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千童故城徐福出海地

 文化龙乡 2015-05-22

 

   今天河北青年报刊发我写的寻访故城系列文章。

   欢迎收看,欢迎赐教。

[转载]千童故城徐福出海地

河北青年报2013年10月23日 第A26版

千童故城秦时徐福出海之地

·                                  

在中国,在日本,关于徐福携三千童男童女海上寻长生不老的传说千古流传。在我国东部沿海,江苏、山东、河北,有十几个地方都在争所谓正宗“徐福出海处”,但由朝廷正式命名的千童县,唯有河北盐山的千童故城,在猎猎海风中,留下了永恒。

徐福入海确有其事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把海洋意识纳入帝国战略的帝王,他在灭六国、驱匈奴的同时,利用燕、齐故国方士们海上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探索大海的奥秘,开创大秦帝国的海上之路。由此,在中国版图上留下了一座唯一用帝王名号命名的城市——秦皇岛,而徐福入海求仙也留下了千童故城的千古悲歌。

徐福入海求仙,为秦始皇寻长生不老之药,历史上确有其事。在《史记》《神仙传》等史籍中都有明确记载,绝不仅仅是传说。

徐福,本名徐市,齐国(今河北沧州和山东莱州一带)人,是秦始皇时期最早入海求仙的方士。《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元前219年始皇东行郡县,封泰山,禅梁父,立石以颂功德。齐人徐市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

此事得到秦始皇信任,于是徐福抢掠沧州一带童男童女,在渤海边创建一座集中营。调教童男童女。他的培训,就是教给孩子们说假话,怎么帮他一起给皇帝编拜神仙、找仙药帝的说辞。

千童县史有明载

徐福培训童男童女的集中营在哪里?真的有这么一个地方吗?

唐代河北赞皇籍地理学家大唐名相李吉甫留下了一部著名的《元和郡县图志》,详细记载了各地的行政区划、人文地理和风土民情。其中记载:“饶安县,本汉千童县(就是秦朝千童城),始皇帝遣徐福将童男女千人入海求蓬莱,置此城以居之,故名。西汉以为县,属渤海郡。”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于此置“千童县”。北魏熙平二年(公元517年)始置沧州。

这座千童县故城,在河北省盐山县城南20公里处。战国时期为齐国重镇,名饶安。意为“其地丰绕,可以安人”。《史记·赵世家》载:公元前241年,“赵将庞援攻齐,取饶安”。从此这座城邑为赵国占领,这正是饶安见于史籍之始。

秦始皇时期置饶安县,后来成为徐福征调三千童男女的集中营。因为有说跟随徐福出海的那千名童男童女最后移民日本,所以有人说,这应该是史籍中明确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侨乡。

在千童镇附近,盐山县南有“童乡”,也和徐福征发童男童女有关。

秦始皇派徐福等方士入海求长生不老药,其实是想用他们开拓海外疆土。始皇帝利用徐福等人造大船,训练海军水兵、舰船弓弩手,人训练好了,船也造好了,载着这些孩子出海。徐福为骗皇帝的银子,多次入海求仙,每次回来都谎称见到了神仙,他还告诉秦始皇“大神责怪我们的礼太薄,所以不给仙药。”

秦始皇从国库里拿了很多银钱,让徐福带童男女三千人,五谷种子,带着百种工匠再次出海。徐福就是想用皇帝的钱渡海,不回来了,有童男童女,可成家婚配,有百工巧匠能给他制造比始皇帝还奢华的各种珍玩用品。但徐福运气不好,大船到海上,遇到大风浪,他说没有找到神仙。所以不得已回来了。

他为了渡海,带着童男童女到海里彩排、实战演习多次,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徐市等费以巨万不得药。”其实哪里有什么神仙、神药,徐福就是一个骗子。

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去何处?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徐福等入海求神折腾了几年,耗资巨大,不可能有任何收获,他唯恐受到责怪,就编造故事骗始皇帝说:“蓬莱长生不老药可得,不过我们出海常被大鲛所苦,所以不得至。陛下得派善射的弓弩手。如再遇大鲸鱼,就连弩射之。”

徐福确实聪明,在海上肯定能遇见大鲸鱼、大鲨鱼,工匠们都看见了,所以将计就计,向始皇帝要军队,“陪我出海,将来我就有了卫队”。

徐福并没有想到,他的渡海演习,为秦始皇培育了一支海军,在后来秦始皇派赵佗、屠睢等平定南越过程中,派出了“楼船之士”,算得上中国最早的海军参战。

徐福再次出海举行实战演习,这次真的射杀了一条大鱼,回来可以顺利地给始皇帝交代了。

但秦始皇却在平原津病入膏肓,七月丙寅,驾崩于沙丘平台。徐福直到秦始皇驾崩也没有找到神药。但徐福的渡海出国的规模化演练成功了,秦始皇给他配备了军队、工匠、卫队,那些童男童女也都成长起来了,于是,他借着秦始皇一死,出海了,这一回就再也没有回来。

对于徐福出海的出发地传说不一。因为他多次出海,可能不只一个出发地点。但西汉时候,为铭记徐福出海带走的童男童女,就在当年徐福培训童男童女集中营的地方置千童县,就留下了这千童故城。

南北朝时的学者范晔在《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会稽海外东鱼是人(日本),分为二十余国,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州,世代相传,有数万家……

后世中日不少学者也认为徐福到了日本,并由此形成一门“徐福学”。五代后周《义楚六贴·国城州市部》说:“日本国亦名倭国。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也。”

北宋史学家李昉在《太平广记》中,也记述了徐福的传说。

千童信子节”成中日交流的“活化石”

千童故城在历史上,作为州治、县治长达841年,如今仅存遗址,残留废墟。但千童故城作为千古侨乡,却成就了河北省旅游品牌,成为35个品碑旅游景点之一。

据《盐山县志》记载,民间有源于汉代的“千童信子节”,每甲子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徐福携千童出海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每60年一个轮回。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想当年,秦始皇为了扩疆征海,徐福征召三千童男女和无数的匠作、弓弩手,以求长生不老药为名出海,使数以千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久远的痛苦。父母思念被迫离家的儿女,妻子儿女们思念出海不归的丈夫和兄弟姐妹们,那种亲人们生离死别的悲伤哀号,形成滚滚的怀念巨澜,遍布千童故城。人们自发起来求告天地神灵解救招回自己的儿女,这便是信子节的最初成因。

按照中国的传统,召唤灵魂归来,需登高而呼,地处平原的千童城没有高山可依,人们便搭起了招魂的架子,这便是信子。为满足众多失去亲人的人们都能表达哀思和怀念,信子沿街而动,带着众人到千童城外的无棣河边面向大海祭祀,便形成了信子节。

信子高达十四、五米,外观呈“古”字形,由木杆、铁棍绑制而成,竖杆的顶端用铁棍,木板搭起平斗形空中舞台,下端固定在铁木制作的架子上。架子上放着磨盘(或石块),重达数吨,以稳定架子和高杆上的空中舞台。挑选体强胆大、眉清目秀的童男童女,衣着古装,绑在长杆支撑的微型舞台上。

表演时童男童女在浅斗型空中舞台上进行祭天祷告活动,以示怀念和召唤东渡的亲人。下端有36名粗壮大汉抬着,踏着锣鼓点游行演出。上世纪50年代的表演中,天津、济南、德州等地的观众提前几天抵达千童镇,据说观众把当地井里的水都喝干了!“千童信子节”被专家学者称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在日本有很多与徐福东渡有关的遗迹。九州佐贺县的伊万里港,传说是徐福船队登陆地。三重县熊野市附近有徐福之丘与徐福墓、徐福宫。日本人民将徐福奉为“丰收神”、“纺织神”、“医药神”,每年举行隆重的徐福大祭活动。从1993年开始,由盐山县在千童镇举办“千童文化节”,每五年一次,成为千童故城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有诗说道:徐福出海说求仙,千童东去不复还。亲子离散留遗恨,东海三岛成仙山。

■文并图/梁勇 ■制图/徐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