绪好的时候才答应她。睡前看着她翻来覆去不睡觉,我就特别恼火,希望她早点睡着。脾气就跟着糟起来,作为妈妈,我是不是很冷漠?我到底是怎么了?


和她多聊了一些后发现,她回忆小时候的情形,似乎没有和父母亲密的镜头,童年的记忆中最多的是和伙伴玩耍的快乐场面。


正因为她小时候,就没有体会到原来于自己父母的亲密接触,所以在成长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和他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没有能够从原生家庭中学习到,怎么与亲密的人有一些肢体的交流,比如搂抱或亲近。


由此可见,父母自我的觉察、成长有多重要。好在,只要愿意,这种觉察不难。因为孩子就像父母的镜子。陪伴孩子,然后细细体味孩子带给我们的点滴触动,改变就会慢慢发生。



父母关系不和谐,直接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恋爱和婚姻


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已证实,离婚与遗传之间可能存在着有机联系。科学家们对全美各地数以千计的成年男女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双亲离异的人中,最后自己也离异的比例大大高过双亲并未离异的人。专家们还对1500对孪生男女作了统计,又证明如果双胞胎中有一个离异,那么另一个也离异的可能性就要比一般人高出4倍之多。这样的数据说明什么?当然不是说离婚真的会遗传,而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父母的婚姻关系,有可能会在孩子成年后被模仿,这当然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从父母身上习得的如何与异性相处有关系。


有位妈妈这样倾诉:


孩子今年六岁,从宝宝1岁那年爸爸妈妈开始感情不好,总是克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孩子现在平时总是爱观察妈妈的情绪,讨好妈妈,这些都不该是他这么大的孩子该有的心,妈妈挺心酸的。有时想离婚了就不吵了,但又担心孩子没了不完整的家对心理发育不好,但现在想想两者也差不多了。我该怎么救我的孩子,他常常以他的能力想补偿爸爸该给我的爱和温暖,妈妈我爱你……是孩子嘴边最常讲的话,妈妈你讨厌爸爸吗?我也讨厌他,这样下去我不知道我孩子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相对于成长在一个父亲与母亲冷暴力或热暴力的家庭而言,平静和谐的单亲家庭,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因为父母即使勉强维持婚姻,也自以为藏住了自己的负面情绪,但孩子们却总有一种惊人的天赋:绕过父母的行为,直抵父母的内心。


这么说,并不是劝人离婚或者维持婚姻,而是希望出于婚姻困局中的父母,能够把夫妻情感和孩子的成长分开来考虑清楚,不要搅和到一起,还自认是“对孩子好”。


如果能够通过夫妻双方彼此的改变而使婚姻关系得到修复和改善,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如果确实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想继续婚姻状态,也不要以“给孩子完整的家”为借口而将就。



家庭系统失衡的受害者,非孩子莫属


心理学认为,成人与儿童的心理问题,皆源于家庭系统成员之间关系的混乱与扭曲。比如,在一个“闹离婚”的家庭中,孩子就会“生病”,以此来阻止家庭的分裂。在一个母亲残疾而生活不便的家庭中,孩子从小就会很“懂事”,并像“小大人”那样照顾自己的母亲和父亲,分担母亲的责任。这就是爱的动力和爱的救助本能。


在家庭或家族系统中,存在一些爱的动力法则,了解这些法则,对于理解家庭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冲突很关键。


1.系统平衡法则


正常的一家三口,父母之间关系和谐、恩爱有加,孩子既依恋父母,也能独自玩耍。这样,三人之间的“三边”关系是“正性”的情感,这是最理想的家庭结构。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有问题,比如家庭暴力或冷战,这样就是“负性”情感连接,孩子很容易处于“情感分裂”状态。这种情况下,孩子必须放弃对父母中“某一方”的“正性”情感。比如,放弃对爸爸的爱,以便和妈妈保持亲密与认同——以此恢复系统的平衡。这就是家庭系统的平衡法则。就像上边说到的那个家庭,孩子会不断地说“妈妈我爱你”,或者“妈妈,你讨厌爸爸吗?我也讨厌他”。


又比如,爸爸与妈妈吵架了,儿子也会与爸爸翻脸,这样才能维持母子之间的“正性”关系;或者儿子选择维持和爸爸的“正性”关系而疏远妈妈。因为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吵架时间很可怕的事情,更可怕的是他有可能同时失去父母的爱,这是孩子难以承受的事情。所以,在一个家庭中,婚姻关系是家庭系统中最重要的关系,也是决定性的关系,改善家庭关系的关键,首先在于改善父母双方的婚姻关系,而不是单纯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行为做调整,当父母关系变得正常起来,孩子的这些行为自然就会消失了。


2.系统隔离法则


在一个家庭中,不同成员处在不同权利等级上,相应承担不同的责任。其中,父母的权利和孩子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处在权利的较高位置,并承担更多的责任。父母不仅要履行生儿育女的义务,而且有责任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无条件的积极关爱。但是,父母却没有权利将自己的情感困惑、个人隐私与痛苦展现在孩子面前并要求孩子承担责任,同样的,孩子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解决父母的问题。因此,婚姻隐私在一定程度上应该隔离在亲子关系之外。这就是系统隔离法则。


遗憾的是,许多父母都不自觉地违背了这一法则,他们在面临自己的婚姻矛盾时,不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哭哭啼啼,就是拉上自己的孩子一同参与对丈夫(或妻子)否定中来,或者是让孩子为自己评理、决定“是否离婚”,甚至是问孩子“爸爸妈妈离婚后你跟谁”等。这些做法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都将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在婚姻发生问题时,父母对孩子最大的保护,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发生争吵,不要让孩子作为父母婚姻的审判者。


3.系统优先法则


家庭以及由一些不同代际的“家庭系统”构成的大的“家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系统。家庭与家族成员的关系,应该遵循优先法则,否则,家庭系统中爱的流动就会出现紊乱。这个法则,在中国这样满是大家庭的生活状态中,尤其需要弄清并遵守。


家庭系统优先法则为:


在一个家族系统中,后出现的家庭系统优先于先出现的家庭系统。比如,你自己先是在与父母构成的家庭系统中的成员,成人后结婚生子,就有了一个新的家庭系统——自己的三口之家。依据此法则,自己的婚姻家庭关系应该总是优先于和父母的原生家庭关系。


有些男人过于愚孝,为母命是从,与这样的男人组成新的家庭后,夫妻关系往往会出现问题,比如,妻子常常抱怨:“我给他说一百句话,还不如他妈一句话顶用呢!”妻子和孩子无法从这个男人身上得到更多的关爱,必然导致婚姻危机以及亲子关系发展不良。那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有可能模仿自己父母的婚姻关系,去经营自己的小家庭。


4.系统补位法则


在一个家庭系统中,如果父母其中一方因为离世、离异、常年不在家或其他原因等,不能发挥正常的父母角色功能时,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会倾向于去“填补”或“替代”这个空缺的位置,并发展出与这个位置的角色相匹配的个性特征。“补位现象”在离异后的单亲家庭中更常见。


举例来说,如果家庭系统中的父亲,没有发挥出父亲的功能,孩子会发展出较多的父性特质,比如男孩更加恋母,和母亲的关系过于紧密,无法顺利度过俄狄浦斯期。而在成年后展现出来一些在于异性交往中的问题,“妈宝男”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个男孩子将来建立的家庭中,他同样有可能缺失于自己的父子关系中。


再比如,一个女孩子因为父亲“长年累月”离家在外,而且不关心母亲和自己的情感需要,不关心家庭,而母亲又是一个“依赖型”的母亲,这个女孩会怎么样呢?她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出某种“男性化的”的人格品质,以保护自己的母亲和承担父亲未能承担的责任。这种女孩,就是我们常见的“假小子”,当她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有可能变成一个同性恋者。上周我们所分析的小龙女,就属于这一类型。



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自己子女的原生家庭,我们自己既要努力解决曾经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又要努力做好孩子的原生家庭。过去不对的事情,不要持续下去;过去好的经验,要把它传承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