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错过是永远的遗憾——谨以此文悼念诗人汪国真老师_重庆江津李锡琴

 昵称8776884 2015-05-22
错过是永远的遗憾
——谨以此文悼念诗人汪国真老师
李锡琴
2015年4月26日晨,刚醒来,见平时冷清的微信,突然信息爆棚,点开一看,让我心如被冰凌。何曾料到,上个世纪末的时代歌者、我心中永远的偶像、像邻家大哥一样的汪国真老师逝世。悲痛轰然而至。没过多时,接《都市热报》“人文界”编辑电话,说了解我曾与汪国真老师有一段缘份,想要采访我。于是,我含泪讲述了我与汪国真老师以及与他的书的故事。
27日晨,记者对我的采访,与对著名诗人傅天琳老师、李元胜老师及其他几位诗友、读者的采访同文发表。但记者以我的话“他曾希望来重庆与我见面”为通栏标题,这大出我的意料之外。然而此话并非妄谈,不过,单从这一句话上看,似乎汪老师要专程到重庆面见我,这个说法让我诚惶诚恐,何以承受?其中的原委我得加以进一步说明,否则我会愧对于这位德艺双馨的师长。
我与汪老师的缘分是拐弯抹角结上的。那是2012年的事,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编李娟、田静两位妹妹联系我,让我为汪曾琪的《草木春秋》写评注,此书完成后,她们见我的评述不但态度认真,也还符合他们的出版初衷,而她们的同事王丽妹妹负责找作者为汪国真的诗文集《热爱生命》写一篇综合评述。王丽编辑大概是找过作者而试稿不如意,李娟编辑见我已完成任务,便把我推荐给了她。当时,他们只要求我写3000字,合同也按3000字计付稿费,但因我在还是文学青年时,也热爱并创作诗歌,加入重庆作家协会时的申报材料就是一本在报刊上发表过的诗歌作品剪贴。正当我是一位诗歌发烧友时,也正是汪国真老师诗歌红遍大江南北之时。对汪老师诗歌热爱至深,并非随潮流赶时髦,那时,我还在江津的一个偏远山区工作,地理位置的僻远之困,还不如心灵空虚孤独之困,而汪老师的每一句诗里,都仿佛添加了兴奋剂,无论处在怎样的倦怠与颓疲中,读后总能让人振奋。时隔二十余年,因出版社编辑之约而让我重新捧读汪老师的作品,由于阅历有所增多,视界有所扩展,除了更能感受到他作品中蕴含着不可抗拒的强大正能量之外,我也在思考,当下为什么会有些人对他的诗歌多有微词。虽我也曾写诗,但不是专业的诗评家,我自知无力将汪老师的诗歌与当下某些派别的诗歌相比,更得不出一个可以信服他人的结论,但我坚守我的一个诗歌观念:好的诗歌,能唤醒人沉睡的细胞,叫人热爱生活,能感召人的精神振奋,进而执著前行;那些单单以标题引人眼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