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茶树的生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地形为丘陵低山,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③土壤呈酸性(红壤) 75.甘蔗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度较高(热带草原气候有利,甘蔗生长后期为干季,晴天多,利于甘蔗生长和糖份积累) ②土壤:土壤肥沃(多火山灰尘积土壤,通气、保水保肥,适宜甘蔗生长)→ 需肥量大,生长期长 76.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形:各类地形均可种植 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④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 ⑤大豆、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77.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②地形条件:丘陵低山地区 ③土壤条件:沙土,通气透水性好 78.甜菜生长的习性 ①气候:干旱地区,温凉地区生长周期短 ②土壤耐盐碱 79.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②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大增;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 ③围湖造田 80.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因素 ①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扩张 ②地处东北信风带上 ③人口增长过快 81.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82.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云量多,空气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③交通便利 83.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84.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85.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86.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87.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状况差,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③纬度位置高,农作物品种少 88.俄罗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区位因素 ①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水运条件差 ②海岸线长,但海洋封冻期长;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港口与外洋联系,要经过别国海域 ③地域辽阔,各地相距较远,公路长途运输费用高 ④地形较平坦,便于修筑铁路 89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阿巴拉契亚山的煤 ②五大湖西部的铁 ③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廉价水运,大西洋沿岸多良港,交通发达 ④周围平原广,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⑤开发历史悠久 ⑥劳动力丰富 ⑦科技力量雄厚 90.美国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区发展因素 ①多良港,海运便利 ②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③地价较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南部石油丰富 91.美国铁路呈东西走向的影响因素 ①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城市集中地区,交通运输量大 ②南北内河运输发达 92.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气流下沉,盛吹离岸风,降水少 ②秘鲁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93.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 ①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②洋流:秘鲁寒流减温减湿 94.河流水量丰富与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类型 ②水文、水系特征(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 ③流域面积大小 95.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低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0~60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96.影响南极洲降水的因素 ①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温很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干燥 97.人口特点包括 ①人口总数 ②人口基数与净增人口数量 ③人口分布状况 ④人口年龄构成结构 ⑤城市化水平 ⑥人口文化素质水平 98.发展中国家二战后人口激增的因素 ①政治上独立 ②民族经济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99.发达国家二战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因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②人口文化素质高 ③不愿生育或晚婚晚育观念 100.华北平原的成因 ①内力:地壳下沉 ②外力:海河、黄河、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01.西北山麓、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外力: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大量沙石堆积而成 102.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 ②外力:汾河,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03.吐鲁蕃盆地、哈密盆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104.伊犁河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②伊犁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05.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②外力:雅鲁藏布江侵蚀而成 106.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峡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上升 ②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107.横断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 ②外力: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108.台湾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而成 109.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110.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11.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②下垫面 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 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 112.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13.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14.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115.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16.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 117.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18.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春季,地表积雪融化,土壤水分较充足 119.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季风环流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降水集中,暴雨频率高 ③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④台风活动频繁,引进洪灾 ⑤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可加剧旱涝灾害 120.黄河下游地区常断流的原因 ①冬春枯水期,易出现断流(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稀少,削丰补枯能力减弱 ③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截流,用水量大增,导致下游断流 ④流域内缺乏综合规划 ⑤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河段量下降 ⑥水资源浪费严重 121.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河流径流量小 ②工农业产生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 122.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灾毁耕地——自然 社会经济: ②建筑用地增加 ③生态退耕 ④农业结构调整 123.盐场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有广阔的平坦泥质海滩 ②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太阳光照强且多大风 124.发展水产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环境条件 A.沿海海域广,管辖海域面积大 B.沿海浅海和滩涂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 C.陆上河湖众多,淡水面积大 D.海洋生物和陆上淡水鱼类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人们喜食鱼类产品 B.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C.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捕捞工具先进 D.历史条件: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③水产业产值高,生产积极性高 125.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②雄厚的技术力量 ③统一的电网 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⑤发达农业 ⑥市场广阔 12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工业基础好 ②科技力量雄厚,高等院校聚集 ③高技术人才聚集 ④交通便利 ⑤政策倾斜 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⑦气候宜人 127.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 ①社会因素 A.西部大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需要 B.巩固国防,保证国家稳定团结 C.有利于该地脱贫致富 ②经济因素 A.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B.有利于资源开发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E.有助于加强青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联系 ③技术因素:科技进步,技术成熟 ④自然因素 A.该铁路经过地区起伏小,地势较平坦 B.该线的地质灾害较少 C.该线路程短,工程量小 128.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海拔低,气温稍高,热量条件稍好 ②源流提供灌溉水源 ③日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农作物单产量高 129.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 ①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 ②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养分少,使得营养物质累积多 ③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单产量高 130.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①位置优越(联系?) ②铁路线交汇 ③水运发达,重要河(海)港 ④公路、航空与外界联系方便 131.等值线分布特点 ①疏密 ②走向 ③数值变化方向 ④弯曲程度及方向 ⑤高值、低值中心 132.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 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133.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②地势(起伏大小,海拔高低,倾斜方向) ③地形区名称 ④地型组合(大范围区域才讲) ⑤地势倾斜方向(由河流流向来判断) 134.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 ④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其季风,加“雨热同期”) 135.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多少)(冰雪融水多少) 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多少 ④人类活动 136.河流径流的调节因素: ①水库、湖泊的调节 ②森林等植被的调节 ③梯田、平整后土地的调节 ④河流支流的调节(水系的调节) ⑤地下水调节 137.描述某地位置特点: 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 ②海陆位置 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 138.云贵高原气温低于周围地区的原因: ①地势高,气温低 ②位于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夏季风迎风坡、大气中含水量丰富,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削弱能力强,气温较低 ③云贵高原上湖泊众多,植被好,对气候调节作用明显,气温也较低 ④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冷气团影响 139.输油管线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线路距离长短 ②工程量与成本(自然障碍多少,有无) ③石油运输交通通达程度 ④纬度位置→气候→温度→畅通性 ⑤政治关系是否友好 140.石油储备的区位因素: ①交通便利 ②市场广阔(接近市场) ③国防安全 141.我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 ①坚持以煤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清洁煤炭,完善煤的液化、气化技术,提高利用率 ②大力发展水电,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 ③积极稳妥第开发核电 ④因地制宜,开发风能、地热能、沼气、太阳能等新资源 ⑤加强国际合作,增加石油进口渠道 142.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 ①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复杂 ②南北坡相同自然带在分布上,南坡海拔比北坡低 ③南坡基带为森林,北坡为高山草甸草原 ④南坡积雪冰川比北坡海拔低 143.造成上述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南坡比北坡纬度低,基带海拔低,相对高度大 ②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阳坡 ③南坡面向印度洋,受季风影响,降水比北坡丰富 144.城市发展的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交通条件 ③经济发展、互补、交流坚强 ④国家政策 ⑤国际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