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下夜晚的气息

 苦夏2012 2015-05-22
范宁



前日去乡下小住,被夜晚的气息深深陶醉,想来惟以墨为迹,方可留其芬芳时常氤氲于怀。



乡村的夜是自由的,时间自由,笑声自由,气息自由。那不时穿行于大街的三轮电瓶车一不小心便成了景,我自然也是这景中之一。车子兜起风来飞快,联想城市里的拥挤和嘈杂,我从头到脚都被惬意和新奇包裹起来。路边大朵大朵盛开的各色月季、成片成片茂密的野草散发出人工无法调制的香,嗅着嗅着就饱了。与这些香争宠的,除了草丛中零星散落的牛羊犬的粪便腥臊,还有齐整成排立在道路两旁的三十四米高的杨树。杨树们都是些自来熟,热烈招手起舞迎接乡邻远客,壮硕魁梧的身躯洋溢着迷人的健康气息,让人心羡赞叹不已。



路边露天火锅摊不甘寂寞,那肉、菜、料、汤的熟香和着农民劳碌了一天的汗酸组了团似的扎进鼻孔。农人敞开胸怀,酣畅淋漓地释放着,比起收获的喜悦,体力辛苦又算什么?此等“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的情境怎能不让人“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呢?



此刻,村头一千多平米的水泥平台上,两台高大的搅拌机忙活得正欢。那些从土里奋争成长了若干日夜的嫩椒前赴后继,情愿不情愿地随着大军滚入机器张开的大嘴里,劈哩轰隆的声响像是它们转化成另一种形态的宣誓。一如自身散发的鲜红,火辣辣的一贯到底,不惜成为粉末、酱瓣,在落入人们胃肠之前,拼劲最后的力气,让人类嗅觉全然战胜味蕾。这股味道显然并不薄透,咸呛是我能想到的最贴切的词语。碎椒的劳作每天大约十七八个时辰,并且会持续很多天,方圆数百米的声色味,让人想不牵挂也难。






回到居住的农家,忽然感觉一切那么静,静得连呼吸都薄薄的、清清的。良月甚好,把自己的体香点缀到了植物身上。不知这些得了月华的柿子、南瓜、苦瓜、黄瓜、丝瓜、大葱和枣是否也会化成人形,晚上出来争欢斗艳一番。只闻其声难谋其面的秋虫呢喃不止,弱弱的翅尖扇出小风,把砖缝里黄泥的味道连同潮乎乎的露气,巧妙地糅进人的毛孔。猫和狗依偎着睡得正香,它们呼吸交融,为秋虫的小夜曲做了伴奏。



我多想年迈后,能如这里家家户户的老者一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啊。此刻忽然明白,世间没有比和大地交换气息更美妙的事了—与原生态的自然相敬相爱的深厚情结,绝非个体的顿悟,而是世世代代早已贯通于炎黄子孙血脉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