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巨鹿之战前的博弈

 自作自受的人生 2015-05-21
巨鹿之战前的博弈
  
  泪痕春雨
  
  王离是秦国名将王剪的孙子,也是一个资深的统帅。李斯、赵高合谋除掉蒙恬、扶苏时,王离就是北部边防军的三号人物(其地位仅次于扶苏、蒙恬),而且随后就接替了蒙恬的职位。
  
  史书上关于王离的记录比较少,甚至王离什么时候进入六国故地,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从相关的内容去看,应该是赵高除掉李斯前后,为了应付六国故地愈演愈烈的局面,所以把王离统率的北部边防军调到了赵国战场。
  
  章邯率领骊山刑徒,平定六国故地的叛乱,本身就是权宜之策。所以,当帝国有了充足的准备时间后,帝国的正规军自然就开始陆续进入六国故地。
  
  但是,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帝国正规军,进入已失控的六国故地,就如一块块的巨石,投入了决口的江河中,根本无法有效抑制洪水的泛滥。相反,只会让大部分石块都被冲得找不到了踪影。
  
  当然了,章邯大军虽然由刑徒构成,但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大集团军(在投降项羽时,还有二十万之众)。所以,虽然帝国的正规军陆续进入六国故地,但是六国故地的领衔主角,依然是章邯。
  
  我们常常看不到帝国正规军,在六国故地的影响。就我理解,大约是因为正规军,都是陆续投入六国故地的;更关键的还在于,章邯的大军非常成功的实现了主攻任务,所以进入六国故地的正规军,通常就不再集结成大兵团使用,而是分散的用于各地,并且是给章邯大军作为配角出现的。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正规军的影响,自然常常显得若有若无了。
  
  在攻打赵国时,大约因为帝国的正规军不断汇集;而且有王离那种资深统帅存在,所以王离渐渐成为一个,可以与章邯相提并论的大集团军统帅。于是,秦帝国开始变成两大集团军(王离、章邯)协同作战。
  
  现在,王离率领着二十万秦帝国的正规军,渐渐集结于巨鹿附近,这些军队有着绝光荣的历史,因为秦帝国统一天下的,就是依靠他们实现的。
  
  与此同时,章邯率领着二十万刑徒构成的大军,也渐渐集结于巨鹿附近,这些军队有着绝对辉煌的战绩,因为他们曾打败过一个个庞大的反秦武装。
  
  在赵国故地,秦帝国终于汇集起一个历史上罕见的强大的兵团。这个兵团由王离、章邯两大集团军构成,总兵力合计四十万。
  
  四十万大军,汇集于赵国故地。如果乐观的去看,秦军似乎可以轻而易举的,打败任何挡在他前面的力量。
  
  但是,从悲观的角度去看,秦军所处的环境依然不容乐观。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反秦大军整合的越来越充分了;而且秦军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不但没有吓倒反秦大军,相反让反秦大军更意识到团结起来的重要性、迫切性。
  
  所以,当秦军在赵国战场上取得主动权后,却发现各地的反秦武装,都不断的向巨鹿附近汇集;虽然这些反秦武装,都也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甚至许多反秦武装,都是在距秦军很远的地方,就开始安营扎寨了。但是,反秦武装这样源源不断的赶赴巨鹿方向,对秦军而言,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因为,这意味着,反秦武装随时可能因为某个偶然的原因,实现大规模的联合协作。
  
  因为,历史把巨鹿之战,写成了项羽的神话故事。所以,我们常常贬低了其它反秦联军大佬,在巨鹿之战中的作用。好像反秦联军的其它大佬,在巨鹿之战中,就是一些打酱油的人。有他们不多,没有他们不少。因为,巨鹿之战就是项羽英勇无敌的结果。
  
  事实上,巨鹿之战的胜利,就是反秦联军成功实现协作的结果。而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的作用,就是用他天才的领导才能,让一群乌合之众的反秦联军,实现了一次空前规模的协作。
  
  如果楚国军队,只要英勇作战,就有机会打败秦军。那宋义的战略,就没有错误了。宋义的战略的错误,是因为在反秦武装云集巨鹿的时候,他不试图联合反秦武装,对秦军发动致命一击,却等着寻找机会与秦军单挑,这本身就是自寻死路的作法。
  
  因为,四十万秦军已集结在一起了。任何试图与秦军单挑的行为,都是一种自杀的尝试。
  
  从张耳被围巨鹿那一刻开始。就意味着,秦军与反秦联军,将要开始一次空前规模的大决战了。
  
  在这种背景下,秦国的军事力量,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巨鹿汇集;而与此同时,反秦联军也开始源源不断的向巨鹿汇集了。
  
  我们对巨鹿之战,通常有这样一种错觉,那就是40万秦军,先汇集于巨鹿城下;接着就是张敖、陈余突围搬救兵。于是,反秦联军开始陆续到巨鹿城下,但是,谁也不敢向秦军发动进攻。
  
  最后,项羽率军冲向秦军,把秦军打得大败,于是,反秦联军开始出战,帮助项羽收拾战场。
  
  实际上,更接近真实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
  
  先是章邯率领秦军主力攻击赵国,把张耳围困在巨鹿。接下来,反秦联军为了援助张耳,就开始陆续赶往巨鹿;在这种背景下,秦军也开始调集附近的军队不断赶往巨鹿附近。换而言之,双方都应该是陆续增兵的。而且兵力以比上,秦军从来也没有占据过绝对优势。
  
  否则,40万秦军包围巨鹿,且不说张耳能不能守住巨鹿?就算张耳能守住巨鹿,秦军拥有这样绝对优势兵力的,那赶来救援巨鹿的反秦联军(比如陈余),哪有机会在巨鹿附近安营扎寨呢?
  
  因为,章邯、王离在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背景下,肯定会“围点打援”的。换而言之,章邯、王离随时可能派出一枝(或几枝)机动的军队,任何试图接近巨鹿的反秦联军,都可能在立足未稳时,就会被击溃的。
  
  这种战术,并没有任何难度。章邯、王离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显然是因为,章邯、王离在巨鹿附近,一直也没有拥有过绝对的优势兵力。所以他无力执行这种战术。而结果呢?就是让反秦联军不断向巨鹿附近靠拢。
  
  其实,从张耳被围巨鹿一开始,就意味着秦军的战略进攻地位,受到了挑战。因为,从表面上看,秦军依然处于战略的进攻位置。但是,仔细去看,我们就会发现,秦军已被压缩到了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里。
  
  此时的秦军已收缩成了两个统一的军事集团,钝兵于巨鹿附近,再也无力四处追击反秦联军了。
  
  从理论上,这是“围点打援”的良机。但是,王离、章邯却似乎看不到这种良机。
  
  面对这种围点打援的良机,王离、章邯为什么视而不见呢?合理的解释大约只有一个,那就是秦国军队一直没有拥有兵力上的优势,所以,秦军一直不敢随便分兵使用。
  
  在巨鹿之战前,秦军一直处于明显的战略进攻地位。因为,秦军今天攻打这里,明天攻打之里,而且一枝接一枝的反秦军事主力,都被秦军击溃。但是,自从秦军攻打巨鹿开始后,秦军就钝兵于巨鹿城下,再也没有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战果了。
  
  更关键的是,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就会发现秦军渐渐被压缩到了一个越来越狭小的空间里。因为,随着反秦联军越来越多的汇集到巨鹿主战场,自然意味着秦军的自由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而自由活动的空间变小,就意味着他后勤保障越来越困难了。
  
  因为,王离率领的是帝国正规军;而章邯率领的只是民兵(至少,从它们的出身而言,是如此的)。所以,在后勤补给困难的背景下,章邯大军就开始全面负责后勤保障,而把主要的军事任务交给了王离所率的军队。
  
  秦军现在的主要优势,就是秦军是由两个统一的军事集团构成,而反秦联军却是由众多自成系统的军队构成。
  
  但是,秦军不敢四处出击,迎头痛击接近巨鹿主战场的援军,却是已非常明显;当然了,反秦武装也不敢主动进攻秦军,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常常奇怪,为什么秦军在围攻巨鹿的同时,不四处调动军队,打击靠近巨鹿的反秦武装呢?
  
  就我理解,现在反秦武装,都不敢逼近秦军、不敢出秦军发动进攻,就是因为秦军收缩成了两个完整的军事集团。如果秦军分散开了使用,某枝落单的军队,随时可能被反秦联军重创。
  
  基于王离、章邯的战略企图,大约是这样的。那就是,全力攻克巨鹿。只要攻克了巨鹿,对反秦武装的士气,就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因为,这种事实等于证明,反秦武装面对盟友被歼灭时,都是只是远远的看着,谁也不敢过来救助。
  
  所以,只要秦军攻克巨鹿,再趁势逼近某个反秦武装时,这个反秦武装自然就会选择逃走。因为他会觉得,当秦军选中它当目标后,是不会有盟军过来救助他的。一旦取得这种效果,秦军就可以席卷反秦武装了,因为,反秦武装都会对自己的盟友丧失信心,从而瞬间变成一盘散砂的。
  
  对秦军而言,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反秦武装会突然实现团结协作。
  
  对反秦武装而言,最大的威胁就是,他们现在建立的这种最起码的互相信任(赵军有难,各军都前来救助,虽然并没有积极向秦军发动进攻),也会消失。如果他们这种最起码的信任也消失了,面对秦军的进攻,恐怕只能等着被逐个击破了。
  
  至于,他们再想恢复到此时的信任局面(一方有难,八方前来支援),是可遇不可求了。
  
  现在,反秦武装虽然都不敢为了救张耳,就去主动进攻秦军,但是,他们毕竟都纷纷赶到了巨鹿主战场。
  
  如果有一天,某枝反秦武装被秦军攻击时,大家连到附近观望的勇气,也没有了,你说将会是什么后果?
  
  这种僵持的格局,随着楚军大举北上接近巨鹿战场,而变得对秦军更加不利了。
  
  宋义死于非命的主要原因,大约就是因为,他没有看清当时的形势,或是让大家误会了他的意思。
  
  宋义所谓的坐山观虎斗,本身就是坐以待毙的选择。因为,现在反秦武装实现联合,是反秦武装的唯一获胜的机会。
  
  现在,反秦武装云集巨鹿附近。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大家都不能实现联合,以后还会有这种好机会吗?估计很难再有了!
  
  现在,楚军把握这个机会,就有可能让反秦武装实现大联合,从而增加重创秦军的机会;现在,楚军把握这个机会,就可能增加楚军在反秦武装中的地位,从而让楚军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如果赵军被歼灭,反秦武装四散奔逃后,楚军再与秦军作战,恐怕只能单挑了。问题是,楚军与秦军单挑,估计是没有获胜机会的。
  
  最初,项羽不敢反抗宋义,大约是因为,当时的反秦武装,虽然正陆续向巨鹿方向汇集,但是反秦武装发动联合攻击的时机,并不成熟。在这种背景下,宋义的行为,似乎可以解释为天机不可泄露。换而言之,宋义摆出这种架式,说出这种话,也许只是为了麻痹秦军。换而言之,他不希望秦军过早的洞悉他的战略意图。
  
  而统帅的这种行为,显然是在统帅的权限之内。换而言之,统帅下一步应该怎样做,这是军事秘密;统帅有权不向下属解释。
  
  想当年,赵奢(赵括的父亲)从未当过统帅,就是因为提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著名论断;所以接手了一件,廉颇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这层意义上,赵奢当统帅,与宋义当统帅的原因,并没有本质区别。
  
  更主要的是,赵奢率军出征后,也是离秦军很远,就安营扎寨。并且下令,“有敢以军事进言的,杀无赦!”
  
  有人认为,赵军现在应该急速进军,而不应该在这里安营扎寨。赵奢告诉他,你的意见对与不对,我们以后再说。但是,现在很对不起,你已违犯军令了。我刚才是怎么说的?有敢以军事进言的,杀无赦!
  
  于是,这位倒霉将领,当时就被人拉出去砍了头!
  
  赵奢在这里,一直忙着修筑工事,在长达28天的时间里,没有任何进军的意思。
  
  从这层意义上,赵奢与宋义在率军出发后的选择,也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是,当秦军认为赵奢绝不会进军的时候,赵奢只用了一天一夜,就把军队推进到了秦军意想不到的地方。等秦军发现赵奢竟然比廉颇还可怕时,一切已太晚了。
  
  当然了,结果就是秦军被打败了。赵奢就凭这一战,就取得了与廉颇一样的地位。
  
  后来,赵国敢用赵括,也就是因为赵奢这种传奇的经历,让赵国相信,廉颇无法做到的事,并不意味着别人也无法做到。更主要的是,当年赵奢率军出战时,只是一个负责收税的官员,换而言之,赵奢也没有当过统帅。但是,事实证明,一个从未当过统帅的人,也可以完成廉颇认为无法完成的任务。
  
  因为,宋义被项羽火并了。所以,宋义是不是在玩赵奢玩过的手法?我们无从得知了。
  
  换而言之,宋义是不是也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发布紧急北上的军令?谁也不知道了。因为,这个紧急北上的军令,最后是由项羽发布的。
  
  其实,就算宋义在玩赵奢的手段,也实在有东施效颦的意味。
  
  因为,赵奢率军出发时,他手下没有张牙舞爪的大佬。
  
  因为,赵奢率军出发时,就算无法打败秦军,大不了再退回来,对赵国并没有太了不起的危险。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廉颇、蔺相如都认为,赵国没有出兵的价值。
  
  在这种背景下,赵奢玩这种诡异之极的手法,自然没有什么危险。因为,无论赵奢怎样玩,也没有人敢说三道四,更没有人敢拿着刀找赵奢,更不会惹得军心浮动。
  
  当时的宋义,领着一群张牙舞爪的大佬,而且人们都认为,不迅速把握这个机会,就有可能全军覆灭。在这种背景下,宋义这样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就有些不合适宜了。
  
  事实上,就算宋义有着与赵奢类似的意图,首先也应该让高级将领理解、明白。
  
  因为,宋义有可能只是在迷惑秦军。所以宋义最初离巨鹿很远,就安营扎寨,大家都不敢公开表示反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因为,一切是显然的,随着反秦武装不断汇集到巨鹿主战场,反秦武装实现联合反击的时机渐渐成熟,楚军依然不抓紧时间靠近巨鹿,却在这里坐等盟军被敌人歼灭,就有些不可饶恕了。
  
  关键时,秦军围困赵军的时间越来越越久,如果突然攻破了巨鹿,还没有实现联合的反秦武装,面对这种挫折,随时可能四散奔逃的。如果反秦武装四散奔逃的局面形成,秦军掉头南下攻击楚军,楚军只能孤军奋战了。
  
  放着大家群殴秦军的机会,你不把握,却等着和秦军单挑,你以为你是谁啊?
  
  随着高级将领对他的不满情绪日益明显;宋义的权力基础就变得不堪一击了。现在项羽反对他,就等于是代表大家处死他。于是,项羽拿着刀把宋义的头砍了下来。
  
  许多时候,引发人们直接冲突的事件,只是一个借口,一个由头。换而言之,让他们真正发生冲突的原因,并不是在这里。
  
  项羽杀宋义的直接起因,是宋义摆着盛大的酒宴,送自己儿子到齐国当高级官员。
  
  率领军出征,执行着一项大家都不认可的战略;这本身就容易引发高级将领的不满。
  
  在士卒们都吃着粗劣的食物,而且还不能管饱时,宋义这样公开大吃二喝,本身就容易引起士卒的不满。
  
  在将领、士卒都不满时,却大摆酒宴送自己儿子到别的国家当高级官员。马上让项羽逮住了理由,开始公然煽动大家的不满情绪了。
  
  当大家的不满情绪被煽动起来后。项羽马上就拿刀把宋义的头砍了下来。什么叫合法,什么叫不合法?如果大佬们都认为你是合法的,你自然就是合法的。因为,谁觉得不合法,可以站出来说一声!如果没有人站出来,你说他合法不合法。
  
  项羽杀掉宋义后,马上向楚国中央政府汇报。总而言之,宋义密谋威胁楚国,我杀了宋义!
  
  因为,前线的各位大佬,都对项羽的这种行为,没有表示什么不满的意见,所以楚怀王只能承认项羽这种行为的合法性。于是,楚怀王正式下令,让项羽接替宋义的职务。
  
  项羽杀掉宋义,率领楚军渡过黄河。
  
  楚军的这种选择,让反秦武装的士气大振。因为,又一枝强大的反秦武装,进入了巨鹿主战场。
  
  到此时为止,反秦武装实现联合出击的时机,似乎已渐渐成熟了。现在,就看大家怎样实现联合了。
  
  当时,反秦联军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多势众;最大弱点就是,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因为,反秦联军是由众多自成系统的军队组成,而且绝没有一个大家信服的领导者。
  
  当时的项羽,没有权力指挥其它军队。但是,想打败强大的秦军,必须得让反秦联军实现最大限度的合作。如果反秦联军不能实现合作,无论怎样去打,也只有死路一条。
  
  在这种背景下,就我的理解。项羽应该在此前,曾与反秦联军实现过充分的联系。
  
  问题是,反秦联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所以即使大家在事前,说好一块出战。在关键时候,会不会按时出战呢?谁也不敢肯定。更何况,许多军队,肯定还会透露出这样的信息,那就是“我是想出战的,问题是,如果别人不出战呢?”,“我想出战,可是秦军太强大了。”
  
  在这种背景下,项羽作为天生当大哥的人。自然会站在领导大家的高度上思考问题。
  
  所以,项羽必须得让大家相信。“你们想出战,却怕别人不出战?对此,我不敢承诺别人会不会出战,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一定会出战的。”“你们觉得秦军不可战胜,我可以用事实向你证明,秦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项羽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是他天才领导艺术的胜利。只是人们习惯用英雄奇、甚至武侠小说的心态看历史,所以觉得,这是项羽英雄无敌的结果。
  
  项羽破釜沉舟,是为了向大家证明,我说要出战,绝不是为了忽悠别人去玩命的。因为,我率领的楚军,会第一个义无反顾的冲过去!
  
  项羽先让英布率领先头部队冲入秦军阵地,而且牢牢守住夺过来的阵地。只是为了让大家相信,秦军并没有你们想像中那样可怕。
  
  当他破釜沉舟冲向秦军阵地时,只是为了让大家相信,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打败秦军的机会,我会为此不计代价的去承受牺牲。你们会不会跟随我,那就是你们的事了。但是,你们必须知道,我们这样奋勇与秦军作战,你们也会坐视不管,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做这种傻事了。当然了,如果是这样,等待你们的命运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秦军把你们逐个击破!
  
  就我理解,这是项羽天才领导艺术的体现。因为,没有绝对的自信、勇气、霸气,就是有人告诉他应该这样做,他也不敢去做的。
  
  天生当大哥的人,总会思考如何对别人发号施令,而当他看到合适的时机时,他就会毫不犹豫的把握它。所以,项羽在向秦军发动攻击时,他就相信反秦联军都会听从他的命令。所以,他才敢把自己置于死地。
  
  如果反秦联军中,没有项羽这种天才的领导人,反秦联军永远也无法实现那样空前规模的团结协作。而无法实现这种团结协作,他们是永远也无法打败秦军的。
  
  我这样说,无意说没有项羽,就会如何如之何。因为没有项羽,自然会有别人顶上。但是,无论谁顶替项羽那个位置,他也必须得具备天才的领导艺术,因为没有职务的优势,没有组织结构的保证,想让一群乌合之众实现大规模的、团结协作,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