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ber启示录:如何让一款打车软件变得性感?【自媒体大赛】

 敦敏草堂 2015-05-20

歌颂Uber的文章真不少,但是这篇自媒体大赛的文章,把李善友教授的产品社群理论与Uber结合谈,值得读。


文/黄志伟


被主动传播的Uber


在武汉,大雨滂沱,我被Uber强大的体验感所征服,于是,我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这款打车软件。

在深圳,李善友教授的演讲中,Uber被作为小团队、自组织案例反复讲解。

在重庆,TEDx重庆群里,Uber被热烈的讨论。

是什么?能够让一款打车软件迅速传播。

结合到自己及身边朋友的使用情况,Uber之所以能够被主动传播,抛开营销层面的技术手段不谈,首要的一点,是这款打车软件实实在在解决了打车者的痛点——响应时间短、司机不挑单、服务体验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产品是1,社群、传播、营销是0。

小团队


毫无疑问,Uber这款打车软件即便被无数次查封,但依旧阻挡不了它那颗奔腾而性感的心,而其背后的运营团队,无疑是核心要素,在李善友教授的演讲中,“三人小团队”模式被重点提及。

传统的组织理论过时了吗?李善友教授在演讲中,从“机构困境”、“科斯天花板”指出传统企业组织发展过于庞大所带来的效率低下、人员冗余等弊端,并进一步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工具的进步,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为“三人小团队”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对于“社会化工具降低管理成本”这个观点,我认为,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大有可为。

房地产企业,开会是家常便饭,但是,很多会议,是无效且耗时的,而决策,是核心。

有效的利用微信群,能够减少沟通成本,提升决策效率,尤其是在市场形势瞬息万变,竞争对手神出鬼没的当下,决策的快与慢,往往决定了起跑的先与后,因此,如何在研发、市场、营销、工程、客服等职能体系建立部门、跨部门的微信沟通机制,便是前置条件。

微信是手段,决策是过程,效率是目的。

那么,为什么是三人小团队呢?

分工明确、贴近市场、了解客群、快速响应、决策迅速,这是我能想到的小团队优势。

而在三人小团队里面,社群经理这个职位值得重视。

任何产品的销售对象都是物理存在的人。

社群和圈层有异曲同工之妙。

做营销,研究的对象首先是人,把人的兴趣、爱好、购买力、生活方式研究透彻,远远胜过做无头苍蝇——如何避免另外50%的广告费被浪费,我认为,对社群的重视,将极大的提升营销的精准度。

说到社群,便不能不谈到自组织。


自组织


组织的目的不是管理员工,而是激发员工,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体验。

在Uber这个案例中,李善友教授从客户的角度,为我带来了启发性。

首先,李善友教授提出:“Uber的核心诉求是让司机多上路。”但现实则是,司机存在挑单的行为,很多司机为了多跑车费而存在选择乘客的行为,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乘客体验的降低,比如滴滴打车。


围绕这一核心诉求,李善友教授给出的观点是:


1、自动匹配,不需抢单;


2、供需平衡,动态定价。

相对于滴滴打车同时关注乘客端和司机端,Uber的关注点更加纯粹:乘客端——毫无疑问,乘客的体验才是最需要解决的痛点,在解决乘客痛点的同时,Uber则采取用车忙与闲动态定价的方式,解决了司机的痛点:也就是多挣钱。

一个需求的解决,同时催生了满足第二个需求的方案,这与“精益创业”也有相似的地方。

对于组织而言,Uber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极简原则将会给我们带来重大的价值。

现实中,组织关注的事务太多,难免会产生不聚焦、效率低、抱怨多等实实在在的问题,而如果把视角转换为客户视角,一切关注的核心围绕客户,那么,组织便会由客户驱动变化。

在这个选择焦虑的时代,我们要避免选择狂躁症,尽量简单、简单、再简单。

企业生存的核心是客户,那么,我们就将关注点聚焦在客户身上,通过客户去推动企业的变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报名5月22-24日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如不成功,请复制链接http://www./harvard到浏览器或微信对话框打开,即可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