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了,我只见过另外一枚同等成色,类似大小的宝石。它们极为罕有。”苏富比国际珠宝部负责人戴维·贝内特说的这块鸽血红宝石就是创下红宝石拍卖价世界纪录和卡地亚宝石拍卖价纪录的“日出红宝石”(The Sunrise Ruby)!没错,2015年5月12日苏富比日内瓦“瑰丽珠宝及贵族首饰”春拍上,卡地亚创造了珠宝界的又一个奇迹:这块罕见的“鸽血红”顶级天然缅甸红宝石拍出了震惊珠宝界的价格:3042万美元(现场计算含佣金价)! 拍卖会上的第二大焦点同样来自于卡地亚,一枚重达30.23克拉,周围镶嵌梨形与马眼形白钻的克什米尔蓝宝石钻石胸针和一对重达15.7克拉及16.9克拉的同系列蓝宝石钻石耳环。 如此堪称完美的蓝宝石在顶级拍卖会上已非常少见,卡地亚的珠宝世界果然是有看不完的惊喜,动不动就让人瞋目结舌一下。 话说,这么一来,前不久刚以2744万美金的天价创下拍卖纪录的芭芭拉·赫顿翡翠项链不是又被卡地亚自己超越了么?这样自己跟自己玩真的好吗?…… 来,让我们回顾一下芭芭拉赫顿的传奇翡翠项链吧!这条项链由27颗大小均匀的翡翠圆珠组成,最大的一颗直径达19.20 毫米!极为罕见!相传这条翡翠项链的原料极有可能来自于清皇室。1934年,芭芭拉委托卡地亚定制了红宝石镶钻链扣,以黄金和铂金搭配环形切割红宝石,和长阶梯形单式切割钻石,与翡翠的郁绿相得益彰。 在中国古代宫廷中,红宝石与翡翠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翡翠作为玉的一种,属于硬玉。到了清代,由于慈禧太后对翡翠的特殊偏爱,翡翠开始空前流行。她用过的玉饰,把玩的玉器,数量之多,足以装满3000多个檀香木箱。 慈禧生前坐拥天下极品,死后玉器也随之陪葬。在她的700件殉葬品中,有翡翠佛、玉佛27 尊;翡翠西瓜2个,翡翠甜瓜2对,翡翠白菜2棵。此外,在她的头部还摆放有一只翠荷叶,满绿碧透,精美无比。 对翡翠的极度喜爱,不只慈禧一人,鼎鼎大名的宋美龄女士也是翡翠的狂热爱好者。 20世纪30年代是翡翠在上海流行的黄金时期。高贵的翡翠首饰配合雍容华贵的旗袍,可谓相得益彰,尽显东方女性的典雅。宋美龄就是当时引领翡翠时尚的先驱。她一生收藏了不少翡翠,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其经常佩戴的一款翡翠麻花手镯。 相传,这块翡翠手镯是上海青帮头子杜月笙在当时以4万元高价为杜夫人购买的,因宋美龄对其一见钟情,爱不释手,杜夫人只好割爱送给宋美龄。 1997年,宋美龄整套翡翠装扮出席百岁生日宴会,那一刻,百岁老人与翡翠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升华到一种人玉相通的最高境界。 玉作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宝石,倍受有识之士的喜爱与推崇。西方人也不例外。 美国收藏家毕晓普(Heber R.Bishop),从1870年在纽约和波士顿收购一批中国玉器开始,便对其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研究矿物学和考古学,先后造访阿拉斯加、英属哥伦比亚、加利福尼亚、墨西哥和印度,收集了许多未加工的玉矿原料和史前玉器。至1880年,他已拥有一个庞大的私人玉器收藏,其中乾隆时期的玉册和玉瓮是不可多得的精品。
另一位收藏家温索浦(Grenville.L.Winthrop)也值得一提。他收藏的艺术品范围颇广,玉器占据特殊地位。据温索浦本人回忆,在他的床头,始终存放着几件玉器,供随时把玩。 温索浦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一个人——卢芹斋,中国古董的教父。从某种程度而言,卢芹斋是开始让西方人正确认识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物的推介者之一。
1912年开始,卢芹斋受托为巴黎赛努奇美术馆组织中国玉器收藏,并在那里举办了中国古玉展览。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西方人才懂得欣赏中国的玉器、青铜器、陶器等艺术品。温索浦正是因为卢芹斋的潜移默化而对玉情有独钟。 1926年,经法国政府特批,卢芹斋在巴黎富人区蒙索公园附近建造了一幢5层的红楼,专门用作收藏与展示古董,被巴黎人称作“中国塔”。 卡地亚从1920年开始选用玉作为珍宝材质。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不难推测出,卡地亚与卢芹斋应相互认识。而玉象征皇权和财富,也非常吻合卡地亚“皇帝的珠宝商”的定位。 卡地亚将玉精雕细琢,装饰于珠宝、胸针、胸针表、腰带或时钟上,显得纹理细腻,质地清透,精巧别致。本次卡地亚“艺境天工·中西方珍宝艺术展”,除了上述提到的芭芭拉·赫顿的翡翠项链,还有多件玉饰作品。 这座1926年出品的白玉插屏式座钟,以白色玉雕屏风为钟盘,白玉质地温润超凡,不愧是备受追捧的“羊脂玉”。正面是中国的日常生活场景,背面则是一条龙贯穿其中,巧妙地将动力传动机制隐藏了起来。因玉是一种半透明的材质,蛟龙的轮廓透过屏风若隐若现。 这条翡翠腰带是1930年卡地亚伦敦的作品,21枚圆盘翡翠来自中国,雕刻于1872年到1908年间,图案模拟清代光绪年间的铜钱,中间镶嵌红宝石。这款翡翠腰带具有典型的中国特征,酷似中国古代官员朝服的玉带。 这座逆跳指针的鲤鱼时钟,创作于1922年到1931年之间,使用了中国古代的雕刻。水晶钟盘犹如折扇。这件作品不禁让人联想到“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这在中国文化中也寓意着升官、中举等好事的发生。
玉虽然不比钻石的璀璨,但玉石的含蓄美、典雅美、灵韵美却是独一无二的,玉石所体现的东方文化底蕴和精神风格,更是无可替代的。卡地亚在不断的摸索探寻中激荡出无限的创意灵感,将中西方文化精髓融会贯通,诉说着浓厚的中国情缘。 本次展品之多,不胜枚举,不如前往一睹为快。 即日起到7月28日,卡地亚典藏在成都四川博物院——“艺境天工·中西方珍宝艺术展”,续写卡地亚与中国的情缘。 再多浮华也抵不过一颗石头散发的万般贵气,卡地亚到底是珠宝界的魔法师,创造了如此之多的珍贵藏品。即使无法远赴四川博物院与展厅里的珍藏们亲密接触,也请速戳“阅读原文”,进入卡地亚虚拟展厅一睹珠宝界的繁华盛事! 展览周期:2015年4月18日至7月28日(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时间:上午9:00——下午17:00(16:30停止入场) 展览地点:四川博物院(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南路251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