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是所有的高校“实验班”含金量都高

 抱朴守拙169 2015-05-20

又到了高考季,报志愿自然又是考生和家长一件头疼的事情。学校、专业、兴趣、前景、地域、就业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网上也不乏各种高论低论,今天专家就来和大家探讨“到底该怎么认识各个学校各色名目的‘实验班’”(抑或“试验班”)。

就来看看北大和清华好了,北大有“理科试验班”、“文科试验班”(属于元培学院),还有个“工科试验班”(属于工学院)。清华就更多了,有“钱学森力学班”、“姚期智计算机实验班”、“能源实验班”、“环境工程国际班”、“人文科学实验班”、“社会科学实验班”、“外文实验班”。其他学校里这样“实验”名目的招生门类也比比皆是,真是五花八门,看得脑壳都晕了。

俗话说得好——“不是所有牛奶都叫XXX”,同样,也不是所有“实验班”都是真金。那么这里我就给大家剖析一下各个学校设立这些“实验班”的初衷,帮助大家看清怎样的实验班才算货真价实。

实验班设立的目的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以教学改革为目标。

以教学改革为目标的项目班,其特点是有着独特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其创立之初很可能有若干资深教授和学校领导的推动。其中较有名的例子就是一些试图加强通识教育的院系,比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当年就是走在前列,迄今已经到了第15个年头了,后来国内又有不少综合类院校进行模仿,其特点是自由选课专业待定。还有一些实验班项目可能是出于小范围的学科交叉的考虑,培养一些口径较宽的学生,或是有的则是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培养思路。比如“建筑老八校”中有的可能正在探索糅合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为一体的项目;有的语言学专业探索打通多门语言;有的管理学院积极引入数学专业的,参与希望培养数理金融、金融工程方面的人才。

对于北大的元培学院我曾经发表过一点浅见,环境优越自不必说,但也有必要注重考虑对不对各人的兴趣。通识教育这个概念在国内也发展了十多年了,有时令人感觉到动力不足、雷声大雨点小,一些当年很受追捧的学校和院系也渐渐褪去了最初神化的光环,走入了只图维持现状不再积极进取的阶段,少了进一步的改革方向。这样的项目班是否适合具体每一位同学,是否会导致选择焦虑症,在众多的选择和旁人的指指点点中迷失自我的方向,还是能够帮助同学确定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凭着自己的信念走出人生的发展轨迹,这需要同学和家长仔细考虑。

总而言之,对于这一类的实验班,考虑的重点应当是:是否认同该项目的教学理念和它所宣传的学科发展思路。

第二,以优中选优为目标。

以优中选优为目标的项目班,其特点是,该专业一般是此学校的的强势专业,甚至是王牌专业,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社会资源,生源质量很高。而其中并不是整个专业全部都纳入实验班,只有招生人数的一小部分——即成绩特别突出、对学科理解特别深刻的学生才有机会进入这个实验班,而其余同专业的学生仍旧在非项目班中学习。

那为什么强势专业还要专门设立一个实验班呢?第一个原因是分层教学,培养精英。招生数量较多的强势专业,学生质量也难免参差不齐。教师们能力素质过硬,自然希望培养出一批最顶尖的学生出来,不希望优秀的学生埋没在普通学生中间,耽误他们的前途。因此设立这么一个实验班,把优秀的同学集中起来,重点教学,事事照顾,把这批学生培养出国、前往国内一流的研究生院、或者成为本校的后继人才。第二个原因就是借机笼络最优秀的学生,在这样实力雄厚的学校背景下、又提供了条件优渥的学科实验班,怎能不让有相应兴趣的优秀同学动心呢?因此如果学生的兴趣比较明确的话,这类实验班还是非常值得一报的。可以注意到这类实验班其实不只出现在第一流的高校,不少稍差一些的高校也有类似的项目(我在研究生阶段结识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女同学,她本科就由于高考发挥失利就读于北工大计算机实验班,保研至北大,研究生毕业后前往美国加州在谷歌公司工作)。

对于这一类的实验班,应当着重考虑是否对该专业有兴趣。

第三,纯粹以吸引招生为目标。前两者(尤其是第二种)含金量较高,第三种含金量较低。

纯粹以招生为目的的项目班,这些专业一般就是学校的弱势专业了。有些同学和家长延续了基础教育里面的惯性,误以为名叫“实验班”,就跟中学里面的实验班、尖子班是一回事,是师资强悍、生源优质、前景广阔的班级,倾全校之力培养。而学校在招生时正是抓住学生和家长这样的心理,吸引一批成绩较强的同学,让他们不明就里地就来报考。实际上相当于是把劣质资产打个包,包装包装,贴个“实验班”的标签,待价而沽高价出售,与兄弟院校在招生上也有个较量,但实际中根本换汤不换药,和以往的教学没有一丁点的区别。这虽然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把戏,可学生和家长在实际中就是会误解,一流院校的招生老师介绍,只要打上个“实验班”的标记,招生工作就是会轻松很多。某些原本想洁身自好的学校眼见兄弟院校纷纷大张旗鼓地搞“实验班”,在招生中吃了亏,也就不得不随波逐流了。

那么怎么能看出这类实验班的端倪呢?大家要是多多查询了解一些学校和专业的相关资料,自然不难看出。

  1. 相关专业不是该学校的强势专业,并不是学校的发展重点,给予该专业的资金、资源、人才支持力度较弱,学科点建设较薄弱。
  2. 对实验班特色的介绍语焉不详,夸夸其谈,吹牛成分多,无非谈谈国际视野、前景广阔、精英领袖、实践实习、导师关怀云云,安在谁头上都可以,并没有具体到本领域的教学特色。
  3. 强势单位置身其外冷眼旁观。比如有的学校搞“社科实验班”,大家都能想得到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等等,尤其经济学是如今最强势的学科,结果我们却发现经济学专业独立于这个实验班自己招生——清楚地说明经济学专业并不太想参与这个项目。
  4. “实验班”概念只在招生工作中使用。若去院系主页看看,大家就几乎全都忘了这是个实验班项目了,并无甚特别之处。

对于这一类的实验班,也未必全然一无是处,毕竟它只是“实验班”这个名字可能有点夸大其词而已。那么考生要考虑的重点就是:如果把“实验班”的名号去掉,是否依然愿意报考。

以上就是关于高校招生“实验班”问题的详尽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和家长朋友进行判断。最后祝同学们高考顺利,都能够录取到理想的高校和专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