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子对应物理'质点'概念

 明醫 2015-05-25



太极子对应物理'质点'概念


赵丰军



中国古代人观察自然、研究自然,最后用无极、太极、阴阳等表达自然的变化,现代物理学也是人们通过实验科学研究自然,观察自然得出的物理规律,它们之间有必然的物理联系,这一点很多人可以理解。

 



我们不能简单地抛弃中国人的太极与阴阳理论,为什么,因为现代实证科学理论是不完美的科学理论,需要修正。实证科学要求重复可做的实验结果,而这种科学在量子层面的误差非常大,出现了测不准原理,并且在生命层面也没有可以实验的相同结论,虽然实证科学给我们的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让人类文明在近100年的时间里,超过了以往1000年的研究成果,并且还在日新月移地发展着,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个而迷信实证科学,为什么实证科学不完美呢,是实证科学的物质观出现了问题,利用可测量可观察的物质信息代表一切,就是说现在物质观认为物质结构决定一切,事实并不是这样,物质存在的信息并不是自己的结构决定的,而是物质与环境不断地作用光子能量表达的信息,物质存在需要环境的支持,这说明中国人的天、地、人的理论,更加完美,不仅物质的生命存在需要天、地、人的环境,其它任何微粒的存在,也是需要其它物质的支持才能存在。

所以需要研究无极、太极和阴阳,不能简单抛弃。

无极是没有大小,没有质量,目前来看只有光子这种微粒可以充当无极的内容,其它微粒都是有质量,有大小的。无极构成太极,太极是有端点的,只是从外来看非常的小,从内部来看是无限的大,质点可以充当这一概念,质点是物理学中为了研究物质的机械运动,让问题简单化,保持质量,忽略大小的物理模型,从外面研究,它没有大小,从内部来看,运动光子按照光速运动,多少年也运动不到边缘,也不能离开物体,内为无限大,类似于太极子。



 


理想的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我在高中、大学的物理教学达到30年,一直在寻找质点这一个真实的物体,因为我相信人类的思想并不是自己独立产生,而是环境对人类的激发产生的思想,既然物理科学家产生了质点这个概念,在我们身边一定可以找到质点的真实物体,一开始我认为光子没有体积可以认为是质点的存在,可是光子没有结构,它的内部不是无限大,让我放弃了,后来我的研究发现,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可以推证梯度力,梯度力可以让运动光子聚合在一起,如果梯度力足够大,运动光子无法离开微粒,这种微粒虽然是存在,外界无法感知和测量,这种微粒就是我们身边的暗物质微粒,下面这个图可以说明暗物质微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