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刚性限流”解“人患”

 生命中不能没 2015-05-19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前夕,故宫博物院17日正式宣布,将于今年6月13日,即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开始,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以刚性措施保证故宫安全、观众安全。同时,将全面推行实名制售票,旅行社团体现场售票取消,改为全部通过网络预定门票。

作为世界上参观流量最大的博物馆,每年千万人次以上的观众数量让古老的故宫早已不堪重负。

故宫博物院是有着近600年历史的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和有90年历史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据统计,过去三年,观众数量分别达到1535万、1456万、1525万人次,比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世界级博物馆均高出数百万人次,给服务接待和安全保障工作带来极大压力。

“防火、防盗、防踩踏、防突发事件,是故宫人头上的‘紧箍咒’。”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故宫博物院此次试行刚性限流措施,是形势所迫、决而必行,更是人心所向、行而必果。”

单霁翔表示,目前故宫博物院观众数量居高不下、淡旺季接待量严重失衡,旺季高峰人满为患,观众流量呈现“双针一峰”,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并且单日内各参观时段观众流量分布严重不均,必须以刚性措施合理限流,保证故宫“平安”。

对于故宫的“刚性限流”措施,业内专家纷纷表示理解与赞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潘守永说,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包括了机构的可持续。故宫限流也有利于观众本身,保证了参观的安全和质量。“有些观众把来故宫博物院参观当作一种‘逛庙会’。限流能够提供相对安静的参观环境,让观众静下心,更好地体验文化。”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春雨认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客流量始终是博物馆面临的一对基本矛盾。博物馆基于对未来和公众的责任,有义务妥善保管好现有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有义务尽一切可能,利用博物馆的藏品对公众提供便利与服务。“故宫博物院作为世界瞩目的博物馆,长期处于客流量饱和的状态。因此做出限流规定,可以平衡这对矛盾,限流是故宫发展的一种表现。”

为何选择每日参观人数不超过8万这个数字?

据了解,国家旅游局今年初发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要求各大景区核算出最大承载量,并制定相关观众流量控制预案,以保证观众安全。国家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也正在研究制定遗产地及博物馆最大承载量的计算方法,要求各个景区科学核定最大承载量,防止安全事故。

单霁翔说,故宫将争取实现全年365天8万人以下的观众。这个数字是基于常年的经验和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经过专家论证,并问计于广大社会民众,广泛吸纳各方建议和意见,目前可试行的限额。随着故宫扩大开放面积的持续进行,8万人的接待量是否会改变仍需视情况而定,但年内的限流目标是既定的。

“8万的数字已经不少了。以此限额测算,年客流量可达2900万。8万限额的设定还是有相当大的余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认为,故宫公布限流方案,不在于规定每天限制多少客流量,而是一种对公众的宣传,提高大家的保护意识。

据了解,故宫博物院去年已试行单日内分流、淡季“主题免费日”等一系列分流限流措施,为此次限流积累了经验。此外,故宫还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区域,希望多措并举,全面实现观众流量的科学管理和理性调控。

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推进网络预售系统升级,为限流工作做好各方面准备,也将适时公布具体操作方案,便于旅行社和普通观众网上预约购票。

单霁翔表示,故宫博物院希望通过此次限流,突破当前安全工作的最大“瓶颈”,以实现“平安故宫”建设的目标与愿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史竞男、陈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