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越打越小的理由--沈行佐 沈行佑-太极庄 - 功夫传承 传统养生

 相约太极 2015-05-20
    拳会越打越小吗?几十年打下来了,似乎有这感觉!老了?抑或身体条件变了?一直在追寻。
    当年风华正茂时,追求的是如何把劲打出来,于是乎,为找劲苦练桩步,练单发劲,抖杆子。在拳架上求美,求正,求达位。在器械上练招式,比灵,比巧,比厉,比震。经历了一个武者的所有心路历程和体悟感受,磨练了意志和心性。那种造化塑成了一对双胞胎,于是武林中有了一双“黑白双煞”的现代版称呼。
    随着年龄的增长,锐气渐渐磨平了,对拳路、对劲路有了其他的认识。这种认识契合了年龄、身体、心性的特征。由凹凸不平,趋向了平原山坡,于是沿路能够看到许多风景,觉察到了自然。啊!无限风光在自然啊。
    太极拳的美丽在无形当中,太极拳的要意在无意之中。太极拳的妙法在自然当中。
    太极拳不是玄法。最近弟在看了文章后对“听”劲的描述提出了一针见血的看法,听劲不玄,不复杂,是方法问题,不是道路问题。我们道路没错,方法有待提高,于是我们进行了切磋比划,进而对拳越打越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也造就了今天这篇文章。
    太极拳中的陈、杨、吴、孙、武,从架式上看,一个比一个小,但劲一个不比一个弱。架小而劲厉是普遍的武术原理。
    舒展大方的拳架在练习时给人勃发的感觉,腾挪闪展的动作给人美的享受,奔腾跳跃是影视作品的渲染。真正的格斗无非是抓拿摔打,不会精彩到哪里去,往往一二三,加上器械也不过四五六罢了。
    试想一下杨式的单鞭在用法上能有多少的全部展开了,倒不如吴,孙、武式来得实用。架小劲实。
    武术的观赏作用决定了大多数武术的架子。武术的实用又限定了某些动作的幅度。这是中国武术的一个悖论,这样也许花架子的看法就不奇怪了。
    综观动物的搏斗,人类的搏击,精彩往往在追击中,在计谋上。真正的打击精彩的少。
    和国外的实战效果方面看,拳架不是必然的,尤其整套动作。醉心于搏击的武者更应该有自己的练习方法和对拳路、劲路的的理解。
    循着对拳路的理解、劲路的掌握、熟练,拳不会越打越大,不大可能越打越大的理由也产生了。当然,猎奇的除外。
    在人生的这本书上,由薄到厚,再到薄,是人生经历的路程。在练拳的历程上也是由简到繁,繁又简的过程。
    由不懂到懂,由懂到精的太极拳经历上,是由粗到细,细又化简的路径。决定了拳不可能越打越大。
    由注重动作的标准,到用意、用气行拳的理念,对细节的追寻,决定了劲路的开阖。这又是一个不能往大里打的理由。
    在对练中的成熟,教训以及惯用动作的成型,会使人“心”往小里拉,这就是俗称“小心”。不经过这些,人的狂劲往往就不会收敛。
    得到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外有世的道理。人的拳路、劲路以及心性,会相对变谨慎了,这也是小的表现。
    随着对拳路、劲路的不断深化,经历的丰富,对开阖的体验会不断提高,也许自如了,更多是历练了。
    开阖的三个方面,拳路的开阖,劲路的慎密,心路的张弛都决定了太极功夫的高低水平。
    这里反复提到的劲路,我是这样认识的。首先太极拳是处处讲劲,劲在处处的拳种,拳路和劲路是不同的。看上去一样的拳架,劲路的感受不一定一致,使用也不一样。所以有一人一太极的说法。对于过于纠拳架一直难以认同。得到的可能一致性,抹杀的是太极拳的真谛。这不是危言耸听。
    当然对操没有这方面要求。
    运劲用腰。熟练的太极拳者对腰的运用是有体会的,腰动劲动,腰转劲转,腰升劲提 ,腰落劲沉,身随腰动,劲随腰转,“太极无手”是腰的功能的发挥所致。所以动作幅度不会大起来。随着对听劲的细致入微,随化随发功夫的提高,化即是打的毫厘劲的运用,拳会越打越小。小是精华,小是浓缩,其意自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