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地理部分)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4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有开阔的谷地;有河流灌溉系统;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8分)谷地边缘(灌溉条件较差)区域可以发展畜牧业(农牧业)。(4分)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24分)
36.答案(36分)
(2)突出变化: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约15%~20%)(5分);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5分);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以上(5分)。
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4分);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品:鸿爪雪泥寻蛛丝,试题情境找线索
本题通过三幅图像所提供信息,要求考生通过准确的空间定位,分析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并分析2009年~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与气温有什么样的异常变化,这种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读:题读多遍意自现,显性隐形都可见


 
玩:推门敲门细斟酌,组织答案费思量
(1)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12分)
第一题题目要求评价农业生产的条件,评价,即对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分析从有利与不利两方面辩证分析,从自然与社会经济两方面综合分析,从题目已有的信息来看,可以侧重有利条件,详细分析自然条件,但仍然以较全面和完整分析为好,不可偏废。“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则限定了具体的区域,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该河谷位于我国西北。农业区位条件中的自然条件可以从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热量,光照,水分条件),水源条件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劳动力,交通,政策,农业发展的历史等方面加以分析。
河谷内有区域差异的方面要进一步阐述(主要针对河谷的河床两侧和谷地边缘灌溉条件的差异。
(2)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24分)
分析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两个要素与多年平均的冬春季节降水与气温的对比,分析突出的变化。看图说话,注意定性分析与定量比较相结合。并特别注意2010年4月底以前和4月底之后气温变化的明显差异。
区域内降水和气温的异常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温主要是前期的异常偏低和后期的迅速上升分别带来热量条件的不同带来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冬春季节降水的异常偏多带来土壤墒情的变化以及有可能造成的洪涝灾害。
味:五味杂陈香何在,苦辣酸甜人自知
第一题中对农业区位条件的考查,是地理核心知识的考查,本题答案的确立关于“开阔的河谷地形”的描述难度大,必须从图像中获取信息,并准确描述。气候条件似乎应该关注光照条件,因为这是本地区优势的区位条件。“河谷边缘离河流较远,灌溉条件差,不适合发展种植业,可以发展畜牧业”,这样叙述似乎更好。没有在答案中涉及社会经济条件,应该是不完整的。
第二题中对气温与降水异常变化的描述,一定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要求高,难度大。降水的异常偏多应该对农业生产既有不利的影响,又有有利的影响。这才是完整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