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韩信(从渡河破齐到未央宫殒命)

 自作自受的人生 2015-05-23
说韩信(从渡河破齐到未央宫殒命)
  
  徐兆玮
  
  我们看楚汉这一段历史,由于材料比较缺乏,容易过高估计当事者的力量。
  
  韩信就是一个被力量被严重高估的人物,由此而来的是另一个严重高估的项目是韩信的野心!
  
  泪痕以前说司马迁写的史记是官方版本的历史,虽然不能完全这么说,但是司马迁写的确实是有着浓厚的官方宣传稿色彩。
  
  有不少地方描述,我们觉得是司马迁贬低了刘邦,其实,在汉初,那些看似贬低刘邦的记载要么已经广为流传(为什么会广为流传,那是另一个问题,反正刘邦当初是没能力控制全部舆论和记载,甚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某些舆论监督和牵制),甚至成为官方至少默认的共识和定论,没法掩饰,也无需掩饰;要么按汉初流行的观点,并不是贬低,只是后来主流思想文化变了,流行的观点变了,纵横游侠被很大程度上边缘化和异端化了(实际上这个过程很漫长复杂,袁术、曹操这些人身上还是有一定游侠的影子),就被后来者认为是贬低刘邦。史记也由此更加被定为“谤书”。
  
  具体到韩信这个人的描述上,史书塑造了这样一个韩信——军事天才但政治上幼稚的可笑!
  
  史书竭力塑造韩信狂妄自大、恃功自傲、辜恩负德、心怀怨望、不把刘邦和同僚放在眼中的形象,如不从命令擅自攻击齐国,要挟上级封自己为齐王,又对于消灭项羽讨价还价、贻误战机,窝藏重犯钟离昧意图不轨,藐视樊哙这样的重臣并公开表示对官位太小不满,挑唆陈豨造反,放风筝测量距离谋划奇袭未央宫。从而让人感觉到韩信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真的是这样吗?!!!
  
  请看我的分析:
  
  韩信于前204年(汉四年)冬季进兵齐国,开辟了一个新战场。
  
  这一举动战略意义十分重大。如果不消灭齐国,即使刘邦集团依然能消灭项羽,也必然要耗费远比实际更多的时间和力量。以欺骗手段麻痹齐军从而攻入齐国应该是由韩信策划、刘邦首肯的重大作战计划。
  
  郦食其是不是事先知道?应该是不知道。他在这个计划的执行中就是一个棋子而已。
  
  不过,这件事的关键点就是刘邦、韩信少数几个人知道罢了,很可能就是这两个人知道全部奥秘,所以刘邦可以推说不知情,把责任推给韩信。韩信则以齐国难以信任,必须抓住战机、不能及时禀报作为理由。事过之后,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已经居于绝对优势,再厚赏郦商一家,郦商也说不出什么!
  
  理解郦食其说齐、韩信袭齐事件,必须把前因后果、前后形势和当时的形势仔细考察连贯起来才能够接近真相。
  
  如果说郦食其说齐、韩信袭齐事件是韩信自作主张,韩信此举送掉同僚性命、藐视上级而且裹挟整个刘邦集团陪自己赌博冒险,那韩信这人为了自己的功业势力,也太不把上级和同僚当回事了,太不把刘邦集团当回事了。如果韩信是这么个人,那他后来怎么还能为刘邦卖命灭掉项羽,又怎么能自投罗网被刘邦活捉?
  
  而且《史记》曹参传明确记载了曹参军是奇袭齐国的主力,“参以右丞相属韩信,攻破齐历下军,遂取临菑。还定济北郡,攻著、漯阴、平原、鬲、卢。已而从韩信击龙且军於上假密,大破之,斩龙且,虏其将军周兰。定齐,凡得七十馀县。”
  
  如果没有刘邦的密令或最起码是某种暗示之类,曹参军能听从韩信调动进行如此决定楚汉战争前途命运的重大军事行动,进攻一个盟国?韩信知道齐国已经屈服,曹参不知道?这也有点离谱吧!难道情报人员或齐国使者之类只向韩信报告吗?曹参作为韩信指挥的主力部队指挥官,对于齐国派使者来一无所知?对于郦食其的外交活动一无所知?一切情报信息均由韩信转发?
  
  如果只要有韩信将令,曹参军就如此忠实奉命执行,那韩信在赵国时如果想自立为赵王,他对曹参说,张耳怀有二心,暗通项羽,企图三分天下,汉王让我们奇袭解决他,命令曹参火并张耳,曹参也立刻忠实执行了?!!!
  
  又如果韩信企图自立为齐王,要解决在齐地的沛县帮部队,就对灌婴说,曹参自恃功高,企图自立为齐王,汉王命令我们奇袭解决他!灌婴也立刻忠实执行?!!!
  
  一场战役怎么打,打不打,韩信可能拥有最高决定权,但对齐国和战这样决定楚汉战争前途的的政治和战略行动,非刘邦表态不可。
  
  当时,刘邦在西线被项羽打得很苦,在这种情况下,开辟一个新战场绝不是轻易的事!对齐国的和战问题那一定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问题之一。
  
  我们能够想象,刘邦派郦食其去齐国劝降,却不告知韩信、曹参吗?
  
  我们能够想象,郦食其劝降成功后,他不和齐王派使者通知韩信军吗?我们能想象,作为攻齐军二号人物的曹参对此一无所知吗?
  
  我们能想象,郦食其一劝降成功,齐王、田横不等韩信的反应,就马上撤走历下驻军吗?
  
  如果没有刘邦的意旨,韩信下达进攻齐国的命令,曹参肯定会问:不是说齐国已经归顺我们了吗?为什么还进攻?
  
  韩信怎么回答?假传圣旨?没凭没据,曹参凭什么服从?
  
  就算韩信说:郦食其这家伙一张嘴就搞定齐国,我们这些将领忙半天,毫无功劳,太气人了,还是打吧!打下来功劳大大的,大家都有好处。听我的,肯定赢!
  
  这么说,曹参可能会有共鸣,但如果曹参就这么服从命令,也是够混蛋和傻瓜的了!
  
  更妙的还在后面。
  
  “韩信为齐王,引兵诣陈,与汉王共破项羽,而参留平齐未服者。”
  
  这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1、韩信会师刘邦时,齐地还有反抗,没有完全平定。2、韩信把齐地交给了曹参!
  
  韩信不是想作齐王吗?
  
  齐地不是还有反抗吗?这是多好的割据自雄的借口呀!
  
  怎么竟然自己带部队和刘邦会师去打项羽了,让刘邦的老本嫡系曹参留守齐国?
  
  这是正常的吗?
  
  你想作齐王,你会这么做吗?
  
  韩信是傻子吗?
  
  当然不是!
  
  结论只能是,韩信这时根本没想当齐王!
  
  此时(垓下会师时)韩信对自己封赏的要求是什么?
  
  张良传:“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
  
  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通鉴》)
  
  注意韩信已经是齐王了,“陈以东傅海”这个地方其实是西楚,也就是项羽的一大半地盘。这里张良说要把西楚给韩信,梁地给彭越。其实,这时张良在这说的实际就是如何分配项羽领地的问题。
  
  以前我看这段时,有点糊涂。如果韩信是齐王又兼有西楚,加起来十个郡,那这不就是一个项羽吗?甚至比项羽还要强!
  
  刘邦是傻子?还是张良是傻子?
  
  当然,这两人都不傻!
  
  这时刘邦、张良的计划就是韩信为楚王,齐地让出来。让出来给谁?暂时交给曹参,以后交给了刘邦长子刘肥,但曹参还是齐相,也就是依然是曹参主管的地盘,直到刘邦、萧何死后,曹参入朝作大汉相国、
  
  注意:相国位在丞相之上,曹参早就是丞相。汉朝的一人之下的相国先是韩信,韩信死后是萧何,萧何死时推荐曹参(实际形同指定)。并非一开始就是萧何。(“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想想为什么萧何杀韩信,那是又一次权力重新分配,相国一职落入沛县帮手中。刘邦家族与沛县帮共天下!直到曹参死后,相国取消,左右丞相成为最高官员,沛县帮的王陵和依附刘邦发迹的外来户陈平分任!后在吕氏外戚势力壮大过程中,王陵被罢免,亲吕氏的审食其为相。在此过程中,皇权一步步加强。直到王莽之前,大汉的相国就三个人,韩信、萧何、曹参。)
  
  韩信知道这个计划吗?当然知道!否则就不会让曹参留守齐地,也就是韩信去垓下会师时,就知道自己不再是齐王了!自己未来将是楚王!
  
  韩信为什么放弃自己经营了一年的齐国,跑到项羽老巢去前途未测地当楚王呢?
  
  没法子!韩信没有实力当齐王!也没实力抗拒刘邦调动,齐国当时真正最大的力量是曹参为首的沛县帮。韩信只是他们名义上的统帅罢了,自己能调动的力量有限!
  
  而且从汉军进入齐地开始,齐地的汉军就是这个力量格局。
  
  我不敢说,韩信从来没想过当齐王,但他攻入齐地的首要目的是汉军的战略利益,其次是满足手下诸将立功受封赏之心,这也是他的计划能够得逞的原因。
  
  韩信说要当齐假王,刘邦封韩信为齐王!这被认为是韩信野心的铁证!被认为是刘邦、韩信关系恶化的标志!
  
  但真是这样吗?事实是,韩信名义上当了齐王,还不是“假齐王”,但还是个假的王,齐地大半权力依然掌握在曹参为首的沛县帮手里!
  
  那韩信为什么要当这个齐王?
  
  当然,韩信想高升一步,但这个因素对于韩信为齐王的作用很小,甚至对韩信请封“假王”的作用也不是最主要的。
  
  关键是,第一,韩信做了齐王,曹参就不能作齐王了!刘邦抛出韩信把曹参的路给挡上了!阻止了曹参地位的进一步上升,大大压缩了曹参整合在齐地的诸将,形成独立势力的可能!
  
  设想,如果不是韩信作齐王,而是曹参作齐王,刘邦以后收拾齐国,那就更难了!
  
  有人会问:那曹参如果在齐地势力这么大,怎么会听从刘邦的?韩信当了齐王怎么能制住他?
  
  曹参为首的在齐地的沛县帮势力大,不代表曹参本人势力大,尽管曹参本人的势力还是比韩信要大。
  
  曹参不作齐王,其他沛县帮就和曹参是平起平坐的,曹参顶多是个副班长,双方没有本质差异。齐地其他势力、军头也很少会忠于曹参。如果曹参企图在齐地对抗刘邦,其他沛县帮和齐地势力可以联合在韩信麾下对抗曹参!这样韩信的力量就压倒曹参了,尽管这不意味着韩信本人的力量强大!这样曹参力量虽大,但不能妨害刘邦沛县帮老大的地位!曹参只能以刘邦小弟的身份管理齐地!
  
  第二,韩信作齐王,受韩信指挥的诸将也可以加官进爵,或者至少有个更大的盼头,这也是刘邦对于韩信麾下诸将的一个态度——韩信是功臣的首领,他封了王!你们给我卖力,少不了加官进爵、封侯拜相、大俸大禄、名车宝马!
  
  韩信自身的力量虽然很有限,但是韩信此时代表的不只是他本人,还有他麾下诸将(包括非沛县帮诸将),甚至一定程度上还有希望共天下的张耳、英布等势力。这个力量就是不可忽视的了。赏功这事不办不行,又不能办的太早了,让大家吃饱了,没了动力,更不可能让大家都满意。刘邦这人善于封赏一个代表性人物,给大家个盼头,推迟矛盾的爆发或转移矛盾的焦点,然后慢慢分化大家。
  
  我认为,这两个是韩信封齐王的最主要原因,相应地,也是韩信请封“假王”的主要原因——给我封王吧!诸将立了功,都要求加官进爵!他们升官,我要不升官,镇不住也抚不平诸将和其他地方势力的欲望了;这边离洛阳广武远,我不升官,也镇不住曹参他们这帮旧将,汉王您多少给个态度吧。韩信当然自己也希望自己借此高升一步,自己权威更大一点。这样一来自己更有面子,二来自己做工作时发号施令也更方便些。
  
  但他自己清楚,自己这个齐王,不管加不加一个“假”字,还是假的。所以他还是服从刘邦,拒绝项羽、蒯通!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韩信去会师垓下?为什么韩信放弃齐王去当楚王?为什么作了楚王却在陈地被刘邦轻易擒获?
  
  韩信自己的力量一直是很弱的,没有对抗刘邦的实力,更没有对抗沛县帮的实力!
  
  韩信只有站在刘邦和沛县帮的立场上,为刘邦和沛县帮服务,为刘邦牵制沛县帮其他人和沛县帮之外的其他势力服务,为麾下诸将建功受赏服务,他才有力量!否则就最多是一个侯级(可能还到不了萧何、曹参那种侯的高度,也就是灌婴那类)的小势力了。
  
  到了垓下之战前夕,刘邦又一次抛出了韩信!让韩信当了楚王,让彭越当了梁王,从而再一次堵了其他沛县帮裂土封王的路!同时也是向天下表达一个态度,对功臣表达一个态度——我刘邦不会独吞胜利果实,地盘、爵禄,功臣人人有份!谁多谁少,就看最后这一战的表现了!所以最后争项羽尸体时,上演了一部惨剧!
  
  ——————————————
  
  韩信观望?那曹参在干什么?封齐王这事绝不是韩信野心膨胀的结果!韩信野心膨胀只是个小因素。实际上,一来齐地的反抗还存在,二来诸将功高,也盼着刘邦早行封赏!
  
  后来鸿沟会盟,根本不是什么刘邦对目前的所得心满意足,最主要的也不是为了换回老爹老婆,更不是为了欺骗项羽一下,第二次败盟从而留下污名!
  
  关键是当时刘邦集团内部力量有点失衡,甚至是沛县帮内部有点失衡,刘邦有些玩不转了。这才把吕后迎回来,加强吕家外戚的力量!同时也对功臣诸将发布一个信号!你们别太过分!逼急了,我和项羽和谈好吧!我捞不到,你们也别捞了!
  
  彭越、英布,没地盘啦!要地盘,自己和项羽打去!曹参、灌婴,别总想加官进爵,分果子,干点实事好不好。
  
  这项羽还活着呢!这半年全给人家看笑话了!你们再闹,我带着老爹老婆回关中去,你们在齐地看着项羽吧!哪天这头猛虎恢复过来,向你们扑过去,我岁数大了,去救的晚点,别抱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