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好的时候,老人会拿着自制的钓鱼竿,去垂钓。
老人时常会自己把青菜剁碎拿去喂鸡。
唐善文老人抓大米喂鸡,看着自己喂养的牲畜一点点长大,也是老人日常的乐趣之一。
老人下厨做菜,动作娴熟。
唐善文老人正面照。
寿星小档案
◆姓名:唐善文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14年3月16日
◆身高:1.56米
◆体重:92斤
◆血压:高压135,低压80
◆心率:72次/分
◆既往病史:2004年和2014年两次因前列腺炎入院治疗
◆长寿之道:勤劳好动,心态平和;爱喝白开水,爱吃糯米食物,爱钓鱼……
全州县白宝乡白宝村委白宝村百岁老人唐善文,勤劳一生,是乡里有名的大厨。他一辈子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相敬如宾生活了80年。一个如此重情的男人,有着怎样的百年人生故事?
5月18日,记者见到了唐善文,倾听他讲述自己的百年人生故事,了解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索他的长寿之道。
老伴走了 老人精气神有天壤之别
从全州县老龄办工作人员口中得知,此行采访的百岁老人是白宝乡白宝村委白宝村的唐善文时,记者脑海中立即浮现一副对联:“屈指三秋天上又逢七夕,齐眉百岁人间应有双星”。
在2014年2月份,全州县遭遇冰雪灾害期间,记者曾跟随白宝乡政府工作人员去过他家慰问。那时候,唐善文的99岁的妻子还在世,那副对联挂在大厅醒目位置。大家谈笑间,政府工作人员信心满满地认为,唐善文老两口将会是全州县第一对百岁夫妻。当时,戴着一顶毛帽子的唐善文,迎着大家进屋,招呼在炭火前坐下,端茶倒水,吩咐子女们摆上瓜子和水果,一家之主的形象非常高大。面对大家的询问,老人对答如流,声音洪亮,红扑扑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不时发出呵呵的笑声。
5月份的白宝乡,青山绿水,稻田阡陌交错,郁郁葱葱,放眼望去,生机勃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青草的味道。一座青山脚下,树木丛生,枝繁叶茂,掩映着一栋三层楼的红砖房子,那里就是唐善文老人和他儿子的家。
再次见到唐善文,他的精气神较去年年初有了明显差别,人也苍老了许多。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老人的老伴去年去世了,老人现在情绪比较低落。
唐善文坐在躺椅上,见到大家走了进来,他双手撑着躺椅的扶手站了起来,眼神中有些空洞。他的孙女唐金忠赶紧凑到他耳边告诉他,政府的人来看望他老人家了,老人这才反应过来,嘴里连说:“好啊!好啊!”然后又静静地坐回躺椅上,睁着眼睛打量着大家。
老人的房间就在一楼客厅旁,除了一张老式的架子床和书桌外,没有多余的家具。整洁的床铺对着一个大窗户,窗外是绿树青草,房间光线明亮,空气清爽。
随行的白宝乡卫生院医生给唐善文老人做了体检,身高1.56米,体重92斤,心率72次每分钟,血压是135/80mmHg,135的高压比正常偏高,但没有到高血压的地步,在医学上称为临界高血压。除了听力稍差外,老人身体还算不错的。
唐金忠告诉记者,自从奶奶去年3月份去世后,爷爷就像变了一个人,一天到晚很少说话,老是望着奶奶的照片发呆,家人都很关心他,想让他重新振作,可也无从下手。住在县城的亲戚说要接老人过去住些日子,好让他宽宽心,可爷爷他不愿意,说要在家陪着奶奶。另外,爷爷身体也差了很多,不是说腰疼,就是说手脚疼,去医院检查又没有什么事。
婚姻美满 老人一辈子深爱着妻子
在老人情绪低落的情况下,询问他的婚姻情况会不会不太合适?唐金忠打消了记者的顾虑,她说,爷爷跟奶奶一起生活了80年,相亲相爱,是非常少见的橡树婚。虽然爷爷现在记忆力没去年好了,但是对于结婚的事仍旧记得很清楚,他也很愿意跟别人讲这些事。
确实,从这个话题入手,唐善文老人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脸上也逐渐露出笑容,面容也变得红润起来。
唐善文跟妻子结婚是通过媒人介绍。媒人合他们的八字,对上了6个字,事情就成了。两家算是门当户对,那时候,唐善文是地主家的儿子,妻子家里也比较有钱,在家是个大小姐。结婚那年,唐善文20岁,妻子比他大一岁,妻子嫁过来的时候,娘家出钱给他们买牛买马和买地。
妻子在家是大小姐,嫁过来后一样享受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待遇。唐善文百般宠爱自己的妻子,屋里屋外的活,他全包了。
说到自己的妻子,唐善文一直说她很好,对他也很好。记者问他有没有跟妻子吵架,他一开始说没有,但是在想了一会儿后,他又改口说有吵过,并且脸上露出了略带羞涩的笑容。这一变化让屋子里的人顿时非常感兴趣,立即追问下去。
唐善文说,他年轻的时候有段时间很爱赌博,妻子劝他不要赌,他不听。有一次,他跑回家问妻子要钱,妻子不给他,但他知道妻子把“银花边”(钱币)藏在楼上的坛子里,于是自己跑上楼去拿。妻子见劝不住人,就把楼梯给搬走了。唐善文说:“她以为把楼梯搬走,我就不能下楼,结果,我就从楼上跳下来,然后跑去赌钱。”事后,唐善文的举动可把妻子气坏了,收拾衣物跑回了娘家。听到这里,大家本以为,唐善文的妻子的娘家人会来把唐善文骂一顿。唐善文告诉大家说没有骂他。第二天,妻子带着娘家的人过来了,大家都劝他不要赌钱,他也听话了,把赌博给戒了。
唐金忠告诉记者,自从她记事以来,就没见过奶奶下地干过活,因为爷爷不让她做。解放后,有段时间,家里很穷,家里没有多少米,煮饭的时候会加一些红薯在里面,爷爷每次都把红薯放在锅里的一边,另一边全部是米饭,饭都是给奶奶吃的。那时候,只有过年杀猪才有肉吃,爷爷总会留一些肉出来,通过加工后保存在一个玻璃瓶子里,可存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坏,每餐吃饭的时候,他就拿一些出来给奶奶,其他人都不给吃的。在奶奶去世前那几年,奶奶身体不太好,每次奶奶在家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爷爷总会及时阻止,并把那些事情接过来自己做,让奶奶坐着或者躺着休息。
对于爷爷跟奶奶幸福又美满的婚姻,唐金忠很羡慕,她说爷爷对奶奶的爱很伟大,就是“好吃的给你吃,需要做的事都让我来做。”
一生勤劳 老人曾是闻名乡里的大厨
和村里其他老人一样,唐善文一辈子都很勤劳,地里的活没有不拿手的。另外,他的菜炒得好,在乡里是有名的厨师,谁家有红白喜事要摆酒的,大家争相找他过去帮忙,他是个热心人,乐此不疲。
说到爷爷炒菜的事,唐金忠连说真的好吃,地道的全州菜,吃过的人没有不称赞的,她最喜欢的是爷爷煮的扣肉和腊肉,味道好得她都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在90岁之前,家里的饭菜都是唐善文负责,因为要照顾身体不太好的老伴,慢慢就很少炒菜了。只有家里来了客人,他才会出来露一手。
唐善文老人对自己的厨艺相当自信,回想起自己帮人炒菜的事,他脸上会露出自豪的神情。
解放初期,每次生产大队的大会小会,他都是唯一的厨师,没人敢代劳,大家把菜洗好切好,等都要等到他来炒菜。他最多的一次做了80桌的菜,那次是全州县开大会,那一天他杀了10多头猪。吃完中饭后,大家继续开会,有领导在大会上表扬他的菜炒得好。
见大家饶有兴趣在询问他炒菜的事,唐善文老人竟然主动提出要去炒个菜,他这一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热烈响应。唐金忠也很高兴,她说自从奶奶去世后,爷爷便没有下过厨房。
考虑到老人的身体状态,大家建议他炒一个简单的菜,就来个青椒炒荷包蛋。唐金忠把青椒洗好切片,并点好柴火后,才叫爷爷进厨房。因为烧的是柴火,比较费时,老人蹲在锅旁耐心地等油烧开,然后将蛋打入锅里,一面煎到金黄色,再翻过来煎另外一面,煎好一个盛出来。煎完5个鸭蛋后,老人就这锅里煎蛋的油把辣椒和蒜苗倒了进去炒,熟练地用锅铲翻炒着。辣椒要炒多久?老人说,炒到辣椒外面那层皮出现皱皱为止。随后,5个煎好的鸭蛋倒入锅里,合着辣椒一起炒,加盐,倒入一点水,盖上锅盖煮了三四分钟,再加点葱花和味精,这样一盘香喷喷的青椒炒蛋就做好了。虽然整个过程,老人的动作都比较慢,但也是有条不紊的。
记者尝了尝,虽是家常小菜,味道不比大饭店的厨师差。有幸能吃到百岁老人炒的美味,大家都很高兴。一旁的唐善文老人面带笑容看着大家,看得出他也很开心。
胃口超好 爱喝白开水爱吃糯米食物
唐善文作息很有规律,早睡早起,在食物上他没什么讲究,什么都吃。最喜欢的是糯米食物,比如粽子和糍粑,尤其是糍粑,那是他的最爱。除了2004年和2014年两次因前列腺炎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外,老人没有其他病史,甚至连感冒发烧等小病也很少有。
唐善文告诉记者,他年轻的时候,胃口很好。他曾跟人家打赌,他伸出一只手臂,别人把碗口大小的糍粑排列在他手臂上,从手指尖一直排到肩膀处,排了30个糍粑,结果他一口气把那些糍粑全部都吃了,让人敬佩不已。因为老人爱吃糍粑和粽子,唐善文老人的子女投其所好,几乎天天都弄给他吃。
唐金忠觉得,爷爷一些饮食习惯很不可思议。“爷爷爱喝白开水,还说白开水能治疗感冒,每次爷爷感冒的时候,他就一直喝白开水,那水还很烫,他也能喝得下去,爷爷说感冒的时候用白开水把喉咙多烫一下就能好。”另外,虽然老人从不漱口,但牙齿一直很好。一些小病,老人都有一些草药方子和治疗方法,比如他牙疼的时候,哪颗牙齿疼,他就用毛巾擦那颗牙齿的牙龈,一直擦出血,再用水漱口把血吐出来,牙齿就好了。
唐善文老人不喝酒,但抽烟,烟龄长达四五十年,直到他70岁的时候才戒掉。说到唐善文戒烟的理由也比较不一般,那时候老人的眉毛长得很长,像一块帘子盖在眼睛上,吞吐烟雾的时候,往上飘的烟雾一部分都让眉毛挡住,眼睛不住流泪,让他实在没法忍受,烟渐渐抽得少,直至完全戒掉。
谈及爷爷长寿的原因,唐金忠认为,这跟爷爷一辈子勤劳和心善有关,爷爷老实本分,和人相处融洽,从不跟人家计较什么,也没跟人吵过架。
家门前有段上坡路,每当有邻居推板车上不去的时候,老人只要见到了,都会上去帮忙推,有时还会叫上家里人一起去帮忙。另外,老人的心很静,闲的时候就拿着钓竿去鱼塘钓鱼,他钓鱼的时候是不让人打扰的,有时候在池塘边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饭也不吃,也不会觉得饿。
唐金忠说,自己家里长寿的老人不少,太公活了80多岁,太婆活了86岁。唐善文老人还有两个弟弟,小弟活了92岁,二弟年轻的时候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一直没有回来,年龄没法得知。
桂林晚报记者申艳/文 见习记者唐永 通讯员王华成/摄
■下期看点
平乐县的陶松德和杨炳妹是一对百岁老夫妻,已经牵手走过了87年的婚姻。他们相亲相爱,生儿育女,彼此照顾。在妻子杨炳妹失明的情况下,丈夫陶松德悉心照料,生活上寸步不离,将近30年的时间,他就是她的眼睛。他们朴实而真挚的感情,比钻石的光辉更闪亮,想知道他们是如何“经营”婚姻生活,相伴逍遥活百年的吗?请关注下周一的《百年好活》系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