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宁夏银川西夏王陵(二)
出了西夏史话艺术馆路的右侧就是西夏碑林。
![]() ![]() ![]() ![]() ![]() 出了西夏碑林右拐,前行200米就到了西夏王陵三号陵园------泰陵。
3. 三号陵园------泰陵
西夏王陵内现存9座帝陵,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坐北面南,按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次序。左为昭,右为穆;父曰昭,子曰穆)葬制排列,形成东西两行。有254座陪葬墓。北端有一处三进院落建筑遗址,为陵邑(或宗庙)。东部边缘有砖瓦窑、石灰窑遗址,为陵区窑坊。
三号陵:三号陵陵茔域面积15万平方米,是西夏王陵九座帝王陵园中占地最大的和保护最好的一座,考古专家认定其为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泰陵”。为了让海内外人士了解西夏历史,探究西夏文化,在不断加强西夏王陵陵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着力开发了以三号陵为中心的游览区,相继建设了西夏博物馆、西夏史话艺术馆,西夏碑林等能够展现西夏深厚历史文化的景点。西夏王陵成为人们了解西夏历史、探寻西夏文化的一处重要文物旅游景区。
泰陵历经千年,地面建筑虽遭严重破坏,但陵园的阙台、陵台基本完好,陵城神墙、门阙、角台大部尚好,布局清晰可辨,整座陵园从南到北的遗存有阙台、神墙、碑亭、角楼、月城、内城、献殿、灵台等部分组成。
![]() ![]() ![]() ![]() ![]() ![]() ![]() ![]() 碑亭:位于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阙台北34米,东西两碑亭相距80米。1987年考古工作者正是发掘东碑亭,台基呈圆角方形,四壁呈三级台阶式。台基地边长21.5米,顶边长15.5米,高2.35米。四壁台阶以绳纹砖包砌,石灰勾缝,局部砖尚存。有三个人像碑座出土(应为四座,存三毁一);还出土有西夏文残碑360块,残片文字最多的仅5字;还有瓷、铜、铁碎片及泥塑残块等。
![]() ![]() ![]() 月城:位于碑亭北,呈东西长方形,东西距120米,南北距52米,墙基宽约2米,高0.7米,占地约10亩,北与陵城南墙相贴。城如月牙露出,故名月城。月城南墙正中有门,石道两侧有石像生基址。
![]() ![]() ![]() ![]() 陵城:四面城墙(俗称神墙)环绕,呈南北长方形,南北向距180米,东西相距160米。城墙墙基宽3米,用黄土分段夯筑,各段基如须弥座状,故又称须弥座式神墙。陵城四周城墙正中辟门为门阙,门址宽约12米,每个门阙由三个圆锥形夯土基座组成,从地面散布的瓦片、脊饰残件推测,曾建有门楼。城墙四角各有角台,角台有砖瓦残存。
![]()
南门
![]() ![]() ![]() 献殿:在南神门内约25米偏西处,有一用黄土垫实的台基,直径20米,高0.7米,其上建筑无存,周围地面残存大量青砖灰瓦及琉璃构件,此为献殿。
![]() ![]() ![]() ![]() 陵台:陵园北高矗立约20米的一个塔状凌锥形夯土台,用黄土密实夯筑而成,八面七级,夯土台有椽洞。陵台周围地面散有大量瓦片、瓦当、滴水等建筑物残块。献殿与陵台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形似鱼脊的用砂石填成的墓道封土。墓道长50米,北端为一盗坑,直径20米,深约5米。
![]() ![]() ![]() ![]() ![]() ![]() ![]() ![]() 出了泰陵,到泰陵电瓶车乘车点坐上返回大门口的电瓶车。
![]() ![]() 回到大门口内侧,下了电瓶车,看到远处有其他的陵园,用相机照了两张。
![]() ![]() 出大门来到旅游专线车站点,这时天空中传来一阵飞机的轰鸣声,一架苏---27(也可能是苏---30)飞越头顶,向不远处的机场飞去。
![]() ![]() ![]() ![]() 完
|
|
来自: 昵称18892371 >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