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期公民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zhangsagacity 2015-05-21
内容提要:新时期公民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职业道德意识。 
  主题词:公民  职业道德  问题  对策 
  公民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职业道德建设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 
  一、新时期公民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时期,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和新旧矛盾的冲突,使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有道德观受到冲击,加上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在职业道德建设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是: 
  1.职业道德观念淡化。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抬头,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四处蔓延,索、拉、卡、要等行业不正之风普遍存在。少数人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钱能买“鬼推磨”,还讲什么道德不道德,将人际关系庸俗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价值观念发生扭曲。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部分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利益和金钱的竞争,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现象见多不怪。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内部出现的少数腐败分子,贪污腐化、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败坏了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道德思想和价值观念。 
  3.道德标准出现偏差。在职业道德上,表现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模糊。对那些靠钻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将其佩服得五体投地。将那些不学无术、靠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行贿受贿而升官发财的人奉为能人、有本事之人。一些人在政治道德上搞实用主义,国家政策和中央指示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无利的就变通,甚至另搞一套,还美其名曰:“敢试、敢闯、敢冒”。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上的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吹牛拍马、涣散人们的思想。在职业道德评判标准上的好坏不分、是非不明,造成了一些行业和部门占山为王,乱集资、乱罚款、乱摊派、中饱私囊,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 
  4.道德心理失去平衡。在职业道德上,表现在部分职工认为过去是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人民当家作主,现在则是单位领导是“老板”,是“主人”,职工变成了雇工,没有了主人翁地位,还谈什么职业道德,还谈什么“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于是就想趁着自己还在职在岗,不捞白不捞。在思想观念上,淡化了集体观念,导致了职业道德的倒退。一些人在金钱物欲的诱惑下,打着发展经济的幌子,钻改革开放的空子,一心为个人捞取钱财。造成不正之风盛行,坑蒙拐骗横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为了谋取不义之财,丧失起码的职业道德、良心和信誉。 
    二、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对策 
    新时期,加强公民职业道德建设,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须从道德观念确立上、行为规范建立上,多方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长远的效果。 
  1、要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各种不同的职业活动存在着共同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共同性的基本规范,对我们每个公民正确树立职业道德观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社会主义职业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是重要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一规范要求公民在工作中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当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自觉服从群众的利益,要对人民群众负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是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这是对公民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依据。这一规范要求每个公民都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劳动,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忠实地履行自身的职责,干一行爱一行,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三是刻苦钻研业务,对技术精益求精。这一规范要求每个公民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善于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工作方法,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技术更加精湛,能力更加高强,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四是关心集体、团结协作、服从全局。这一规范要求我们公民在工作中关心集体,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荣誉,发扬相互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密切协助的精神,共同努力做好工作。 
  五是遵纪守法、秉公办事。这一规范要求公民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本系统本行业有关纪律,不谋私利。 
  六是实事求是、公平诚信。这不仅涉及每个公民的荣誉,更关系到它们的生存和发展。这一规范要求公民在工作中,要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得阳奉阴违,不能欺骗客户,要讲求信誉。从而使公民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 
  权力必须为群众谋利益,绝不能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党员干部只有严于律己,公正严明,群众才能信任,好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才能树起来。所以,党员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定要按照制度和规定,严格对照检查自己,自觉做到不索贿受贿;不以权谋私;认真落实领导人员配偶、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真正在廉洁自律方面带个好头。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要重视学习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民族良好的风俗习惯的继承和发展是时代相传的重要形式。应选择各民族风俗习惯中优秀文化的积淀,诸如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大力发扬,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
  二要从多元化价值中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家庭生活、语言文字、宗教文化、教育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等各不相同,这就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需要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与习俗,有针对性地进行道德教育,从而使本民族在选择人生价值观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只要选择了这种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价值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3、要提高辨别是非标准的能力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要提高公民辨别是非的能力, 很重要的是学习和分析形势, 正确观察事物,吸取经验教训,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采取比较的方法,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对比, 来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首先,要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唯物辩证法,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政治辨别能力。其次,要学习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知识 ,提高专业技术辨别能力。再次,要学习法律法规和工作业务知识,提高正确与错误的辨别能力。第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道德观,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全面提高辨别是非标准的能力。 
  4、要养成良好的平常心态 
做事业必须从良好的心态开始。良好的心态不是去宣传如何赚钱,而是要传播知识、文化;不是我们索取什么,而是给别人留下了什么?一个人要有对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要给别人留下知识、文化,要给别人留下真诚、关爱、亲情和友情,就要培养良好的心态。 
  一要有学习的心态。学习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积累财富的过程,是创造财富的过程。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一切从零开始、从头学起,就像大海一样把自己放在最低点,来吸纳百川。 
  二要有感恩的心态。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是富足的人。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遗弃你的人, 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智慧;感激藐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所有使你坚定信念的人! 
  三要有坚持的心态。成功的唯一途径是坚持不懈,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要有勇气面对困难与挑战,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艰苦创业的精神,勇于付出的心态。要为成功找方法,而绝不能为失败找借口。只有付出,才会得到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多。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要有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心态能把坏事变好,消极的心态能把好事变坏。积极的心态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心态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我们要养成忠诚、仁爱、正直、希望、乐观、勇敢、创造、慷慨、容忍、机智、亲切和高度的通情达理的积极心态,充分激发工作热情、增加创造力、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我们要摒弃悲伤、寂寞、烦躁、痛苦的消极心态,避免丧失良机、使希望破灭、限制潜能发挥、造成不良后果。 
  五要有真诚的心态。真诚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以真诚待人才会成功。真诚就要包容,包容是心境,忍耐是能力。与人计较失去一切,与时间计较可以享受一切。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讽刺,多一点尊重;少一点冷漠,多一点关怀;少一点命令,多一点商量;少一点批评,多一点鼓励。 
  六要有自信的心态。自信你一定能成功,奇迹就会发生。努力去实现你所做出的承诺,努力实现你的理想和愿望。淡泊名利,乐观豁达、用平常的心态来对待人生。 
  5、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执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坏,也关系到党的风气和党的形象。只有领导自身做好了,党风才会好,政风才会好,社会风气才会好。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象抓经济一样,真抓实干。组织部门要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重视干部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德是才之资”的德才标准,把道德素质差,作风恶劣、以权谋私、缺乏“官德”的投机分子清除出干部队伍。 
    同时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活动,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和睦的社会主义新型道德关系。 
 
参考文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