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 枣 汤  ▲▲▲

 昵称12812548 2015-05-24
  十 枣 汤  ▲▲▲
 
〖方源〗《伤寒论》:“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鞕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释名〗仲景以十枣命名,全赖大枣之甘缓,以救脾胃,方成节制之师也。(《医方论》)
〖组成〗芫花  甘遂 大戟 各等分
〖用法〗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现代用法:上三味等分为末,或装入胶囊,每服0.5~1g,每日一次,以大枣十枚煎汤送服,清晨空腹服。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方歌〗十枣逐水效甚夸,大戟甘遂与芫花,
    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恙。

5top

〖主治〗病因病理
1. 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舌苔滑,脉沉弦。
2. 水肿。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功用〗攻逐水饮。

5top


1. 甘遂┐    ┌善行经隧水湿举例分析
    │    │
  大戟├泻水逐饮┤苦寒有毒,善泻脏腑之水邪原文
    │    │
  芫花┘    └辛温有毒,善消胸胁伏饮痰癖原文
 
2.   ┌缓“三药”峻烈之性┐
    │         │
  大枣┤解“三药”之毒  ├佐药
    │         │
    └补脾胃,制水邪  ┘

5top

1.本方为攻逐水饮之峻烈,临床以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为证治要点。孕妇忌服。
2.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肾炎水肿、以及晚期血吸虫病所致的腹水等属形气俱实者,均可应用。
重点提示

5top

1.首先须辨清证的虚实。剧泻,必须体格壮实之实证者;病人体虚、邪实、非攻不可的,要与补益剂交替使用。
2.服用法:a. 清晨,空腹服。 b.“三药”为末,或装入胶囊,用大枣十枚煎汤送服。 c. 剂量从小(0.5g)开始,逐渐增大(3g),1日1次,3~5天为一疗程,据病情可选用1~3个疗程,且每个疗程须间隔3~5天。
3.体虚、妊娠水肿慎用。

5top

  柯琴:“此时表邪已罢,非汗散之法所宜,里饮实盛,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非选逐水至峻之品以折之,则中气不支,束手待毙也。
  然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毒药攻邪,必伤及脾胃,使无冲和甘缓之品为主宰,则邪气尽而大命亦随之矣。然此药最毒,参术所不能君,甘草又与之相反,故选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一以顾其脾胃,一以缓其峻毒。
  得快利后,糜粥自养,一以使谷气内充,一以使邪不复作。”

5top

〖附方〗控涎丹(又名妙应丸、子龙丸)
方源:《三因极——病证方论》
组成:控涎丹是从十枣汤去芫花、大枣,加白芥子而成,并改为丸剂应用。
   甘遂去心 大戟去皮 白芥子 各等分
用法:上药为末,糊丸桐子大,食后临卧,淡姜汤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痰猛气实,加数丸不妨。(现代用法: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1~3g,食后临卧,温开水送服。)
功用:祛痰逐饮。
主治:控涎丹一方原治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忽然胸背、手足、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令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涎唾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