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医生”张涛
王林涛
个人简介:张涛,抚顺铝业有限公司检修分厂钳工,连续八年获得抚顺铝业职工技能大赛第一名。在第七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同时荣获了“2013年度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每天早上7点20分,张涛都会准时出门上班。来到工作岗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穿戴好劳保用品围着厂房内的设备转一圈,看看设备的运行情况,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好多年。
企业市场化改革后,经过几次转岗的张涛,现在主要负责电解槽的日常维修与保养,“过去我们只负责设备的维修,现在我们既要修,又要保养,而且很多工作以前没有接触过,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与所有电解铝企业一样,张涛所在的电解厂房里的温度很高,即使是冬天,转一圈下来也能出一身汗。而且经过多年运行,电解槽气缸和阀头经常出现故障,有时在厂房内一呆就是几个小时,工作完了,浑身就跟洗完桑拿一样。
张涛告诉记者,刚接触这项工作的时候,对设备的原理和运行情况都不是很了解,根本就无从下手。于是,他每天跟着老师傅,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一遍一遍地反复询问,然后记到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休息时,就自己拿出笔记本对问题反复研究和琢磨。“凡事多钻研一下,多问个为什么,很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每天吃完晚饭,就到了张涛的晚自习时间,他明白,要想更好地完成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首先就要先把设备的原理和工艺流程搞清楚。于是,他从技术人员那里借来了生产流程图,一遍一遍地反复熟悉生产流程。他还利用业余时间专门去书店购买了设备维修和保养方面的书籍,以便更快地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和电解铝生产流程。
很快,张涛成了检修班组的“行家里手”。张涛说,自己从小就是一个“破坏”分子,小时候家里的大小物件他都拆过,参加工作以后他依旧保持了这个良好的“习惯”,自己检修水平的快速提高,很大一部分是从废旧设备中“拆卸”出来的。
随着检修和保养经验的日益丰富,张涛还总结了一套故障设备的“望闻问切”诊疗法。他说,其实处理设备故障就跟大夫治病是一样的,无非也就是围绕着“望闻问切”这四个关键步骤,观察设备的外观和运行状况、判断出设备的故障点、监听设备有无异响、对设备进行对症下药。这套“望闻问切”法可以很快地查找出设备的故障点和隐患,并且极大地减少故障设备的检修时间,提高设备运转效率。
享受钻研的快乐
司莹 张帆
个人简介:于东,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万成公司安装车间员工,先后荣获山东省冶金行业青年优秀技术人才、淄博市岗位技术能手、淄博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多年来,他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绝技”,帮助车间解决了诸多生产检修中的难题。
个头不高,胖乎乎的脸上经常挂着笑容,思考问题时,眼睛里总透着睿智的目光。作为80后,于东的头上已有诸多的头衔,山东省冶金行业青年优秀技能人才、淄博市行业岗位能手??还多次在职业技能竞赛上名列前茅。在中国铝业山东分公司万成公司电器安装车间工作的这些年,于东坦言自己收获了很多。
提起参加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于东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原来对“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没有太多体会的他,现在深深地理解了背后的含义。
赛前训练,于东每天都第一个到实验室。他很少在家吃早饭,总是在去上班的路上顺路买个火烧,饿了就在实验室边学边吃,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挤出练习时间。
所有的比赛项目中,于东的弱项是电子焊接,那也是他最不愿意练习的项目,因为难度太大了。但是他想:“找出弱点就等于找到了敌人,如果我现在不攻克它,最后就会被它打败。”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于东可没少花心思。
训练期间,于东一般都是晚上10点以后才离开实验室,每天回到家后就和妻子进行理论问答练习,当天学习50道题,于东妻子就提问50道题,当天学习100道题,于东妻子就提问100道题,几遍下来最早也得晚上11点半了。于东妻子不止一次告诉他:“就咱们这样努力,即使拿不到好的名次也不后悔,毕竟努力了。”
准备比赛那段时间,于东常常往床上随便一躺就能进入梦乡。他说,练习电子焊接的那段时间,晚上只要睡着就开始做梦练习电子焊接,听老人说过把枕头反过来,可能就不做那样的梦了,但是他不知反了多少遍,都是做同样的一个梦。
赛后,于东感慨地说:“同事们都在施工现场忙碌,公司把我抽出来训练,投入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如果没取得好成绩,真是对不起大家!”
不变的二十年
彭顺亮
个人简介:范维,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动力厂空压车间检修工、钳工技师、机械助理工程师,2013年荣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
岗位上坚守,靠的是对工作的热爱
笔者走进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动力厂空压车间时,范维正在检修空压机,尽管已是冬天,他的额头却挂满了汗珠。打个招呼,他又继续忙碌着。稍微空闲下来,他告诉笔者,优化员工配置后,班组检修人员减少了三分之二,以前由十几个员工承担的百余台设备维护检修工作,现在就四五个员工承担,人手少了,工作更累了。
作为机修钳工,天天都在和设备打交道,在生产现场摸爬滚打,常常弄得衣服满是灰尘、油污不说,还要忍受空压机的噪声。检修设备,有时会为一个疑难问题绞尽脑汁,觉睡不好,饭吃不香,安装部件、搬运材料时还要累得满身是汗。和范维一起进厂的同事,因为检修工作又脏又累,有的转岗从事其它工作,有的辞职另谋出路,而他却坚持了20多年。
初试牛刀取得成功
2013年,作为贵州分公司动力厂空压车间检修工人中的首批钳工技师,范维被选中参加第七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因为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全国性大赛,领受任务时,他感到压力很大。
在同事们的鼓励和帮助下,他拿起了书本挑灯夜读,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都提高不少,信心也得到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初试牛刀的他,夺得了机修工第四名,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称号。今年10月,范维再次代表中铝贵州企业出征贵州省有色冶金产业第十一届职工技能大赛,取得了机修工第二名的好成绩。
谈到两次出征技能大赛的经历,范维很有感触地说:“只有比试才能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才能在今后加强充电学习,力争第一。”
“干的是技术活,就要有这个能力”
作为一名检修人员,范维深深地体会到,如果新设备的维护检修单纯依赖厂家的服务,所耗费的成本和时间,都会影响检修效率,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
“被人掐着脖子难受啊,与其被动等待,不如自己动手。”为了掌握新技术,好强的范维凭着坚持学习,不断积累,于2005年取得了钳工技师资格证书,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动力厂的骨干,帮助车间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
在一次设备维护过程中,厂家认为报废的离心式空压机冷却器,范维带领班组员工自创了除垢清洗方法,为厂里节约备件材料费用80余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