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文学英雄》授权古典书城微信首发 作者/蒋方舟 演说者/李乃文 纤纤新月照银屏,人在青楼欲断魂。 汴梁一梦终破碎,须知恩爱是愁恨。 咱们大宋汴梁的一天,是从五更开始的。天才蒙蒙亮,您瞧那朱雀门,就依稀响起了商贩的叫卖声,片刻之间,当街摆起白肠红丝辣椒籽(zǐ),牛行马行果子行开门迎客,好不热闹。 一路向北,到了金池明边,抬头看见一座高楼,唤作矾(fán)楼,为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您看这矾楼好不高峻,三层相高,五楼相向。可道是:城中酒楼高如天,烹(pēng)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 今天咱们要讲的,便是那矾楼中歌姬瑶琴的故事。 话说那瑶琴,在矾楼中可算不得出色的人物。远远一瞧,楼中女子各各望之若神仙,其中头一号人物,莫过于名妓李师师,就连当今圣上,和咱们大宋才子周邦彦,都拜倒在她裙下。 这且按下不表。说回那歌姬瑶琴,她虽貌不及李师师,可也生得清秀,天生伶俐,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巳(sì)时刚到,她便梳妆打扮好。迎来的第一位客人,是瑶琴的旧相识,他第一次来矾楼时,还是太学生,如今已贵为翰林学士,酒过三巡,客人问道: “瑶琴,你可记得,我曾在此遇到一个奇人,酒量好,学问也高。” “记得,那人颇有太白遗风。” “他劝我一岁以内离开东京。瑶琴,他说这话是何时?” “刚好一岁前。” 客人愣住,半晌,长叹一声,复而仰天大笑,又与瑶琴一连吃上十几杯。 矾楼乃京师酒肆之甲,饮徒常千余人,既饮极欢,午时刚过,瑶琴便喝得立脚不住,开了卧房,合衣上床。 睡了一二个时辰,醒来时竟发觉床边坐了个人。那人也端得老实,手把着床柱,眼也不敢一闭。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那虹桥下卖烤红薯的,姓张,名百顺。 这张百顺人生得一表人才,至今未娶。他本不去烟花之地,可自从他几年前在街上偶然见了瑶琴,便茶不思饭不想,存了些钱便来矾楼见瑶琴。也不轻薄,只静默听她唱歌。 殊不知,瑶琴自小在风尘中长大,见惯了薄情寡义的衣冠子弟,难得遇见这样忠厚老实,知情识趣的人,也喜欢上了张百顺。 看到心上人在眼前,瑶琴脸一红,说:“你来做甚?” 张百顺说:“我是来为小娘子赎身的。我虽家贫力薄,可终于凑够了银两。愿与小娘子举案齐眉,布衣蔬食,白头偕老。” 瑶琴道:“谢公子不嫌小女烟花贱质,可我不能答应。”说完,流了两行泪。再问,也只是一边摇头一边垂泪。张百顺坐到傍晚,终于黯然离去。 戌(xū)时,瑶琴立在矾楼的西楼上,向外望,可以望见皇宫。黑夜中,支楞八翘的金色屋顶倒显得有几分狰狞。 瑶琴出了门,街坊的热闹不减,车马交驰,酒肆瓦子,丝竹鼎沸。子时,她站在虹桥上,夜如白昼,人们的笑容映在摇曳的河面上,显得有些扭曲和哀伤。 只听见噗通一声,她从桥上跳了下去。 (随着落水的一声噗通,背景画面中繁华热闹的市井景色猛然碎成无数个碎片,画面全黑。士兵攻城的声音,金兵欢呼的声音,说书人忽然变成一幅严肃苍凉的口吻) 这是咱们北宋的最后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