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揭秘】“猎狐”境外追逃行动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haosunzhe 2015-05-21



  自2014年7月“猎狐”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公安部经侦局“猎狐”行动办公室缉捕行动组的“猎人”们与逃匿境外的犯罪嫌疑人斗智斗勇,抓捕在逃人员800余名,取得了骄人战绩。


  作为“猎人”队伍里的优秀一员,靳伟(化名)先后9次赴境外执行追捕任务,其中3次作为团长带队,共缉捕犯罪嫌疑人9名,劝返3名,圆满地完成了缉捕、押解任务。近日,本网记者采访了靳伟及“猎狐”行动办有关成员,听他们讲述“猎狐”行动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从“传帮带”机制获益,雏鹰茁壮成长


  “公安机关是境外追逃的实战力量,我们一直重视强化实战思维,一切从有利于实战出发,不断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追捕境外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的技战法,逐步形成以老带新‘传帮带’的良好机制,有针对性地对缉捕队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能尽快进入角色,能够尽快承担赴境外执行追逃追赃的任务。”公安部党委委员、部长助理、“猎狐2015”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孟庆丰说。


  正是有了这个“传帮带”机制,新加入的缉捕队员能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实战状态,并在“老猎手”的带领下,逐渐成长起来,逐步承担起追捕境外在逃人员的重任。


  靳伟就是受益者之一。2014年6月,靳伟被抽调到公安部经侦局参与“猎狐2014”专项行动,当时的他对境外追捕工作感到很陌生。在“老猎手”们的“传帮带”下,他认真学习有关专业知识,研究引渡条约、刑事司法协助、警务合作及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积极查阅相关案卷,虚心向单位领导及同事请教,向其他业务单位学习,业务水平得以快速提升。用同事们的话说,“靳伟已由展翅欲飞的雏鹰成长为叱咤长空的雄鹰”。


  精心配合引“佘”出洞,赴哥伦比亚智擒嫌疑人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靳伟对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说,这句话是“猎狐”行动办领导要求大家必须牢牢记在心里的。


  说到细节,靳伟兴致勃勃地向记者讲述了他参与的赴哥伦比亚抓捕犯罪嫌疑人佘某的经历。2014年10月,河南省三门峡市公安局发现了重要线索: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2亿余元的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佘某可能藏匿在哥伦比亚。“猎狐”行动办决定派出缉捕组前往哥伦比亚执行抓捕任务。


  在我驻哥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在哥伦比亚警方和移民部门的帮助下,缉捕组很快发现佘某行踪。佘某居住在其情妇位于郊区的别墅里,他几乎从不出屋。从当地时间6时到14时,当地警方及移民部门成员都埋伏在别墅周围,等候嫌疑人出现,但佘某却一直没有露面。在靳伟等人的协调下,当地警方决定派一名工作人员假扮电气维修工引诱佘某走出别墅,由中方行动组成员在远处确认其身份,再决定是否抓捕。


  “电气维修工”隔着门与屋内男子进行了数分钟交谈,男子终于从别墅里走出来,经藏在一边的靳伟辨认,该男子正是佘某。靳伟示意当地警方“就是他”,当地警方立即行动,将佘某成功抓获。


  舍小家顾大局,扎实肯干屡创佳绩


  境外追逃工作不只是在境外开展工作,还需要国内情报支撑、各部门协调配合,并联系协调对方国家抓捕嫌疑人,努力推动有关部门开展引渡、遣返等工作。“猎狐”行动开展以来,靳伟共处理各类文件220余件,参加境外追逃行动9次,缉捕犯罪嫌疑人9名,通过外交部及各驻外使领馆就260名在逃人员向22个国家发送协查请求百余份,其中149名被成功缉捕或劝返。


  “参加境外追逃工作后,靳伟很少有时间照顾家人孩子。他爱人对他的工作很理解,让他没有后顾之忧。”与靳伟一同赴哥伦比亚办案的民警申涛告诉记者,靳伟的妻子是一名教师,工作也比较忙,同时还要照顾孩子,“功劳应该有她的一半。”


  “‘猎狐’行动工作节奏非常快,这就对队员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需要工作激情,还需要懂外语、法律法规、战略战术等技能。”公安部“猎狐2015”行动办主任、经侦局副局长刘冬告诉记者,“靳伟有勇有谋,学习能力较强,他从一名基层公安机关的普通民警成长到能直接带队赴境外执行缉捕任务的追逃尖兵,这也充分证明追逃工作‘传帮带’机制收到了实效。”(配图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