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父母的
有人对这一点有异议,我觉得今天来的父母都学习过,你觉得孩子是自己的吗?当你有了一些学习和了解之后,你会理解这句话:“孩子不是自己的”。
每次讲到“孩子不是你的”,都会有人提出异议,甚至想歪了。所以我们改一下说法:“孩子不是父母的”。如果你不能理解,请回答一个问题:“你是你父母的吗?你希望你这辈子都是你父母的吗?有人愿意的请举手。” (现场有人举手)
有人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好,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大家的理解不一样。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如果是从“我要对我的父母去尽孝”、“我对他们有作为子女的责任”这点上来讲,没有问题。但同时要注意,这样一个社会角色,它有它的内涵,也有它的外延,还有它的界限。那我现在再问你几个问题:
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里面,孩子是谁的?是属于上帝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孩子是属于家族的。他们都会排好:长子会有什么责任,次子会有什么责任,长房长孙……,每个人都有他的责任。这个责任是对家族的,而不是对父母的。
传统是这样的。但现在因为我们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小孩,对不对?所以孩子的责任更多,从老大到老幺的所有责任全是TA的。因为只有一个小孩,他又要承担儿子的责任,又要承担女儿的责任,同时每个人都还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孩子不是父母的,我们只是有机会照顾他、陪伴他一起去成长。
如果孩子是我们自己的,那我可以想怎么教就怎么教,对吗?
就在上星期,我女儿现在在上初二,她有一位同学,之前他的父母觉得他在学校的文化成绩比较弱但是身体很好,就把他带到河南登封去上一个武术学校了,但下星期就要被迫从武校退学回来上课。因为不这样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从这个角度来看,孩子也不属于父母,而属于国家。
第二个,当我们把孩子看成父母的,那么除了你对他的教育义务以外,他的生存是不是你的责任?他的社会责任要怎样解决?有很多问题要问,把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归结到一起,你会发现,孩子现在和未来的责任很多,需要他们自己去承担。而责任和权利是统一的,一旦你承担了孩子的责任,也就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剥夺了属于他们自己对自己的权利。
所以,孩子不是父母的,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孩子不是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者
从知识这个层面讲,孩子是受教育者。可是从心灵这个角度上讲,孩子真的不是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者。
从上面的视频来看,当那几个少年犯的父母看到他们的小孩这样以后,你觉得他们会受教育吗?。孩子真的不是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者,因为孩子能够启迪父母,让父母得以改善和进步。
所以,反过来,孩子在不断地回馈给父母:你要怎么样地对待我。因为我(指孩子)是一张白纸,这张画你(指父母)应该怎么画,我来教你。你这里画错了,我就要你难看;如果你画对了,我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大家都很开心的。
有了这个理解——“孩子不是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者”,父母就该理解和接受:在很多时候,请不要自作聪明,而要给孩子时间、空间去反应和适应,然后父母和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都能有所收获。 亲子关系的矛盾在于“逆差”
为什么这样说呢?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是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是探索。探索的同时意味着“冒险”。
但我们作为爸爸妈妈来说,我们对于小孩的希望是什么?是“安全”,保护好自己。这当中就会有反差,就会有“逆差”。我借用了贸易名词,叫逆差。
逆差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状况。
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基本上父母以小孩为主。你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是什么样子的,在你这里反应的就是什么样子的,这时的逆差不明显。当他慢慢长大的时候,逆差就开始出现了。
第一个阶段是你总觉得他不够大,“人家都懂的为什么你不懂?”。但是当他们长到青春期的时候,立刻就会出现另外一种逆差,你总觉得他还小,“不该懂的你怎么可以懂?”、“他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这不是成人世界里面才会有的事情吗?”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矛盾的时候,父母需要理解: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父母的认知和孩子的实相之间有逆差。孩子想了解甚至融入外面的世界,而有些他们希望了解和融入的部分不能得到父母的认同,所以会有矛盾。我们需要了结亲子双方都是造成这个矛盾、逆差的原因。
因此,当你希望孩子去学习、去改善的时候,你也需要学习和改善。
在这里,我必须要特别提到,很多理论把这个亲子矛盾的责任轻易地就归到单方面:所有孩子的错都是父母的错。由于孩子的能力所限,大多数情况下这话是对的,但是我觉得不要太绝对。因为随着孩子在慢慢地长大,他有他的责任他有他的改变,你要让他去改变。同时,父母也不是天生就是会做父母的,也要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成长。 亲子关系的根本意义在于“完成”
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现在对孩子的每一项要求都是在干嘛?——你希望他做一件事情,你希望他把这件事情做好,至少是做完,不半途而废。所以我们在跟孩子共处的过程中,共同的目标是“完成”。
问题是:完成谁的事?
大多数亲子关系有问题(出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都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完成的是父母的事儿。没有出现问题的是什么原因呢?是父母在协助和支持孩子完成孩子自己想完成的事儿。
所以我们说亲子关系的根本不是在于沟通,而在于“完成”:完成什么?完成谁的事情?谁去完成?
当你了解到亲子关系的这几个真相—— 第一,我的孩子不属于我; 第二,我的孩子不是来听我的,受我教育的; 第三,我和我的孩子之间会有“逆差”; 第四,他要完成的是他这辈子作为一个人要完成的事情,而不是作为我的附属品,来完成我要完成的事情。
这个时候,很多问题你就会想明白,你就会意识到“我要求过分了”,因为我在干涉别人的生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