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务员面试常考题型之哲学类题该怎么答?

 haosunzhe 2015-05-23



结构化面试篇

常考题型——哲学类


作者:蒋妥---


导语

daoyu

哲理类题目历年来都是公考面试的重要考点之一,也是让很多考生无比惧怕的题目。想要突破哲理类题目,需要方法与勤勉的结合,缺一不可,否则只能沦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境地。

1
面对哲理类题目,很多考生会陷入“三大难”


一是题干字面意思清楚,就是蕴含的哲理,难读懂;

二是道理倒是能分析出来,就是想法很多,几个哲理泛泛而谈还是围绕一个哲理论述,难选择;

三是好不容易分析出哲理,但是,肚子里没有素材,作答空洞甚至出现尴尬冷场,难答好。

2
突破哲理类题目“三大招”


1
需要学


巧用因果分析方法归纳核心哲理。归纳哲理要点是哲理类题目的难点,也是重点,很多考生正是由于得出的哲理“怪”“偏”“难”导致接下来无法展开作答,所以掌握好这门基础性的技巧很重要。因果分析方法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泡菜在一起泡过后,再拿出来分别煮,味道保留了原味,就是“泡菜理论”,结合自己说说感想。

题干中之所以会产生“味道保留了原味”这个果是因为“泡菜在一起”泡过这个因,然后分别展开联想,就可以得出环境造就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哲理。


2
需要思


哲理类题目主要考察考生是否能够将一些哲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若只是空谈理论,则偏离了题目设置的要求。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需要具备政府的视野和思维角度,对社会热点和公众事件的关注度是必不可少的。本题可将“环境造就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论点和社会热点中的教育问题联系起来看,这就正好能够彰显考生的社会关怀度了。


3
需要论



哲理类的题目最忌讳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谈,有的考生则想法很多,将一个哲理题目归纳三四个论点,而公务员面试的时限性就决定了难以全部论证充分,这就难脱离泛泛而谈的窠臼了。解决方法便是抓住最核心的论点深入论证,宁精毋宽,做到核心论证有理有据。



3
结合两道例题来谈谈几种情况


1
例题


台塑老总说,如果你在冬天这种逆境中卖冰淇淋能成功,那就不怕夏天的竞争,谈谈你的看法。


1、提出观点:台塑老总的这句话强调的是逆境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冬天卖冰淇淋是处在逆境,销量没有夏天多,但如果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能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能够在冬天生存下去,就不会害怕夏天的竞争。所以我们要珍惜逆境这个财富,才能有所作为。

2、论证观点:逆境给人才成长制造困难,形成压力和压抑,使人才成长备受挫折,从而激励人的成长,造就人的良好心态和素质。(事理论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这些是逆境中成才的事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才成功,贝多芬克服聋的逆境创造出了《命运的交响曲》,这些都是克服逆境的困难成功的事例。(事例论证)

3、落实观点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正确面对逆境,练就坚强的内心,寻找合适的方法,迎难而上,才能够成功,有一番作为。


分析

以上的答题思路中规中矩,从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三个角度来答,但是不够“出彩”,怎么答出彩呢?主要部分在论证观点部分。“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爱迪生和贝多芬的例子都是以前上中学时学到的,老生常谈的老例子了,在考官眼里,你说出第一个字,就会知道后面一段话是什么内容了,怎么能给考官眼前一亮的感觉呢?所以我们得换一些与时俱进的例子,不能再啃老本,比如近几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很多例子就能用上。2013年的感动人物之一,出生后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的周月华,左腿残疾。20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近5000村民带去医疗服务,她在逆境前没有懦弱,反而成就了自我,造福百姓。



参考举例

当说到“母爱”时,我们儿时的例子是孟母三迁、岳母刺字,今天除了记住这些传统的例子,我们新时代的例子可以换成2014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当说到“孝敬”时,我们儿时的记忆是“香九龄,能温席”,我们新时代的例子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陈斌强,他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当说到“敬业”时,我们儿时的例子是公交售票阿姨李素丽,新时代的例子是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老师,和在生命最后一刻仍在工作的林俊德,他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
例题


对于飞鸟来说,阻碍它飞得快的唯一因素是空气阻力,但同时,科学研究表明,空气阻力是它能飞的唯一原因,请问你怎么看?


1.提出观点:结合题目阐明,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动力,要善于化阻力为动力。

2.论证观点:通过理论和事例(越王勾践、共产党执政)进行分析论证。

3.落实观点:在工作中,如何化阻力为动力。


分析

本题是事例故事题。有的考生面对这道题目时,直接通过分析题目得出观点:空气对于飞鸟来说具有两面性,既阻碍飞鸟的飞翔,同时又是飞鸟能飞的原因。于是一般就会针对事物的两面性展开论述。这样的分析显然是不够到位的,因为题目的主体是“飞鸟”,而不是“空气阻力”。对于飞鸟来说,它能飞翔,显然是因为克服了空气阻力,把空气阻力化作了它飞翔的动力和浮力。因此,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飞鸟要飞翔,就必须把空气阻力转化为了自己飞翔所必须的升力和动力。通过分析题目,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我们只有化阻力为动力才能发展和进步。

参考答案

飞鸟在天空飞翔,空气是它唯一的阻力,可是飞鸟能飞翔,也是因为克服了空气的阻力。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工作中,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们成长的动力,要善于化阻力为动力,促进我们的发展进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无一不经过艰难困苦的磨难。通过磨练,增长见识;通过磨练,锻炼心智;通过磨练,锻炼韧性。他们都是在磨难中,将自己遇到的困难,视为自己成长进步所必须面对的过程,化困难为动力,化阻力为动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春秋吴越争霸之初,越王勾践失利不得不屈膝投降,忍辱负重,亲事吴王,在回到家乡之后,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会稽知耻,化战败的悲愤为力量,化阻力为动力,赢得了吴越争霸的最终胜利,成为一代霸主。新中国刚成立时,面临战乱后残破的城市和破坏殆尽的社会,共产党人不畏艰险,把这些阻力视为带领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必经之路;视为对自己刚刚成为执政党的检验,克服各方压力,各种困难,化阻力为动力,终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一片废墟上走进了新时代。

在今后的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各种阻力,这就要求我们有勇气,有毅力面对困难,面对阻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化阻力为动力,战胜困难和阻碍,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工作的开展。在工作中,要向领导和同事学习,借鉴吸收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认真了解民情民意,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为人民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结束语

jieshuyu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真正想要答好哲理类题目,既要讲究方法,又要注重积累。建议考生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用心去发掘一些比较好的事例。将“学”和“思”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在哲理类题目面前游刃有余,避免“无话可谈”或者“啃老本”的尴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