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介绍

 高原春风 2015-05-21

 一、  尝试教学法的研究历程:

1、准备阶段:邱学华在农村小学当了五年小学教师,教学中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什么教师教的辛苦而得不到好的效果?为什么同一教师教一个班级,学生成绩有差异?能不能找到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理想方法----这是当时只有高中才读了半年的辍学生邱学华的困惑。邱学华当时已是农村中心小学的校长,带着困惑,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1956年,他如愿地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好像一头牛闯进了牧场,他如饥似渴地拼命学习,几年时间阅读了图书馆里大部分小学教育方面的藏书。邱学华发现中外教育家的思想,虽各有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思想:“相信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个思想就成为他以后从事尝试教育研究的主导思想。

2、萌芽阶段:1960年,邱学华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并留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在他的面前有两条研究道路:一条是关起门来专心搞研究;一条是深入中小学搞教育实验和调查研究。于是他选中了后者,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附小搞教育实践研究,为了工作方便还兼任学校副教导主任。由于大学上课不多,每周只四节,他大部分时间在附小,以致很多人分不清他是大学还是小学老师。他在农村当小学教师遇到的困惑 “为什么教师教的辛苦而得不到好的效果?”一直盘旋在他的脑海中。经过邱学华长期的观察思考,发现问题的根子出在“先讲后练、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始终是一个被动接受者。由此,他产生一个大胆的设想,改革必须从这个根本问题开刀:把“先讲后练、先教后学”改成“先练后讲、先学后教”。通过实验,发现这种方法效果好,学生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上升了。

3、初试阶段:“文革”中,邱学华家庭有了变化,他妻子原在常州当小学教师,因为家庭出身问题被下放到江苏溧阳县农村,于是他主动要求调到溧阳县一所农村中学。到校后,校长问他:你从大学来,教什么学科呢?他说教数学,其实他的数学知识只有初中水平,而且多年不用,大部分都忘了。于是,他一边自学,一边教。先自学例题,看懂了再认真做练习题。做题遇到困难时,他又不好意思问别的老师,只好逼着自己思考,查阅参考书,直到弄明白为止。有了这样的亲身体会,他就知道学生学习的时候难在哪里,怎样去突破难点。学生反映邱老师上课听得懂,学得会,都喜欢上他的数学课。后来他想,用这种方法自己都学会了,为什么不把这种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自己学例题,再做尝试题,遇到困难再听他讲解。“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学模式雏形便产生了。

4、实验阶段:“文革”结束,邱学华全家回到家乡常州,他被分配到常州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办起了全国第一个“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培训数学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新教法在他头脑中浮现,在1980年他决定进行系统的教学实验,用科学的实验方法验证他的设想。他找到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班的学员、常州劳动中路小学徐老师,就在他教的四年级数学课上开始实验,他们共同上课。在一次“三步应用题”测试中,学生自学课本后做尝试题的实验班正确率达88.2%,而普通办只有54%,期末考试成绩,实验班平均96.5分,二普通班只有80.6分。在其他学校,实验班也取得同样的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先练后讲上课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1982年,邱学华在《福建教育》(1982年第11期)上发表《尝试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各地教育杂志相继转载,各地教师纷纷开展实验均取得成功,全国掀起了一股尝试热。我国语文教学法专家、华东师大李伯棠教授首先提出尝试教学法同样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5、理论研究阶段:为集中精力搞尝试教育研究,1988年邱学华辞去常州师范学校校长职务,到常州市教科所婉拒当所长的安排而去当了一名普通教研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有了新的思考“为什么尝试教学法在中小学各科都呈现积极的势头,是否证明了一种教育规律在起作用?”,尝试教学法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始实验,尔后发展到语文、常识等学科;又从小学发展到中学,从普教发展到幼教、特教、职教。大量的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是带有普遍意义的,这就凸显了一种教育规律。因此,邱学华萌发把尝试教学法升华到尝试教育理论的设想,提出“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构建教学理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联合各方面的力量,经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研研究会的批准,成立了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会,把全国各地有志与进行尝试教育理论研究的同志凝聚起来,在各地建立实验学校。邱学华以实验基地学校为依托,组织106个子课题配合,其研究重点也逐步转向理论层面。经过5年研究,邱学华终于写成了“尝试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主题报告,106个子课题也相继写出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汇编成近60万字的论文集-----《尝试 成功 发展》,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6年10月,专家组给予高度评价,有三个主要结论:一是尝试教育理论,主要是在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基础上,升华出的现代教学理论;二是尝试教育理论从实践到理论已经过15年的实践检验普适性强,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值得推广;三是这一课题的成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科学改革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新尝试。

6、研究领域拓展阶段:“先让学生试一试”,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精神,1998年10月,邱学华提出把推广尝试教学法同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2000年10月,在山东济南市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上,邱学华作了“在尝试中创新”的主题报告,2002年10月,在广州市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尝试教学学术年会上,邱学华作了“邱学华教学与新课改”的主题报告,又把尝试教学法同实施新课改结合起来。

二、尝试教学的要义

在邱学华长期的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形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

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 

学生能在尝试中成功

这一教学理论的架构为:(1)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思想;(2)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理论核心;(3)以中华教育思想的精华为理论支撑;(4)以“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为操作模式;(5)以全国范围3000万学生为实验基础;(6)以长达30年的教学实验为实践检验。

  • 尝试教学的实质

尝试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精神。尝试教学的实质可以表述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它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尝试练习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只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条件,把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可使学生的尝试活动取得成功。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小马过河》,把尝试的含义诠释的非常清楚,它说明:认识来自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

(二)学校尝试活动具有三个特点:

(1)通过学生的尝试活动达到学校教育中的一定目标,尝试问题非常明确;

(2)学生在班级授课制下的尝试,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它是一种有指导的尝试;

(3)尝试形式主要是解决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所提出的尝试问题,任务比较明确和单一,又可以发挥教科所的示范作用,能够使学生的尝试争取成功。

(三)尝试教学的特征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也就是先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指导讲解。

从传统的“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会引起教学过程的深刻变化:(1)学生地位变了,从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2)教师的地位变了,有统治者转化为引导者;(3)课本的作用变了,从习题集转化为自学本;(4)学生之间的关系变了,从各听各的到合作交流。这里给我们一个启示: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必须抓根本,抓住教学模式这个根本,从从传统的“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一步走对,全盘皆活。

(四)尝试教学法操作模式体系

第一类:基本模式,分七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第二类:灵活模式:(1)增添式(增加一步、两步);(2)结合式(把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结合起来,把学生讨论与教师讲解结合起来)(3)调换式(自学课本和尝试练习调换);(4)超前预习式(把前面三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放在课前预习进行)。

第三类:整合模式(把尝试教学模式与其它教学模式整合,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五)尝试教学的实践成果

建立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学理念上的尝试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1.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素质。
  2. 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和创新精神。
  4.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5. 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科学研究。

(六)尝试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深远影响

运用尝试法上课,其意义在于让学生掌握尝试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如果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学,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学生“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就会逐步形成一种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

“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尝试教学,这样对学生终身学习将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它是一种很好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