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曾国藩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对我们平常人来说,哪怕完成其中之一,比如修身,也是非常了不得的。都说曾国藩“才不过中人”,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1)勤 曾国藩学习之勤,理事之勤,锻炼之勤,都有很多例子。 比如说他勤于自省。他在弱冠之年,给自己改号“涤生”,以求改过自新。十年后,他反躬自省,以为过失涤除未尽,且越来越多,是故举意勇猛改过。 贪睡恋床,不能黎明即起,他骂自己“一无所为,可耻”;喜吟诗作赋,寻章摘句,未将精力用于经史等有用之学,他以为病症在好名,“可耻”;给地方官吏写信,亲切一些,则是“意欲饵他馈问”“鄙极丑极”,应重写一函,“作疏阔语”;喜清谈,争口头便宜,那是妄语,若再犯,“明神殛之”;跟人说性事,“闻色而心艳羡”,是“真禽兽”。到朋友家看到有女子在座,不免激动,说了几句笑话,回家自责:“放荡至此,与禽兽何异!”陪着夫人在家闷了,也立马警觉:“余今闷损至此,盖周身皆私意私欲缠扰矣,尚何以自拔哉!立志今年自新,重起炉也,痛与血战一番。而半月以来,暴弃一至此,何以为人!” 于此“日三省吾身”,十年终于有成。 读书之勤,理事之勤,在其日记中也多有记载,更勤的是他的家书,一封一封地写,不是为了写而写,还常常剖析自己,非常难得,尤其是他在成为一方大员之后,依然如此。 勤这个字,做不得伪,从内心出发,告诉自己要怎么样,不能怎么样,如果长时间养成习惯,要做成点什么事也会相对容易很多。 (2)韧 曾国藩的《挺经》,核心可以说就是“韧”,就是要求自己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要挺住,他说:“困心横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余庚戌辛亥间,为京师权贵所唾骂;癸丑甲寅,为长沙所唾骂;乙卯丙辰为江西所唾骂;以及岳州之败,靖港之败,湖口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 曾国藩崇尚坚忍实干,不仅在得意时埋头苦干,尤其是在失意时绝不灰心,他在安慰其弟曾国荃连吃两次败仗的信中说:“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谚云:‘吃一堑,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费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徒然自馁也。” (3)忍 忍和韧是分不开的,曾国藩的韧多表现在做事上,他的忍则是多体现在为人处世上。但是,忍不是退让,是另一种成事的策略。曾国藩起于民间,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然要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 比如说曾国藩办团练之初,在湖南与湖南士绅闹翻,到江西又遇到钱饷困扰……在第二次出山之后,为人处世的风向为什么变了? 学会忍了,减少做事的阻力。 (4)分 蒋介石认为曾国藩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自己成功,也让别人成功;自己发达,也让别人发达。 曾国藩的部下大多数都出身下层,经过他推荐提拔的升到道员、巡抚的就有数十人,李鸿章、左宗棠等非常出名的也有几个。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果我们抱着这种态度来为人处世,做什么事都会有人主动来帮,就像李嘉诚做生意,一定要让别人多分一点,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同他做生意。这不仅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领袖的气质。 (5)退 功成身退,说起来很简单,但历史上做到功成身退的寥寥数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道理谁都懂,但是大多数人恋栈功名,辛辛苦苦奋斗好多年,最后还没有享受革命胜利的果实就要走了,或许是不甘心居多吧。曾国藩当年上表解散湘军,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心中有多大的不屈,又是何等的勇气和淡泊! 现代社会我们会了争,争功劳、争好处,都说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那是明面上的说法,私下里肯定是多多益善了,别人少与我何干。争的时候多了,往往做的就少了,公司部门扯皮不就因为都想要最多的利益最少的活计和责任吗? 退,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可以让我们更从容一些,做事更容易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