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醒大家要警惕新上市的青海枸杞//中宁国际枸杞市场调查报告

 黄沙留梦 2015-05-19
 本帖最后由 mawada_wei 于 2012-7-16 15:36 编辑

中宁国际枸杞市场调查报告
----枸杞越大、越甜就越好吗?
作为土生土长的宁夏中卫人,笔者从小就对枸杞极其熟悉,本以为自己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结果直到这次去中宁枸杞商城进货时,才发现土长土长的我不过是枸杞的门外汉,于是悉心请教、深入调研,对中宁枸杞市场一探究竟,并把市场的真实情况呈现给大家。
中宁中国枸杞商城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是全国最大的枸杞集散基地。从这里流向市场的枸杞主要包括:中宁枸杞、甘肃靖远枸杞、青海枸杞(也有少量的内蒙枸杞和新疆枸杞)。自从青海枸杞混入中宁枸杞市场后,中宁枸杞市场便变得乱象环生、乌烟瘴气。青海枸杞由于其产量大(价格便宜)、个头大、口感甜(含糖量高)而迅速抢占市场并且几乎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中宁枸杞与靖远枸杞最高级别为220粒/50克,超出此标准的一般为青海枸杞,笔者曾亲眼见过130粒/50克级别的青海枸杞,个头之大的确惹人喜爱。但在甘肃靖远和甘肃瓜州的确有一些特殊品种的枸杞能达到120粒/50克和150粒/50克,但这类枸杞在市场中较为罕见,价格也较高。
枸杞的种植与晾晒
中宁县政府为保护“中宁枸杞”的品牌,在枸杞的种植过程中通过“三农补贴”的形式组织农民统一对枸杞进行施肥、打药(通过三农补贴一亩枸杞打药费用比农民自己掏钱打药节省近60%,所以农民也不愿自己再去花钱打药了),而当地的枸杞种植户在政府长期引导下,已经形成了很科学的枸杞种植意识,所以中宁枸杞的农药残留在其种植过程中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其实甘肃农民自古就没有种植枸杞的习惯,中宁枸杞种植大户由于中宁地域面积限制,想扩大再生产只能寻找其他地方,甘肃靖远毗邻中宁县,所以靖远枸杞基本都是中宁本地很有经验枸杞种植大户过去开垦出来的,所以靖远枸杞的农药残留等指标也会得到很好的控制
而枸杞被采摘下来后,对于农民来说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抓紧时间把枸杞鲜果晾干,在晾晒过程中,一旦碰到雨天,被雨水打湿的枸杞会迅速腐烂,那样的话农民一年就白辛苦了。而新采摘下来的枸杞鲜果表面会天然附着一层白色的酵母菌膜(其实任何水果在其成熟后都会在其表皮天然形成一层菌膜,如葡萄),这层菌膜虽然对枸杞鲜果具有保护作用,但却阻止了枸杞晾晒时水分的蒸发,延长了枸杞晾晒周期,增加了晾晒枸杞被雨水打湿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民们在晾晒枸杞鲜果前会用食用碱素浸蘸一下枸杞鲜果,以去除枸杞鲜果表面附着的菌膜,从而达到快速晾晒成干的目的。



青海枸杞由于皮厚,枸杞鲜果成熟时其表面附着的酵母菌膜也非常厚(大家仔细观察葡萄,皮越厚的葡萄其表面菌膜就越厚),而通过普通的食用碱素浸蘸后无法去除其表面菌膜,于是当地农民便采用工业碱素(俗称“亚碱”)浸蘸去除菌膜晾晒,而工业碱素的浓度是食用碱素浓度的几百上千倍,在浸蘸工业碱素后,碱素难免会渗入枸杞果实内部。
备注:
枸杞在浸蘸碱素时,由于碱素浸蘸不均匀,枸杞晾晒后会形成“油墨枸杞”(枸杞表面上有黑斑),油墨枸杞并不影响枸杞的营养价值,只是由于不美观,在枸杞出口中受到严格限制。

中宁枸杞、靖远枸杞、青海枸杞具体情况比较如下图所示:




图片中的青海枸杞就是笔者在淘宝某知名枸杞直营店中拍下的宝贝,这可是他们的主打产品哦!
枸杞的流通与加工

枸杞的流通与加工如下图所示:




备注:
1、二道贩子手中的枸杞为有大有小的混货,俗称“小红货”。
2、三道贩子对“小红货”进行机器筛选加工分出不同的枸杞级别。
3、不同枸杞混掺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不同产地的枸杞进行混掺,二是不同级别的枸杞进行混掺(主要是大枸杞里掺进小枸杞)。随着消费者的日渐成熟,目前市场上枸杞混掺又出现了两个级别很近的枸杞进行混掺(如220粒/50克的枸杞中掺入250粒/50克的枸杞)这种混掺极难被消费者识别。由于市场现状如此,本店铺只能尽量争取所售枸杞未被搀兑,但并不敢保证所售枸杞未被搀兑!

                               枸杞的分级标准


备注:
1、该分级标准为国、内外枸杞市场上标准的分级方法,俗称“打等子”,鉴别某一批枸杞属于什么级别分为两个步骤:一是称50克重量、二是对称重枸杞数颗粒;亲们买回枸杞后可以用这种鉴别方法判断一下你的卖家是否欺骗了你,包你百试不爽!
2、外贸枸杞的国际标准是: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符合真正的外贸枸杞标准。
(1)某一级别的枸杞中,每50克称重不得超过10粒(如220粒/50克级别的枸杞,如果称重后数出230粒,该批产品即被退回)
(2)每100粒枸杞中,油墨枸杞(即带黑斑的枸杞)不得超过3粒


“打等子”示意图一



“打等子”示意图二
常见的商家“噱头”
1:手工挑选
枸杞的分级完全是机器筛选出来的,在中宁和银川,的确有两家非常规范的枸杞出口企业,他们的生产车间是全封闭的,并且出厂的枸杞是经过人工挑选的。但是人工挑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挑出“油墨枸杞”以便符合出口标准,这两家企业的枸杞出厂价就一、两百元更何况零售价,人工成本在那里放着,谁也不会做亏本买卖,亲们拍到的几十元一斤的枸杞谁用得起人工挑选,谁用得起那整洁锃亮的设备,谁用得起那封闭式的厂房?
2:“贡果级”、“枸杞王”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在流通环节,枸杞的分类及命名标准一律是按“称重量、数颗粒(打等子)”来执行的,其他的命名方式要么是市场习惯,要么是商家“噱头”,以标榜其枸杞有多大,其实都是青海枸杞;
3:“头茬枸杞”与“二茬枸杞”
枸杞的采摘的确分头茬、二茬,并且头茬枸杞的质量也真是比二茬枸杞质量好,但是头茬枸杞与二茬枸杞的采摘间隔时间仅差两周,农民在这两周的农忙时间里,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区分是头茬枸杞还是二茬枸杞,并且贩子在收购枸杞时也不论头茬、二茬,一律是“打等子。称重量”,你说你的头茬枸杞好,可是打等子、称重量后还不如人家的二茬枸杞,贩子当然愿意要人家的二茬枸杞。这商家为了忽悠消费者,也真是费劲心机什么招都想到了。
4:“有机枸杞”与“野生枸杞”
中宁县政府的确曾经组织过当地农民种植了几年有机枸杞,不施化肥、不撒农药,但是种植出来的枸杞由于个头小、肉薄籽多并不被消费者认可,没有市场也就不再继续了。
笔者只是听说甘肃有一些山区出现过野生枸杞,数量很少,个头小呈黑色,市场零售价在1700元/斤,但从没见过。其实市场上所谓的“有机枸杞”、“野生枸杞”只不过是贩子在筛选了某一批枸杞后剩下的最小枸杞,实在没办法出货,只好另辟蹊径进行售卖了。
5免洗枸杞
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这个“免洗枸杞”是怎么回事,莫非这类枸杞是在真空中晾晒、加工的?天呀,我汗……….
6:“XX直营店枸杞种植基地”或者“XX公司枸杞种植基地”
中宁县政府为了发展枸杞产业同时为了促进当地的旅游业,组织当地农民种植了“万亩枸杞种植示范园”,也称“万亩枸杞观光园”,示范园属于当地政府甚至属于当地农民,目前市场中所有的中宁枸杞都来自该示范园,亲们也可以说,“万亩枸杞种植示范园”是你家的,没问题的!
7:自家种植枸杞
有很多商家为了博取消费者的信赖,大肆宣称所出售的枸杞是自家种植的。天呀!这家得有多少人呀,从枸杞种植、采摘、晾晒、加工,到淘宝网店的经营推广、打包发货,这得需要多少人工呀?国家计划生育的工作白做几十年了,哈哈哈,忽悠,接着忽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