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接触了一个刚从国内来新西兰不久的孩子,孩子虽然只有区区的11岁,但是在其言谈话语中留露出很多对中国现状的不满,例如:污染问题、食品问题、素质问题等等。在他的眼里中国简直是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优点而言,一谈到新西兰,他却认为这边什么都好,中国简直是无可救药了。听完以后,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些想法大部分都是受父母的影响。 在海外这种将中国说的一无是处的人大有人在,作为成年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用自己的这种片面的观点影响孩子幼小的世界观,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2) 3) 有人说:污染、食品安全等是中国现在面临的客观问题,让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不对吗?我想这些问题确实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事实的真相,这一点是不应回避的,但是,这个真相并不一定全是负面的。拿污染的例子来说,为什么中国今天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其他国家历史上有没有?我们的国家现在正在做什么?我们中国人能不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这些污染的存在对我们是不是个机遇,我们中国的一些行业是不是因此走到了世界的前沿?(例如,我们中国现在能向世界提供物美价廉的高速铁路,还不是因为我们国家每年都会有人类历史上罕有的人口大迁移?正是这种困难,才给我们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机遇,提高了整体轨道交通的效率。我们中国的汽车行业是不是也可借此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我们的电力企业是不是会被倒逼寻找更多替代燃煤的发电方式?)这些都是我们在面对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的机遇,这些也是孩子需要知道的。 我们也经常和孩子讨论中国目前的污染问题,前几天大娃在车上甚至还问我:爸爸,中国的污染还能治理好吗?我用十分坚定的语气对他说:一定会的,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在和孩子谈中国污染问题的同时,也会和孩子谈华人勤奋、近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国人越来越富裕、中国的经济有一天会傲视全球等等,我相信这些对提高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会有帮助的。 ----父爱本色的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