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薄之境”对画:山水与风景

 水墨苕溪 2015-05-22




本次展览由夏可君博士策划,参展艺术家共33位,他们分别是邱世华、王劼音、曹吉冈、陈峰、杨澄、关晶晶、胡军军、刘国夫、王舒野、黄志琼、李炎修、严超、叶剑青、陈光辉、仇德树、卢辅圣、许华新、严善錞、徐畅、王牧春、杨键、王爱君、朱建忠、杨千、桑火尧、刘永涛、梁绍基、徐冰、申凡、胡又笨、杨冬白、邵文欢、吴少英。本次展览作品类型涉及油画、坦培拉、水墨、装置、雕塑、影像等多项艺术表现方式。


邱世华,《无题》,238×384cm,1999


中国当代艺术有待于给出新的原理上的贡献,这有待于重新发现东方的自然观,也有待于在绘画平面与展示场所之间打开一个虚薄的“之间”地带,如同日本物派打开的“气化的之间”,这就必须挖掘自然显现的潜能(而非仅仅是杜尚的现成品),并打开平面上的自然深度(这是塞尚所未解决的问题)。


本次“虚薄之境——对画:山水与风景”展览的学术出发点在于:在传统山水自然观解构之后,面对现代风景与生态的危机,试图在后现代重新发现自然,化解现代性与当代艺术的双重危机,回到现代性对自然发现的起点,重写现代性,融合自然的发现、抽象的表现与现成品的观念,打开一个既非“乌托邦”也非“异托邦”的“虚托邦”之境,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屏风画以及园林空间所隐含的场域,梦想一座诗意的家园。


王劼音,《听泉》,80×60cm,2011


本次展览,既严格展开艺术家作品就山水与风景“对话”或“对画”的图像视觉张力,使之两两成对并举,让风景有着山水的触感,让山水有着风景的转化,让油画、坦培拉与丙烯等的质感被水墨性消融,让水墨性的材质及其隐含的精神与西方艺术的材质与精神进行内在的交流;也还试图呈现平面与空间、影像与绘画,雕塑与装置之间的多重对话,我们还特意邀请了几位装置与影像艺术家就自然的重新来临给出当代的回应。艺术家们的作品既有着各种独立的语言风格,也有着彼此的交织共感,还有着虚薄的视觉触感与新艺术的贡献。


由于明圆当代美术馆的空间异常具有可塑性,本次展览也就展示空间本身做出了探索,在展馆一层主空间,将艺术家作品分为“花园”“石舍”与“树苑”几个部分,中心场地则展示装置、雕塑与影像作品,建构一个虚托邦的虚境。展馆二层,则把艺术家的绘画作品进行了总体的“合观”,有古今中西的对比与融合,暗含“离合”“饮冰”“怀风”与“未央”之诗意,建构起一个当代的自然虚托邦。


曹吉冈,《消散1》,120×150,2015


本次展览聚集了当代艺术的大家与青年才俊,年岁跨越七十多岁与八零后,还有很多优秀的女艺术家参与,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建构自身独立话语体系的基本面貌。展览开幕当天展览出品人、策展人及所有参展艺术家将悉数到场,共同出席本次展览的开幕典礼。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7月26日。


李炎修,《醉花》,120×100,2014


刘国夫,《敞2》,200×250cm,2012


黄志琼,《倒影2012》,160×120cm,2012


胡军军,《东汉》,250×200cm, 2014


叶剑青,《观影21》,200×150cm ,2009


申凡,《鉴-山水-0612》,52×39cm ,2013


胡又笨,《兰》,200×120cm,2015


仇德树,《裂变》,180×346cm ,2010


杨千,《媒花系列NO.5》,200×200cm,2013


王舒野,《时空裸体__即 (38)》,227.3×181.8cm,2007


徐冰,《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2) ,尺寸可变,2013


王爱君,《天外 NO.87》,240×360cm, 2014


陈光辉,《王诜·渔村小雪图》,120×240cm,2013


梁绍基,《雪藏 No.1》,17×122×244cm(7×48×96),2013-2014


杨澄,《灵峰》,151×210cm,2012


桑火尧,《后山的风景》,156×44.5cm×3,绢本水墨,201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