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秋色梦幻 2015-05-22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的古建筑群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国寺古建筑群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而令人叹为观止,现存大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是长江以南 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构建筑,其结构独特,气势恢宏,堪称中国建筑文化奇葩,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目录


    编辑本段馆址位置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


    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地址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鞍山村。邮编:315033[1]
    编辑本段管辖隶属
      1976年2月成立文保所,属宁波市文化局文物处领导。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据《宁波府志》和《保国寺志》记载,寺始建于东汉,因在灵山上,故名灵山寺。唐会昌五年(845)灭佛,寺遂废。唐广明元年(880)重建,改名保国寺。现存大殿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重建的。宋治平年间(1066)曾一度改名为精进院,后又复称保国寺。大殿距今980年历史,基本保持原貌,是江南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之一。1961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6年建立保管所。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
      2008年5月8日宁波市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陈列规划设计通过评审。
    编辑本段馆舍介绍
      保国寺占地面积13280平方米(不包括400亩自然山林风景区),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共有11个展室。保国寺是江南较典型的寺庙建筑,整个建筑群体布局是:


    平面布置南向微偏东,重建的山门东向微偏南。中轴线上三进院落四座建筑,即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依山势而建,各单体建筑也在不同的高度上。大殿月台的左右有钟鼓楼相对称。中轴线上主要建筑两侧并无配殿和走廊,而是以墙垣与两旁的钟鼓楼、僧房、客堂相分隔。东西附房建筑均南北长,东西狭,紧贴于上述墙垣的外侧。这种建筑方式同当时的住宅建筑方式略相同,但在佛寺建筑中是罕见的。
    编辑本段馆藏珍品
      博物馆陈列展现了古建筑在各个时期的不同形制、特点和风格,并提供了最好的实物例


    证。有各个时期的建筑构件瓦档,空心砖等。有全国古建筑照片34幅。唐代经幢2座,均为八棱石筑结构,分别刻陀罗尼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其中建于唐开成四年的经幢本身就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室展出宁波孔庙礼器鼎、尊、簋等53件、编钟16只,编罄12块(同治十二年制)。明清缸、盆等瓷器。婚俗厅展出大型工艺精品宁波花轿和千工床。砖雕陈列室有清代嘉庆年间大型砖雕作品16幅,佛像室有各时期的铜铸佛像34尊和泥塑十八罗汉。藏经楼有乾隆版大藏经1部,计724函等,保存完好。
      博物馆藏品有字画130卷,藏经7240卷,瓷器72件,铜器45件,建筑构件84件。
      该馆曾出版《保国寺志》(嘉庆版一本)、《保国寺志》(民国版四本一套)。《保国寺简介》和《介绍》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