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管齐下,防治血管“生锈”

 nizijun 2015-05-22

定期检查血脂,若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胆固醇也超标,说明你的血管健康已亮起“红灯”
  

  受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 高聪教授 

  5月18日是“血管健康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高聪教授提醒公众:我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简称“动粥疾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据估算,我国每天死于动粥疾病的达9590人。因此,人们应多了解动粥疾病特有的危险因素,识别自身血管健康所面临的危险。尤其是高危人群,要及早实施干预,维护血管健康。 

  胆固醇超标

  血管健康亮“红灯”

  正常的动脉内壁光滑而富有弹性,而发生粥样硬化以后的动脉,由于血脂沉积于动脉内膜,内膜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变硬、钙化,这个过程俗称“粥样”硬化。

  想了解你的血管是否健康,请先看看你的体检报告,如果血脂检查项目中,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LDL-C(低密度脂胆固醇)又呈现 “↑”,说明你的血管健康已亮起“红灯”,你需要防范动粥疾病了。  高聪教授介绍说,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胆固醇主要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者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如同水管生锈),当“锈斑”越积越多时,会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会随时破裂或脱落,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若堵塞冠状动脉,会致急性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会引发缺血性卒中;堵塞肾动脉,则导致肾脏衰竭。

  然而,动脉硬化的形成过程是缓慢的,多数人不一定有临床症状,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视。

  防血管“生锈”,谨记三大忠告

  1、定期检查。高聪教授指出,血管“生锈”总是悄然发生,要及早发现问题,定期进行血管健康检查必不可少。建议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3-5年查一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都检查;60岁以上,每半年查一次;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则应每3个月查一次血脂。

  此外,高聪还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颈动脉B超检查。“颈动脉是人体血管的一个窗口,颈动脉超声能清晰显示血管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及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等,可以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对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预防缺血性卒中有重要意义。

  2、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愉快的心情、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四大“处方”。若体检发现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在内的血脂指标轻微超标,可先通过调整饮食、坚持运动等生活干预3个月,再做复查。若仍然超标,则要请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降脂治疗。

  “当然,我们不主张剧烈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次,每天一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高聪说。

  3、高危人群要坚持用药治疗。针对动粥疾病的高危人群(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以及动粥疾病的极高危人群(有冠心病、发生过心梗、缺血性卒中),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他汀类药物治疗,以有效控制“坏胆固醇”,稳定斑块,减少心肌梗死和卒中。高聪提醒:“防治动粥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见胆固醇指标下降就随意停药,这样,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对于冠心病、中风患者、刚刚发生过心梗以及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体内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广泛存在,服用降脂药物后,化验单上显示的下降数值仅表示胆固醇水平被短时间内控制住了,但并不代表风险消失。若不持续控制,坏胆固醇持续合成和累积,斑块还会出现,使血管变得脆弱,容易引起疾病复发。

  特别提醒

  动粥疾病的病魔伸向青壮年

  高聪教授表示,以往动粥疾病被视为老人病, 然而由于现在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们工作压力大增,心梗、卒中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根据她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动粥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医院接诊的40岁以下的缺血性卒中病例并不少,可见,青壮年同样不能忽视自己的血管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