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出了手表上的MIUI,出门问问还想做智能手表领域的小米

 方珺逸 2015-05-24

36氪微信号:wow36kr


如果你见到一个人,他手上戴着三块智能手表,那个人很可能就是出门问问的CEO 李志飞。现在他总会开玩笑自称“三个dai表”。在这之前,他还有个外号,叫“智能表哥”。


他右手上戴的是绿色表带的Sport 版本的Apple Watch。左手上戴的两块表,一块是银色的Moto360, 另一块就是他们即将推出的智能手表Ticwatch。


纯圆的金属表盘,猛一看还真可能被外行误认成Moto 360。但仔细看就会发现,表盘胖了一圈,少了黑色的“下巴”,还多了一个旋钮。


“ 去年7月开始做,现在终于做出来了。”


做手表其实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他们的强项是做自然语义分析,高大上的说法叫人工智能,接地气的案例是让机器能听懂“我想在中关村附近一家带Wi-Fi的西餐厅吃水饺”,并给出答案。


“正业”从2012年10月开始。在拿到红杉资本和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之后,李志飞从Google 的Translate项目离职,回国创办了上海羽扇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Mobvoi),想要做出中文版的Google Now。2014年初,Google Voice Search的开发者雷欣、IBM Watson主要研发人员沈李斌也加入到了团队中。现在,公司的规模已经超过百人,工程师占了很大一部分。


做自然语义分析,最适合做2B的业务,将服务开放给第三方,既省时省力,又赚钱。但工程师出身的出门问问,还是希望做能够将技术落地到C端用户。为此,他们做了不少尝试。


最初是微信公众账号和手机客户端,但年轻人用手机,习惯使用键盘输入,对语音的需求并不强。最后,有不少老年人在用这项服务。后来是Google Glass,不过因为Google 一直没有推出消费者版,这个计划又暂时搁置了。


智能手表上的输入受限,有使用场景;又有苹果、Google、微软入局,完成用户教育,有用户基数 。在出门问问看来,他们一直在等的那个真机会来了。




前有Apple Watch,后有小米手表


不过即使如此,在外界看来,现在可能也不是做手表的好时机。Apple Watch 风头正盛,首日预售就过百万,今年的出货量有望达到2000万。其他厂商难以望其项背,即使是Google 去年也只卖出了100万出货量。


“我们就是知道Apple Watch今年发货,才下定决心投入基本全部资源做的。”李志飞如是说。高价、只支持iPhone,挡住了不少用户,这是李志飞的信心来源之一。“每次Apple Watch有任何消息,找我们买Android Wear手表,或者刷表的用户就会多一些。”


另一方面,小米手表基本已经确定会在年底发售。依靠小米的影响力,小米手环已经售出400万枚。踩上“手表年”这个时间点的华米,也依然会是个强有力的对手。


“我们的发布和发货时间都在小米之前,产品也不会比他们差。” 在李志飞看来,除了小米,出了DuWear的百度、出了TOS的腾讯也是一样,即使他们真的自己做手表,或者扶持其他手表厂商,在产品品质方面也很难超过出门问问,“ 出门问问去年12月就推出了智能手表的ROM,迭代了24次,有3万多粉丝及接近两万活跃手表ROM用户,这是其他厂商都没有的积累”。


就在采访的前几天,最先做火智能手表的Pebble也陷入了财务危机。不过,李志飞并不认为Pebble是智能手表,“ 因为它没有交互,本质上类似手环 ,还只是一个通知中心。” 在Ticwatch上,除了语音操控,还增加了像手势这样全新的交互方式。


手表之上,更重要的是用户能够获得的服务。一方面,这种服务来自于系统本身。智能手表关联着手机,往往还需要调用地图、生活等服务。国内Android Wear系列手表销售惨淡,与Google的服务在中国无法使用不无关系。出门问问与京东商城、嘀嘀打车、今日头条等已经建立起合作,适配的产品已经完成开发。


另一方面,服务还来自于第三方。一个计算设备普及,杀手级应用往往功不可没。比如,愤怒的小鸟、捕鱼达人,是不少人在早期更换智能手机的重要动力。出门问问在内部和外部都在举办黑客马拉松,同时还坚持举行开发者的培训活动,目前“ 每周大概会有四五款应用出来” 。接下来,还会在学校内举行开发比赛,吸引中小开发者。


另外,为了丰富生态,在产品设计上就兼容了Android Wear,“ 移植很简单”,而从Apple Watch移植到Ticwatch上,“ 难度也不大” 。


其实,如果有了足够多的用户,这些服务自然会有人来开发了。“ Apple Watch、小米手表,其实也帮我们教育了用户和开发者。”




“雷军给互联网公司造硬件带来了福音”


让李志飞自信他们有机会超越小米的东西,恰巧都源自小米。


从软及硬,从Ticwear 到Ticwatch, 走的是MIUI到小米手机的路径。而将Ticwatch真正做出来,“ 这都要感谢雷军,这些要依赖订单的供应链厂商,都不想Miss掉下一个小米”。


为苹果、索尼、微软、戴尔都做过硬件产品设计的Frog Design 做了手表的设计,为苹果做代工的歌尔声学代工了这款产品,不少厂商也接受了元器件的定制。甚至还有一家供应链公司,给了他们一笔大额战略投资。


把产品做到极致,是他们从小米那学到的另一个点。在基本实现了Apple Watch和Moto360的功能外,Ticwatch做了金属圆形表盘,重新设计了多个电子元器件,增加了旋钮交互与手势交互。已经做了接近一年的Ticwear的操作系统、Cubic立体UI,也会移植到这款手表上。


“过程很辛苦,但最终基本按最初的设计实现了量产。七月就能够发货了。”


比生产更艰辛的,是获取用户。出门问问赌上绝大多数资源和一年时间做出来的产品,对中国用户来说,依然是一个新品类,且是一个“Nice to Have”的品类。这也意味着, 他们必须承担起教育市场的工作。采访时,李志飞刚刚洽谈完合作从上海飞回北京;三天之后,他可能还要在飞回上海参加CES Asia推广活动,同时准备6月3日的Ticwatch发布会。一年之前,这个“科学家”可能很少会做这些。


做语义分析的科学家们能推断出用户说这个词后说另一个词的概率,但却无法推断出发布一款产品和销量之间的必然联系;即使他们已经做了半年的实际用户分析,知道什么样的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购买智能手表。


除了与京东建立了战略单品合作,最终,他们还是决定在定价策略上学习小米。“这款产品的价格会比我们的成本要低不少。要不然,万一小米的手表最终定价公布,出门问问可能会很被动。这个价格有利于打造爆款” 。去年年底,小米全球副总裁 Hugo Barra在班加罗尔表示,智能手表的合理售价会在千元以内,小米手表价格应该不会高于这个价格区间。


“现在还要靠融资补贴的话,那你们今年备了多少货?”


“一个不错的单款手机能达到的量。这也是一个心理上的槛,对我们、对合作伙伴、对开发者、对用户来说都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