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设计】由手机的发展看汽车设计的未来

 昵称2472300 2015-05-21

核心提示

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日益泛滥,其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思维所表现出来最大的共享特性,改变了很多行业发展的步伐和状态,以手机为例,随着互联网共享化的深入影响,手机不再单纯是一个通过工具,其外形设计也日趋变的同质化,那么在互联网思维下这种统一的思维会不会让汽车的造型变得越来越像呢?未来的汽车设计将向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发展呢?针对此问题业内有关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广汽集团汽车工程师张帆表示,作为汽车设计师,面对来势汹汹的互联网思维,确实会感到一定的压力,也会担心万一有一天所有的车都长成一样之后,作为汽车设计师对汽车设计所倾注的热情便再也无处释放了。但理智思考后还是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因为,根本上来说,手机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长相一样的平板,在于手机已经成为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大家看的不是手机而是手机里面呈现的内容。但是汽车则完全不同,不能把汽车只看作一个平台,一个框架。实际上面汽车给人类带来的意义远不只是一个交通工具,汽车给人类带来的各种地位的象征、个性的彰显、热情的释放等等不同的需求。这些是手机或者说简单的网络无法轻易去取代的。所以说,汽车绝对不会变成简单的一个平板,反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技术手段的提升以及各种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丰富多彩。


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副院长、长安欧洲设计中心总经理陈政表示,苹果出现之后,所有手机的外观设计开始走向同质化,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这种同质化只是表面显现,它的个性被转移到了体验上。虽然表面上看,无论是苹果的还是安卓的,每个人拿出来的手机都是一样的,可是两大体系下面,每个人的手机都有着多元化的体验。汽车未来会不会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数据,同步之后,就像刷了硬件,车的操控性能、舒适性以及一切的需求都会根据用户的体验去改变,这很难说。可以肯定的是汽车在形式上是不会像手机那样变化的,也就是形式上依然会保持多元性,因为,人用手机和用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这个模式决定了人的诉求,每一个用户坐在车里,他对外观个性化的需求,对体现自己情感的需求,对体现自己生活方式的需求,以及对自己品位的需求等等一系列诉求,这些共同构成了用户的用车体验,而应对这种体验必然会让汽车设计的未来向更加多元化,定制化和个性化发展。


阿尔特设计总监陈群一认为,在如今这个风口浪尖的时代,各行各界都充斥着变革的浪潮,在产业界,可以看到很多百年老如索尼、松下等等的倒闭,在这个浪潮下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所以当下中国汽车设计师要参与其中而不是被这个浪潮所席卷。


陈群一表示,互联网企业对汽车企业未来是颠覆还是嫁接亦或是演变出一种新的汽车销售模式,汽车生产模式,这些都还不好定论。从手机领域来看,无论是苹果还是小米,已经没有手机制造厂的概念,手机公司就是手机制造厂的整合者,代工将会是手机的生产方式。将来汽车也是这样的,汽车将来什么最重要?剧本最重要,就跟拍电影一样,例如韩寒去年写了一个剧本《后会无期》,拍成电影后获得了7个亿的票房,这跟传统的电影包办是不一样的。剧本是将来拍电影最核心的资产,制片人关注的是有好的剧本,然后去找投资,将来汽车肯定也是这样。当然汽车行业里写剧本的人不一定是汽车造型设计师,而应该是能创造出未来三年五年用户诉求的人。有了这个剧本之后,剩下的生产制造,就是传统汽车工业要干的事情,但是前瞻的研究,显然传统汽车行业不具备这种优势。


《汽车造型设计、流程、实践》作者刘芝鹭表示,汽车是介于顾客需求和技术导向两者之间的产品,也就是说它一方面要兼顾市场,另一方面要兼顾技术。所以互联网化,就要考虑如何来平衡这个支点。毕竟设计和市场营销,都跟互联网化紧密相连。从市场层面来看,互联网人更了解消费者的潜在需求,而从设计层面来看,汽车是一个复杂的产品,这个产品设计要经历至少33个月的研发,这个则是传统汽车制造业所擅长的。所以说,汽车前期的概念开发阶段需要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进行精心的研究,工程结束之后也就是一个潜在产品要向市场投放的过程里,就需要互联网企业去分析顾客需要什么样的车?想要什么样的漆,现在是不是有新的技术让汽车产品更适应市场需求。可以说哪一个企业能够尽快的推进互联网化,哪个企业就会在汽车这个市场上走得更快和更远。


来源: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