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

 杯中的月亮 2015-05-23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的精神,我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得到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充分重视,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普遍关注。感奋之余,抒发一孔之见。

  一、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

  在本区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工作中,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蕴含着上海之根特有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文化遗产,是千秋万代松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瑰宝。作为城市记忆、城市生命符号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具有历史文化传承、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功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韩正市长指出,建设是发展,保护也是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上海城市规划局对来上海的外国友人作过调查,外国朋友对上海记忆犹新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豫园,二是外滩,三是新天地。上海数以万计的高楼没有给人留下深刻记忆,而这三处作为城市文化的生命符号,谱写出史诗般的城市经典乐章。在大拆大建之后,划定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意义显而易见。

  二、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基本概况

  2005年10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上海市郊区及浦东新区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其中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共有三处:一是占地面积66公顷的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二是占地面积30.7公顷的松江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三是占地面积13.2公顷的泗泾下塘历史文化风貌区,三处共计占地面积为109.9公顷,1648.5亩土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

  从目前情形来看,上述三处,以松江仓城和泗泾古镇二处相对原汁原味;以历史的、文化的、原始风貌的标准来考量,又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地理位置、文化积淀、文物资源、社会影响为先,该区域之中的文物古建筑数量占据松江半壁江山,有一百多处,其中不可移动文物登记保护单位81处,标志性的古建筑有颐园、杜氏宗祠、葆素堂、费骅宅、大仓桥、云间第一桥等。根据本区实施保护财力的实际情况,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形成亮点的工作目标,区级层面拟着重抓好松江古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以及后续推进工作。

 

序号

风貌区名称

位置及范围

面积

(公顷)

价值描述

1

上海市松江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松江新城永丰街道辖区范围内。沪杭铁路以北、乐都路以南、花园浜路以东、西林路以西的区域内。

66

    集中分布了一些以杜氏雕花楼、费骅宅、葆素堂、杜氏宗祠和赵氏宅为代表的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和大量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是一个较完整的具有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区域。反映了松江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的历史风貌。

2

上海市松江

府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松江老城东部,环城路以南、通波塘以东、松汇路以北、方塔路以西的区域内。

30.7

    保存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塔,市文物保护单位明砖刻照壁,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以及其他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十余处,区内有历史名校松江二中,文物园林方塔园,历史文物收藏机构松江博物馆等。反映了松江府城即为唐宋华亭县城的历史渊源。

3

上海市泗泾下塘

历史文化风貌区

松江区泗泾镇区南部,江川路以东、沪松公路以北,泗泾港两侧区域内。

13.2

    集中在泗泾塘的下塘街及中市桥南岸一带,基本保存了传统水乡市镇的河街格局和部分传统建筑。此外,区内还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史量才故居和马家厅2处,清末民国初名人住宅和民居5处,传统店铺1处,古桥1处。反映了松江地区传统水乡民居的风貌。

 

  三、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定位原则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核心风貌区面积25万平方米,占地约375亩。在对66公顷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体规划的同时,要着重做好核心风貌区和核心古街区的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感到,仓城核心风貌区的文化底蕴与周庄、同里、朱家角相比,毫不逊色,且具备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独特优势。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东边,是华亭老街,如果人民医院对面的休闲公园能够早些建成,人民医院内的韩三房能够对外开放,加上华亭老街东侧入口处的程十发艺术馆建成开放,以及清真寺、西林寺二处的观光效应,它的东部可以凝聚一定的人气。但华亭老街毕竟是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华亭新街。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西部现已建成胜强影视基地,加上万亩梨园配套开发,可以形成旅游项目,但胜强影视基地的街巷宅楼是典型的人造景观。位于东西两者之间的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则是原汁原味的历史景象,自然形成了固有的原生态景观特色。以上描述,得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定位有五:一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在核心古街区拆除解放后新建的所有建筑,亮出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二是坚持文化旅游商贸相结合的原则。以文化为底蕴,以旅游为龙头,以商贸为依托,合理规划布局;三是坚持原生态彰显特色风貌的原则。大力发掘仓城水文化、桥文化、老宅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与江苏、浙江不同的地域古镇风光和别具一格的吃、游、购、赏的特色品牌;四是坚持因地制宜,保留要素的规划原则。即对开发强度、公共绿地、空间景观、服务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加强控制的同时,注重保护性开发利用,对历史要素、环境要素、保护建筑、老城肌理等严加保护;五是坚持总体规划、一次性规划和分步实施的原则。

  四、仓城历史文化核心风貌区规划项目构想

  仓城历史文化核心风貌区东至秀野桥,西至玉树路桥。在核心风貌地段重点设置以下项目:

  1、保护性修缮项目。松江市河南岸基本维持原貌,南岸河线和秀南街实行原址保护性修缮,北岸部分实行保护性修缮。重点保护修缮大户古宅十至十五处。

  2、景观项目。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历史文化项目。恢复娄县牌楼、粮仓景观、沿河廊棚,增辟松江府文史馆、漕运史料馆、民间博物馆等。二是水道景观。松江市河上设置鲈乡遗韵、仓城帆影、孟姜女坐石、卧子投江处、云间龙舟五大景观。同时,宜开挖600米环型景观延伸河道,迁移盐铁塘上的五座元明石桥,配套建设古今相融的水上服务性项目。三是策划互动观赏项目。市河两岸之上,有400平方米以上的大宅院十至十五座,着重在大户老宅上动脑筋,以互动文化项目作为招商主旨,例如开设蟋蟀馆、真假古董鉴赏馆(选择三进空间的大户老宅,一进传授知识,一进设置真仿鉴赏项目,电脑自评测分,一进满足购物需求)等。另外,颐园开设园林陈列馆兼品茗坊,杜氏宗祠恢复民间祭祖仪式,秀溪庵恢复松江踹布坊项目。

  3、商业、服务业项目。商业、服务业项目主要布局在市河北岸,现中山西路两侧。着力打造上海之根文化旅游产业一条街,以小吃、食品、文化工艺产品为主打项目。重点扶持和恢复松江历史上的名特优产品,如松江四鳃鲈、叶榭软糕、张泽青龙饺、松江酱小茄、马弄口豆腐干、草长浜水红菱、水晶梨、佘山水蜜桃、松江布产品、松江绣品、松江水簇舞产品、松江文人字画等。另外,鼓励在松知名企业组织适销对路产品,以优惠价进入松江当代产品馆。

  五、推进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有关问题

  1、组织领导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市府文件明确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政府职能部门是规划、房土、文广局;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以规划局为主,文广局为辅;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以房土局为主;历史文化风貌区中的文物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以文广局为主。目前,区规划局、文广局已联合启动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规划编制工作,5月23日召开第一次会议,委托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展开具体工作,年底完成评审和上报事项。但后续的推进工作尚缺乏统盘考虑,例如怎样推进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工作等。现在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属永丰街道管辖,永丰街道认为,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设,仅靠永丰街道的力量远远不够。要真正形成松江一古一今的风貌特色,要像开发新城一样把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可考虑划出单列,建立专门的保护开发利用组织领导机构,直属区政府。此外,可考虑将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以丰富文化传承,提升内涵质量。

  2、财力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有人作过初步估算,仓城历史文化核心风貌区改造工程需要八到十亿元资金。例如地下管线改造。目前,该地区下水管线缺乏,线路入地就需相当一笔资金。再如解放后新建的有损历史文化风貌的房屋已有相当数量,实施搬迁,同样需要大量资金,道路、停车场、游船码头建设以及部分恢复和修缮项目,也需要资金。总之,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量很大,要花钱的地方很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提升,真正形成彰显文化特色、放射旅游魅力、商贸业态兴旺的格局,还需注入八到十亿元资金。资金问题的确需要建言献策,审时度势,科学筹措。为此,建议首先制定历史文化风貌区八年保护、扶持长线计划,政府首次托盘注入1亿元资金,以后分七次,每年注入5千万元,共计4.5亿元;其次,区文物保护资金按照“五纳入”要求向历史文化风貌区古建筑群倾斜;再次,实施推进老城改造更为优惠的方略,切实提升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的历史价值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现实价值;最后,从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性开发利用的特殊性思虑,宜采取政府托盘、面向市场的公司化经营模式,筹措项目资金。

  3、政策体系配套至关重要。用规划招商引资,是成功的先奏,完善的政策服务体系,对于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建设来说,同样重要。政策保障涉及以下方面:(1)在土地出让、贴息贷款、商业面积等方面给予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倾斜扶持政策;(2)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内文物古建筑存量丰富,按照国家“文物保护要纳入财政预算”的精神,贯彻上海市2004年7月提出的“各级人民政府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应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的要求,确定“十一五”期间的文物修缮经费,使规划项目与政府主管的国家文物修缮项目同步推进;(3)制定在历史文化风貌区开办文化项目、恢复传统品牌的鼓励政策,使保护、开发和利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4)制定松江古宅所有权、使用权出让政策;(5)制定保护性开发古民宅的招商引资、招商引租政策;(6)制定产权人严格履行保护义务,政府予以必要支持的保护激励政策;(7)制定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项目退税优惠政策。

  总之,在经济快速发展而土地资源又十分紧缺的情形下,已到了能够做好而且必须设法做好以保护求发展这篇文章的时候了。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开篇之序应是以规划为龙头,用规划引导发展,用规划促进发展,用规划协调发展,用规划规范发展,是做好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工作的出发点;以亮出上海之根——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形成文化旅游商贸交相辉映、相互促进的保护利用格局,造福人民群众,推动事业发展,增强松江文化源远流长的磁场效应、延续文脉、传承文化,则是做好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工作的着眼点;以通过五至十年持续努力,逐步形成亮品牌、聚人气、显特色的一古一今、相互辉映的历史文化风貌,应是做好松江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工作的落脚点!

     

附录:

鲈乡遗韵 仓城帆影

——追寻松江市河之深处

尹军

  

  和谐、繁荣、巨变的上海之根松江,如今愈加生机盎然,活力迸发,楚楚动人。美在松江新城,魅在松江老城,新城的现代文化与老城的古代文化连理成双、相映生辉。

  释放着现代文化气息的松江新城,是一座绿树拥万家、花簇铺锦绣、处处洋溢着欧亚风情的花园城市。松江老城区尤其是老城西段的永丰明清文化风貌保护区,则给人以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风光感观。身临其境,看了许多,听到不少,夜难成寐于市河深处……

  为能系统了解永丰古街区的水文化资源情况,我们确定了当日的重点游程——松江市河。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水成路,水是永丰古街区的命脉。有资料显示,松江市河,西起秀春塘、古浦塘交汇处,东至沈泾塘,全长1250米,河宽30米左右,河道岸线,南岸1380米,北岸1300米,河道呈东西流向贯穿永丰古街区。

(一)

  我们从秀野桥北面驳岸上船,据说这一带水网便是享誉中外名列中国四大名鱼之首的“松江四鳃鲈”的故乡。松江别称“鲈乡”,因此而得名;现在松江十二景中尚有“鲈乡遗韵”的命名。我小的时候就知道松江,那是从《后汉书》里读到的,曹操称四鳃鲈为“松江之鲈”;后来看到程十发先生1989年画的一幅松江四鳃鲈国画,落款为鲈乡人程十发。生活空闲时,读了一些书,惊喜地发现,从晋张翰到唐陆龟蒙、李商隐、白居易至宋范仲淹、辛弃疾、以及元明清和近代、当代文化名人都曾情系四鳃鲈,泼墨挥毫,咏物抒怀。

  松江市河里的四鳃鲈,在文人的笔下富有美妙灵性,在美食家的口中鲜美叫绝。1979年11月8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到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家作客,有幸品尝了一回四鳃鲈,连连称赞“味道太美了”。他的夫人虽不爱食用海鲜,但尝过少许后,惊讶世上还有如此可口的水产,轻轻地喊了一声“我的上帝”。松江籍著名京昆艺术家俞振飞先生曾在昆曲中唱道:“山翁醉如泥,村酒甜如蜜,追思莼与鲈,拨置名和利……”

  游船,在由东向西的松江市河中缓缓行进。松江同仁讲述了他请教过一位水产专家关于松江之鲈为何特别鲜美的研究成果。松江四鳃鲈属沿海浅水底层肉食性鱼类,海水里生育,河水里肥育,回游于海河之间,非但集海鲜河鲜精华于其内,且个头小、活动量大,阔嘴细齿,野性勃发,夜晚出游觅食,不吃青草、五谷,专吃小鱼、小虾。难怪隋炀帝称四鳃鲈是“东南佳味”,清代康熙、乾隆皇帝赞四鳃鲈为“江南第一名菜”。

(二)

  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的典型写照,松江市河风光则不尽然。古石桥伟岸恢宏,古河道瞻视开阔,是何缘故?我们渴望从波动时光节律的市河中找到答案。

  松江老城西部永丰古街区,明清两代皆有仓城之称;城筑四门,米业兴旺,是松江府最大的税粮仓储所在地。明代松江,有“苏松税赋半天下”之说,依靠苏松巨额收入,朱明王朝得以灭亡元朝,统一南北;史载至清代中期,松江府征漕粮41万7千3百余石,半数以上贮于仓城。那时,仓城乃漕粮重地,漕舟云集,水运繁忙,每届漕运时节,江淮卫、兴武卫、镇海卫各帮数以百计船只至仓城市河排开,装载起运之场面蔚为壮观。由此看来,松江市河水面较宽自不在话下。话说至此,眼前仿佛呈现开仓之日漕帮文化习俗盛况,敬香祷告于仓王庙,名班演唱于市河舟舫。想今日,无景胜有景,于无声处听惊雷;思明朝,此景一旦开发,必能开启先河,摄人心魂。

(三)

  鲈乡遗韵,仓城帆影,屈指已耳濡目染两景,颇感精彩,故欲穷尽千米市河。船过年丰人寿桥,水光恍惚,太阳映照下的市河波光粼粼,星点闪烁,我们的视线由水面转向大仓桥南岸,传说岸边曾有块大青石叫“孟姜女坐石”。

  孔子《春秋》载有“杞良妻哭夫崩城”轶事,杞良即万杞良,他有个歌喉甜润、人品贤慧、钟情无限的爱妻孟姜女。山海关有座孟姜女庙,楹联注说“华亭孟姜”,即孟姜女华亭人氏也。据考证,孟姜女山歌在松江农村流传甚广,新桥镇上曾有位年过九旬的老妈妈,一口气能唱200多句《孟姜女》,她的录音磁带现已作民间艺术珍藏。八十年代,上海民研会、复旦、华师大曾来松采风考证《孟姜女》,所撷民间传闻中,一说邱家湾明代有座古园,园内发现的“落扇池”遗迹乃万杞良和孟姜女的初会之地;另一说是市河仓桥南堍岸边有块神奇的孟姜女坐石。相传孟姜女从华亭南门外步行到大仓桥,准备乘船北行,因天色已晚,加上一路劳累,便歇息于河边的一块大青石上,蚊虫见之,陡生同情怜悯之心,距石三尺飞,众星拱月般萦绕四周,却不去惊扰孟姜女的睡梦游思。从此,这块大青石便无蚊虫飞近,成为当地百姓纳凉胜地。

(四)

  我们一行人中,有的善于从承载历史的物体中取景化境,有的则惯用随身携带的电脑储存厚重的陈年旧事;所以,船速与始发时相比,似乎又慢了许多,行至云间第一桥时,马达停转,俄倾之间,水天静穆,桥船肃然,一幕动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浮现在眼前。

  清顺治四年,陈子龙,字卧子,抗清事败被捕,宁死不降,清军用船将他押解南京,途经市河云间第一桥时,他提出要停船看桥,乘守卒不备,遂起投水殉难。这天,是1647年的5月13日,诗云:古桥依旧恋春风,惊涛不尽悼子龙;卧子瑗公续相伴,壮士寄怀松水中。四句话,道出了二则野史和正史兼有的动人故事。一则来自民间传说。相传明崇祯十一年秋天,秦淮八艳之魁柳如是女扮男装,独乘“兰舟”画舫驶抵云间第一桥,陈子龙恰巧在此为复社知友送行,陈柳巧遇,一位是气宇轩昂、满腹经纶的江南奇士,一位是侠骨柔肠、才貌出众的风尘女子,彼此仰慕已久,故似曾相识,一见如故。陈子龙邀柳如是相叙于松江南园,俩人投缘,相见恨晚。柳如是情意真切,以身相许;陈子龙心念反清复社大业,不愿因儿女私情有所影响,故既表明心迹,又难舍难分。柳如是走时,陈子龙与她同乘兰舟送行至云间第一桥。时值秋天,秋风萧瑟恨离别;古桥相送,谁知竟成永久诀别。子龙将祖传宝刀赠送如是,如是含泪回赠诗稿,《戊寅草》诗曰:“空怀神女虚无宅,近有秋风飘渺篇。日暮飘零何处所,翩翩燕翅独超前。”陈子龙投水殉难的第二年秋天,柳如是白衣素服来到云间第一桥,她长跪桥上,手托香盘,悲祭英魂。此情此景,天地为之动容,下起细雨,流水鸣咽,与如是同哭。另一则“卧子瑗公续相伴”,说的是陈子龙和号瑗公的夏允彝相继投水殉难。清顺治二年(1645年)8月3日,清军攻破松江城,陈子龙复社好友夏允彝誓不屈辱求生,作四言绝命辞十八句后投松塘自尽。陈子龙悲痛欲绝,会同诸友厚葬夏允彝,并作《会葬夏瑗公》诗二首痛悼。时隔不到两年,壮士成仁殉国,松水英魂同道。

  市河水层层涌动,叩击船舷,摇曳身心,沉浸其中,想云间第一桥下,应是树碑立传、青史留名的地方,景名“卧子投江处”或再含蓄一些唤作“云间卧子断魂处”可好?上从云间第一桥,下应梦魂萦绕、悲壮伟哉。

(五)

  船西行,一路想着,市河尽头,收入眼底。附近,有一所小学校,明清几度移址的祭江亭建于不远处。在清代仓城的历史上,祭江亭曾经发生过一件政要大事。

  据松江府县志“特记”载录,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春天,“四月乙丑朔,上由西门跨塘桥登舟幸浙江”。其时,松江文武百官、地方乡绅,跪送天子于古浦塘边,数以万计的百姓,扶老携幼,随舟拥道,欢声此起彼伏,送行仪式之隆重,在松江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听罢此番介绍,眼前好似重现盛大送行场面:“云间龙舟”停泊于祭江亭旁的市河岸边,松地特有的江南水族舞大显风彩,虾兵蟹将,鲜活蹦跳,欢庆康熙盛世,风调雨顺,天下平安。人说松江人文景观是撒落的珍珠,沉淀于深不见底的市河水中。是的,千米市河源远流长,景中有景,难以穷尽。在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文化河床边,笔者学着“绣娘”的精细沿河走线,试图准确地串起原本就属于这方水土养育的闪光珍珠,因为我知道,这是松江市河美轮美奂的精华所在。记得一代“曲圣”俞粟庐先生曾在大仓桥边的施家弄老屋对其子俞振飞说过,家乡的水有灵性,鱼儿得此水,鱼味不平凡;荷塘得此水,荷花不一般。前者所指鱼儿乃松江四鳃鲈,后者蕴涵俞振飞的生辰与古人所定的“荷花生日”巧接寿缘。走笔至此,由衷感叹:松江市河,是一本文化底蕴厚重的史书,是一幅耐人寻味的千古画卷,旋律震颤在河水层层波浪间,文字激扬于浪花朵朵飞溅中,是音乐,是文学,是水与人悠切相关的生命组合,是人与水情感相融的交响乐章。能够感觉到的,我尽乎已经感觉,但难免浮光掠影,因为,不惑之年的我,尚不能确切地说出这条上海之根、文化之河的深浅尺度……


转载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