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时汉初的“薛郡府”治于薛县,而不是治于鲁县 [喜上眉梢/2013 10 21]

 史书荟萃 2015-05-20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其最后灭齐统一六国后,初置36郡,后改分42郡,一说48郡。在原楚之北境,齐之西境,原故薛国周围地域置“薛郡”,统领原春秋战国时期的薛国、滕国、邾国、小邾国、鲁国、宋国等的大部分地区。在薛国置薛县,滕国置滕县,偪阳国置傅阳县(清版《峄县志》还言之“偪阳县”) ,鲁国置鲁县等。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史实。

 

然而,有一个亟待解决的历史疑问,那就是秦置薛郡的治所问题,一传治薛城(今滕州市南25华里的薛国故城),一说治鲁县(今曲阜,遗址即今曲阜市曲阜镇“鲁国故城”。)

 

前221年时的秦置薛郡,汉初袭之旧制。一说汉惠帝时(前194-前188)废薛郡,改立鲁国。是否有误呢?

 

薛郡郡府到底是治于薛县(今薛国故城),还是治于鲁县(今鲁国故城) 呢?

 

考究薛国、薛县、薛国故城的历史:

夏:又禹封任姓奚仲在此立薛国,世代为侯,薛始为政治中心。 (一说奚仲又把薛迁下邳。《左传 定公元年》“ 
   薛宰曰:薛之皇祖居薛,以为夏车正。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此邳,即(下)邳国,在今枣庄市地区南徐州东的邳县地。有言今徐州睢宁古邳镇。)

      商:商汤左相仲虺,奚仲后裔(传为十二世)继承薛国,时代为侯。传治薛西上邳(今欢城,古又俗称斗城。)商末失国。

      西周:周初,周王封仲虺后裔任畛嗣薛,归至薛城,为侯国。

春秋:中期降为伯爵。春秋后期,自畛开始又相传31世至薛君任宏,为齐所灭失国。

     战国前中期:前418年,齐国乘机将薛国占领。薛改称徐州,为齐之西南鄙邑。而《竹书纪年》 载之“梁惠成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40年),邳迁于薛。薛改徐州。”周显王46年(梁惠王后元十三年,齐威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323年四月,齐威王初封少子田婴封于薛,本年十月始筑薛城。婴世,子田文继封薛地,招贤数千人,诸侯国君竞相聘任。 田文(号孟尝君)好客喜士,招八方任侠入薛至“六万余家”,田文死后,前279年(齐襄王五年),魏觊觎薛城,而齐担心薛独大,齐魏联合灭田薛。

战国后期:薛曾一度并入宋国,楚国势力扩张,灭宋,又向北延伸至鲁国故地,齐之西南边邑薛城并入楚。 

秦: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六国,置郡县,于薛国旧都,设薛郡薛县,薛县府治此薛城。

一说以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故地为薛郡,领鲁县、瑕丘、无盐、须昌、张县、滕县、胡陵、方与、亢父、驺县、薛县。辖境约当今大汶河下游及其支流小汶河以南,大运河以东,蒙山、抱犊崮以西,枣庄市和鱼台县以北地区。

 

 

(关于秦代[共十五年]薛郡府治所,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秦薛郡府与薛县府同治“薛城”内,即今滕南薛国故城;

另种说法是,薛郡府治于鲁国旧都“鲁城”,即秦时的鲁县治所,今曲阜附近的鲁国故城。)

 

公元前208年:秦二世二年,雍齿守丰引兵之薛,泗川守壮,败于薛县。夏四月,项梁击破秦嘉军,追至湖陵,嘉死军降。沛公闻项梁在薛城,往见之。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项梁尽召别将居薛县。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依然沿袭秦代的郡县制度。一说汉惠帝时(前194-前188)废薛郡,改立鲁国(治鲁国故城,即今曲阜)。薛县依属于故袭,即属于鲁国;

      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正月,以薛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立弟文信君为楚王。  是年,高祖析薛郡属楚国,薛县跟属薛郡;

      公元前88年:高后吕后元年,置薛县属鲁国豫州;

      东汉:因之,薛县属鲁国;

       三国:鲁国改名鲁郡,薛县承属;

       西晋:薛县,改属彭城国;

       东晋:改属豫州鲁郡,东晋武帝时,封武陔为薛县侯;

       刘宋:薛县改属彭城郡;

       北齐:公元420年,撤薛县,并蕃县,属彭城郡;

       隋代:废除“薛县”旧称。公元596年(隋文帝开皇十六年),改蕃县为滕县,薛县为滕县领属之地。而后,虽然故县不存,但薛县故地之名“薛城”犹在。

       隋唐之后:渐滋村落,旧城为“薛城屯”圩,村落十数,又俗称“薛城里”。

唐、宋、元:虽有继封之名,但人与地邈不相涉。

明洪武十八年 (公元1385年):薛城里,为礼教乡薛城社,属滕县。

清嘉庆十八年:(癸酉年,公元1813年),属悌四保,后改为弟四社;清光绪年间:为滕县第四区。

新中国解放后:在此设薛城区,统辖七个乡。

 

我们从公元前206年始,刘邦沿袭秦代的郡县制度。汉惠帝时(前194-前188)废薛郡,改立鲁国(治鲁国故城,即今曲阜),得以发现端倪。

笔者认为,秦朝初期至汉惠帝废薛郡立鲁国之间,30年左右的薛郡郡府治在薛国故城处的薛县,而不是治在鲁国。虽然当的时薛县改属鲁国;

明万历时十三年《滕县志沿革志》如是记载:

...夏禹分画九州,已而封奚仲於薛,故滕薛皆在徐州之域;殷末,黄帝之滕灭;而周武王封其弟叔绣,是为春秋滕也。其后,又封夷父顏子之子友於郳,是为少邾子,於职方则三国皆在青兖之域。六国时俱为齐所并,於小邾东置灵丘,以薛为徐州。 [原文小注]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即此。湣王复封田婴田文於此,故仍为薛国。秦灭齐,以其地为薛郡;汉高祖始析小邾为蕃县,今之县治是也;析薛置薛郡,属楚国;高后元年(博主注:前187) ,封张偃为鲁元王,而以蕃县属焉;诸吕诛偃,废为侯;景帝二年(博主注:前155) ,封其子馀为鲁共王;及七国反时,楚灭分薛郡为四 (博主注:此后历史资料再无记载薛郡,应该是汉代的薛郡从此撤销。) :以戚、昌虑属东海郡,以公丘属沛郡,置薛县与蕃县,并属鲁国;后光武分天下为十三州,故蕃、薛 (博主注:蕃县、薛县) ,仍属鲁国,公丘则属沛国,皆豫州刺史部也。戚昌虑仍属东海郡徐州刺史部也。

 

薛郡治所在设薛县,而不是在鲁县

 

《滕县志》明确的记载秦灭齐国后,以“其(薛)地为薛郡”,无疑治于此秦时也已经设置薛县;汉初高祖始析出小邾国地设置蕃县,即今之滕县治所。今滕县旧城在京沪铁路滕州市火车站东250米处,秦蕃县[后又作蕃郡府治所]至隋初的治所,在火车站西200米处,旧蕃阳街处。

“析出薛置薛郡,属楚国。”楚国(时治于彭城,今徐州市驻地)在南,汉初既然又薛郡属楚国,无疑薛郡还是在薛县,因为这个地方离彭城不远。既然秦代已经有了“薛郡”,《县志》为何还要言“析薛置薛郡,属楚国。”博主认为,此“薛郡”仍是旧“薛郡”,只是改置楚国统属;

 薛县与鲁县间,还隔着一个蕃县。

所以高后元年(前187) ,封张偃为鲁元王时,而以蕃县属之;景帝二年(前155) ,封景帝之子刘馀是为鲁共王,于鲁县建立鲁国(西汉刘氏鲁国,都鲁国故城。);

可见这时薛郡、薛县都不属于鲁国,而是属于南方的楚国(西汉刘氏楚国,都彭城。);

待到在公元前154年(汉景帝三年)以被封为吴王的刘濞为中心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发动叛乱,历经3个月被平定,且灭楚后,分原属于楚国的薛郡为四:以戚、昌虑属东海郡,以公丘属沛郡,置薛县与蕃县,并属鲁国;

此后历史资料再无记载“薛郡”,博主认为应该是汉代的“薛郡”从此撤销。且薛县开始属于鲁国。

 

东汉初,光武分全国为十三州时,故蕃县、薛县仍属鲁国,公丘县则属沛国,皆统属于豫州刺史部。戚县、昌虑县仍属东海郡徐州刺史部。 

 

 

 

 

我们根据县志资料等还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

薛郡的设置、改置、或统属虽有数次变动,可以肯定的是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所置“薛郡府”治所在设薛县(薛国故城),而不是在鲁县(鲁国故城)。

而且,至西汉中前期,汉景帝三年(前154年)前的“薛郡府”仍然是治于薛县,而不是治于鲁县。

 

从秦初(前221)至汉代前期(前154)设置近70年的“薛郡”至此解体,而治所地薛县也才开始属于西汉鲁国。

 

所以说,秦汉之际的薛郡府一直治于薛县,而不是鲁县。

同时,汉惠帝“废薛郡改立鲁国”也是有误的,因为至其三十多后,汉景帝才撤销的薛郡。

 

 


但是依据《汉书·地理志》鲁国本注:“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下属县有“薛”。又《水经注》卷二五《泗水》注鲁县云:“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以为薛郡,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为鲁国。”

那么便与明版县志的“及七国反时,楚灭分薛郡为四”之言有背,县志部分有误。

 

 

高后元年和汉惠帝时间是相当的,“故秦薛郡,高后元年为鲁国。”如果这是确凿的话,薛郡改鲁国,但这并不矛盾于秦汉之际的薛郡在汉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之前治于薛国故都城,而西汉鲁国治于鲁国故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